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81篇
  免费   2986篇
  国内免费   483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366篇
妇产科学   346篇
基础医学   765篇
口腔科学   339篇
临床医学   6609篇
内科学   7264篇
皮肤病学   600篇
神经病学   342篇
特种医学   15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1972篇
综合类   17034篇
预防医学   21499篇
眼科学   241篇
药学   7467篇
  57篇
中国医学   5824篇
肿瘤学   1606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531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730篇
  2020年   998篇
  2019年   615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567篇
  2016年   810篇
  2015年   1129篇
  2014年   3005篇
  2013年   3003篇
  2012年   4384篇
  2011年   4797篇
  2010年   4537篇
  2009年   4464篇
  2008年   5650篇
  2007年   5012篇
  2006年   4431篇
  2005年   4816篇
  2004年   3476篇
  2003年   3495篇
  2002年   2482篇
  2001年   2581篇
  2000年   2200篇
  1999年   1612篇
  1998年   1417篇
  1997年   1311篇
  1996年   1108篇
  1995年   909篇
  1994年   750篇
  1993年   470篇
  1992年   438篇
  1991年   424篇
  1990年   343篇
  1989年   30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中国卫生政策》2006,(6):14-1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保障人体健康、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动物防疫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32.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研究状况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 Congo hemorrhagic fever,CCHF)(在中国称新疆出血热)因感染CCHF病毒引起,是中国目前已经发现的4种虫媒病毒性传染病之一。CCHF病毒经蜱传播,是自然界中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在蜱→非人类脊椎动物→蜱之间循环的地方性动物传染病。人被带病毒蜱叮咬、接触感染动物内脏和皮毛、密切接触患者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本病。临床表现除具有一般病毒性出血热的基本特点外,以消化道出血、鼻腔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点和出血斑为特征。有关CCHF病毒的传播和致病机理及其基因结构和遗传变异的研究,使本病的病原特点、传播和流行分布得到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33.
传染病总论     
医院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及预备状态的研究进展—俞达等(北京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100083);《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2):89—91[阐述了医院应对突发传染病能力及预备状态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医院应对传染病的能力和医院的建设。首先,要快速识别传染病病人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信息,  相似文献   
34.
2005年,和百姓健康相关的事件不时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有些,可能大家并不在意;有些,已经影响到了百姓的健康生活。在此,《健康博览》选取了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安全、预防疫苗注射、医疗改革等方面的大事,并略加点评。但愿,当我们回头审视这些事件的时候,我们的健康观念和生存环境正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5.
痤疮俗称粉刺、青春痘、酒刺,多见于青春期,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较高,约占青春发育期青年人的1/3,是青春期的面部皮肤疾病之一,是青年人颜面的大敌。笔者有一治疗方法对于痤疮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赣榆县肺结核病人中断治疗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良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2):886-887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于该杆菌具有特殊性,因而在肺结核的治疗过程中,病人服药过程相对较长,每顿用药量较大等原因使肺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失意,拒治等中断治疗现象。我县自1997年~2005年之间,不同管理模式下,肺结核病人中所治疗情况分析中所治疗的原因,从而为今后结核病防治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HFRS)是我市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自1979年报告首例病人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全面落实以健康教育,防鼠灭鼠,预防接种,规范治疗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HFR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2002年死亡11例,病死率为2.30%,病死人数占全省的39.29%,比去年上升了37.50%,形势严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8.
蜱类对人除了刺叮骚扰外,还能传播许多疾病。自古以来,人类为了控制其危害,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近几十年由于科技进步,学科发展,态势有显著改善,蜱类的危害经过治理得以减轻,局部得到基本控制。不过,要长期控制蜱类比较困难。因为,人类既不能完全消除其生存、繁衍条件,又不能在大范围内将它们彻底消灭。残存者凭借原有的生存条件和旺盛的繁殖能力,迅速使蜱类种群恢复以致超过原有水平。尤其是防治的同时进行了选择和淘汰,导致抗药性、适应性的产生,活动规律的改变等,优者存,劣者亡,控制越来越难。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应蜱类的新环境不断出现,物资丰富,大量流通又是为其扩散创造了条件。这些都要求人们适时调整和改进控制策略。因此,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9.
血液中心采血前必须对献血员进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染病筛检,使用过的试剂盒、采血器械等废液和清洗液均有可能携带大量致病因子。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对实验废液处理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血检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液,如何消毒处理杜绝再次污染尚无现成的方法。陕西省血液中心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采取相应消毒处理措施达到安全排放。  相似文献   
40.
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的第一个死亡高峰在病后24 h内,大多数死于心室颤动[1].为了减少溶栓过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笔者观察了发病12 h内应用倍他乐克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