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13篇
  免费   6200篇
  国内免费   3984篇
耳鼻咽喉   1995篇
儿科学   283篇
妇产科学   2374篇
基础医学   4038篇
口腔科学   528篇
临床医学   8534篇
内科学   5573篇
皮肤病学   341篇
神经病学   637篇
特种医学   47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篇
外科学   16287篇
综合类   13545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957篇
眼科学   226篇
药学   3319篇
  17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22208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813篇
  2022年   1469篇
  2021年   2054篇
  2020年   2044篇
  2019年   1763篇
  2018年   1633篇
  2017年   1979篇
  2016年   2570篇
  2015年   2278篇
  2014年   4432篇
  2013年   3849篇
  2012年   4959篇
  2011年   5551篇
  2010年   4834篇
  2009年   4695篇
  2008年   4541篇
  2007年   5086篇
  2006年   4794篇
  2005年   4676篇
  2004年   3646篇
  2003年   3201篇
  2002年   2743篇
  2001年   2618篇
  2000年   2125篇
  1999年   1626篇
  1998年   1385篇
  1997年   1237篇
  1996年   739篇
  1995年   650篇
  1994年   548篇
  1993年   328篇
  1992年   281篇
  1991年   232篇
  1990年   212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193篇
  1987年   161篇
  1986年   146篇
  1985年   126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异环磷酰胺(IFO)、顺铂(PDD)三药联合(NI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共收治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98例,其中鳞癌51例,腺癌42例,大细胞癌5例.ⅢB期59例,Ⅳ期39例.初治71例,复治27例.方案:NVB 25 mg/m2静滴,第1,8天;IFO 1.5 g/m2,静滴,第1~3天;PDD 30 mg/m2,静滴,第1~3天.4周为一周期.结果 CR 1例,PR 44例,NC 45例,PD 8例,总有效率(CR PR)为45.9%.中位缓解期8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8.0%.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Ⅲ~Ⅳ度占40.8%.结论 NIP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且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2.
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15年总结(附196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价全膀胱切除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回肠膀胱术的远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 19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膀胱肿瘤累及膀胱颈部或膀胱三角区者 12 6例 (6 4.3 % ) ,浸润性膀胱癌 145例 (74.0 % ) ,移行细胞癌183例 (93.4% )。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 19例 (9.7% ) ,远期并发症 10例 (7.4% )。 135例随访 1~ 15年 ,平均 6 .6年 ,5年生存率 6 6 .2 %。 结论 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治疗方法 ,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 ,长期随访显示其并发症少 ,疗效确切 ,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03.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25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施行该术式术后患者的可控性、尿动力、血清电解质、肾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5例随访2-15个月,平均11.3个月。白天完全自控排尿25例(100%);夜间完全自控排尿24例(96.0%),1例偶有遗尿;贮尿囊容量220-370ml,平均320ml;贮尿囊内压力1.86-3.92kPa,平均2.44kPa。IVU及贮尿囊造影示单侧贮尿囊输尿管反流2例(8.0%),无肾积水;膀胱镜检查2例(8.0%)贮尿囊内出现细沙样结石,1例(4.0%)贮尿囊后尿道吻合口狭窄,经尿道直视内切开术治愈。15例(60.0%)男性患者保留性功能,肾功能正常,1例(4.0%)出现一过性高氯血症。结论: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患者生活质量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分流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4.
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胃癌、胃黏膜肠化生及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相关性及端粒酶激活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3种胃癌细胞株、26例胃癌、10例胃黏膜肠化生和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和hTERT表达.结果:3种胃癌细胞株、24例胃癌组织有端粒酶活性;4例肠化生端粒酶活性较弱;36例正常胃黏膜标本未测到端粒酶活性.hTERT在26例胃癌组织、5例肠化胃黏膜中表达;正常胃黏膜无表达.端粒酶活性、hTERT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hTERT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表达,端粒酶的激活是胃癌形成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05.
