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484篇
中国医学   521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丁香药材中槲皮素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丁香药材中槲皮素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丁香药材中的槲皮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丁香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结果: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HPLC定量时槲皮素色谱峰峰形好、分离度符合要求,槲皮素在0.48g/mL~24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形关系(r=0.9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1.3%(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作为丁香药材中槲皮素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槲皮素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槐花米中槲皮素传统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槲皮素的产率和提取效率。[方法]利用碱提取-酸沉淀法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粗品,采用:①间接酸水解法(传统方法),将粗制芦丁通过重结晶纯化得到精制芦丁,再用酸水解制得槲皮素;②直接酸水解法(改进方法),将粗制芦丁的重结晶滤液直接加酸水解制得槲皮素;并用HPLC等技术对两种方法所得产品与槲皮素标准品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改进方法制备的槲皮素与传统方法相比,二者纯度均与标准品接近,但前者反应时间至少缩短120 min,产率却提高19.45%。[结论]改进方法显著地提高了槲皮素的提取产率和效率,为槲皮素的实验室制备和工业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3.
Four polyhydroxylated 2-styrylchromones, structurally related to flavones and cinnamic acid, have been studied. An SC derivative with OH groups only at positions 3' and 4' on the styryl moiety and another SC bearing an additional OH group at position 5 on the benzopyrone ring were more potent inhibitors of the Cu2+-induced peroxidation of LDL than the flavonoid quercetin. Fluorescence and absorption spectroscopies suggested that one LDL particle may bind 40 SC molecules. A pulse radiolysis study in pH 7 buffered micellar solutions of neutral TX100 and positively charged CTAB demonstrated that one-electron oxidation by *Br2-, *O2- and tryptophan radicals (8Trp)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micellar microenvironment. All SCs were readily oxidized by *O2- in CTAB micelles (rate constants: 6-18 x 10(6) M(-1) s(-1)). In TX100 micelles only the SC derivative with OH groups in position 3' and 4' reacted with *O2- (rate constant: 1.1 x 10(6) M(-1)s(-1)). In CTAB, electron transfer to *Trp radicals was observed for all SCs with rate constants > or =3.2 x 10(7) M(-1) s(-1). In TX100 micelles, this reaction occurred solely with the derivative bearing OH groups only at positions 3' and 4'.  相似文献   
104.
A 22-month-old boy, who regularly consumed the oral dietary supplement, quercetin, was suspected erroneously of having a catecholamine-producing tumor, based on elevated serum and urine levels of the dopamine metabolite, homovanillic acid (HVA). Subsequent studies of healthy adult volunteer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elevations in plasma HVA are a consequence of quercetin ingestion.  相似文献   
105.
中药地菍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溶剂萃取及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经UV,IR,1H-NMR,13C-NMR,MS以及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是木犀草素(Ⅰ)、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Ⅱ)、木犀草素-7-O-β-半乳糖苷(Ⅲ)、槲皮素(Ⅳ)、槲皮素-3-O-β-葡萄糖苷(Ⅴ)、槲皮素-3-O-β-半乳糖苷(Ⅵ)、广寄生苷(Ⅶ)。结论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8-Br-cAMP和槲皮素(quercetin)诱导的Eca-109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特异性结合的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DBP)的定位。方法:应用DBP定位改进方法,以制备的特异性DNA探针检测目的DBP在细胞内的定位;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纲胞PCNA免疫反应性,作为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生物标志。结果:DBP定位信号以胞核为主,胞质有阳性信号的细胞.胞膜也呈阳性信号;2实验组信号比对照组强;各组信号均以大细胞更强;PCNA免疫细胞化学阳性呈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胞核.对照组强于实验组。各组均以大细胞阳性信号更强。结论:2实验组与p16基因启动子结合的DBP主要位于胞核,但核外存在结合潜力的蛋白质。2实验组:PCNA免疫反应性均下降。捉示这些与p16基因启动子区结合的DBP在一定程度上可诱导细胞恶性逆转化。  相似文献   
107.
8-Br-cAMP和槲皮素对Eca-109细胞凋亡中P38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8-Br-cAMP和槲皮素对Eca-109细胞凋亡中P38、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贴壁培养的Eca-109细胞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只加DMEM(Sigma)培养液(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培养48 h.②Br组终浓度为2×10-5 mol/L 8-Br-cAMP的培养液培养48 h.③Q组终浓度为43 μmol/L槲皮素的培养液培养48 h.对以上3组细胞以TUNEL法染色计数细胞凋亡率.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组细胞的P38 MAPK-IR和Caspase-3-IR反应性.结果Br组及Q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Br组及Q组细胞的P38 MAPK-IR高于对照组;Br组及Q组细胞的Caspase-3-IR亦高于对照组.P38 MAPK-IR与Caspase-3-IR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P38 MAPK及Caspase-3参与了8-Br-cAMP及槲皮素诱导的Eca-109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槲皮素灌胃后对大鼠门脉血浆代谢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40mg/kgbw剂量灌胃槲皮素,分别于灌胃前后0、0.5、1.0、2.0和4.0h采集门脉血液制备血浆,测定1H核磁共振谱,采用PLS-DA分析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灌胃槲皮素后,大鼠门脉血浆中二甲基亚砜水平明显升高,乳酸、葡萄糖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逐渐恢复的趋势,谷氨酸、丙氨酸、琥珀酸、酮体水平也有所上升,柠檬酸、酪氨酸水平略有下降。结论:槲皮素灌胃后对肠道内源性代谢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9.
聚酰胺柱色谱法分离黄酮醇与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黄酮醇与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方法 采用聚酰胺柱色谱作为分离手段,结合紫外、红外吸收光谱进行检测.结果 运用聚酰胺柱色谱法一次分离得高纯度黄酮醇与二氢黄酮醇.结论 本实验为分离2,3位饱和度不同黄酮醇类化合物提供了较稳定的、简便的分离方法 .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评价由改良的聚酰胺柱层析技术研制的辽西蜂胶醇提取物(EEP)对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强度.方法 参照文献方法并加以改进获得FEP样品,以1000μmol/L的Fe2 和500μmol/L的半胱氨酸造成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通过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量、培养细胞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等指标,对比研究EEP和槲皮素对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EEP和槲皮素在25~100μg/Ml均能剂量依赖性地对抗培养介质中LDH漏出和培养细胞MDA的产生,并能对培养细胞SOD具有保护作用;抑制LDH漏出,EEP和槲皮素的IC50分别为22.9和27.4μg/Ml;抑制MDA产成,EEP和槲皮素的IC50分别为43.9和36.2μg/Ml;保护SOD活力,EEP和槲皮素对抗SOD活力降低的IC50分别为23.3和147.6μg/Ml.结论 对于Fe2 /半胱氨酸体系造成的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模型,EEP对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和对SOD活性的保护作用均强于槲皮素,但对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EEP略弱于槲皮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