江涛  赵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6):540-541,F004
目的:提高对肺癌脑转移CT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腺癌21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1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多发灶41例,单发灶7例.CT发现脑部转移灶126个;囊性病灶99个,实性病灶16个,囊实性病灶11个.幕上病灶112个,幕下病灶14个.结论:CT对肺癌脑转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对抗大肠癌细胞的单克隆噬菌体单链抗体进行初步鉴定和测序分析。方法 :采用细胞ELISA ,免疫组化 ,DNA序列测定和计算机分析方法 ,对 5个单克隆噬菌体抗体 (CH2 73,CH2 0 5 ,CH2 0 9,CHA12 ,CH72 3)进行初步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 :5个抗体均对人大肠癌细胞、人胚肾上皮细胞和其它某些人肿瘤细胞反应 ,也与人正常肝细胞有弱阳性反应 ,但不与鼠源性的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反应。细胞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了ELISA结果的正确性。大肠癌免疫组化对大肠癌组织有特异性的结合反应 ,而不与正常大肠组织反应。测序结果为CH2 73ScFv全长 732bp ;V ,D ,J分别属于VH3 30 D1 2 6 JH3 linker V1 13 JL2 ,GenBank序号为AY0 2 8777和AY0 2 8996 ;CH2 0 5全长 36 6bp ,V ,D ,J分别VH1 4 6 D6 13 JH3,GenBank序号为AF35 936 5 ;CH2 0 9,CHA12和CH72 3的ScFv基因完全相同 ,全长 72 3bp ,其VH DH JH与CH2 73ScFv基因中的VH DH JH 完全一致 ,V ,D ,J分别属于VH3 30 D1 2 6 JH3 linker L2 Jκ2 ,GenBank序号为AF36 3774。结论 :噬菌体抗体具有结合人大肠癌组织和细胞的活性 ,为进一步开发临床应用人源抗肿瘤抗体和小分子抗体片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MMP-9和TIMP-1表达失衡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变化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MMP-9,TIMP-1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阳性染色率90.59%,MMP-9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ki-67指数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分别为P=0.03,P=0.02,P=0.004和P=0.0000,P<0.05,0.01。TIMP-1阳性染色率为78.82%,TIMP-1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浸润,转移及ki-67指数显著相关(P<0.05,P<0.01,P<0.001)。结论 MMP-9和TIMP-1表达失衡与乳腺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47例原发性乳腺癌多药耐药MDR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癌多药耐药MDR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47例乳腺癌组织及15例正常对照(包括5例乳腺纤维腺瘤、10例癌旁组织)MDR1基因的表达.[结果]乳腺癌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6.8%,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ER、PR状况、绝经与否无关.对照组中无MDR1基因表达.[结论]乳腺癌MDR1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化疗耐药的评价指标,能否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胃癌组织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检测 p1 6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 ,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53例胃癌组织及 35例癌旁组织进行 p1 6蛋白的定位观察 .结果 各病理类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均有 p1 6基因蛋白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 62 .3% (33/53)和 88.6% (31 /35) ,阳性细胞的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 .胃癌 p1 6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P>0 .0 5) ;而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0 .0 5) .p1 6蛋白阳性者 5年生存率 51 .0 %高于 p1 6蛋白阴性者 2 0 .0 % (P<0 .0 5) .结论  p1 6基因缺失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检测 p1 6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推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可手术的Ⅲ期贲门癌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可手术的Ⅲ期贲门癌选择性胃左动脉灌注化疗一次。结果76例经胃肠双重造影、腹部CT和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参照全国胃癌协作组第二次会议制定的进展期胃癌全身化疗判定标准,完全缓解(CR)4%(3/76),部分缓解(PR)86%(65/76),稳定(S)11%(8/76)。结论可手术的Ⅲ期贲门癌术前接受选择性动脉介入化疗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