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7篇
  免费   1137篇
  国内免费   474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283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1560篇
内科学   5653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158篇
特种医学   7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73篇
综合类   204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6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61篇
  13篇
中国医学   321篇
肿瘤学   19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834篇
  2020年   693篇
  2019年   596篇
  2018年   623篇
  2017年   494篇
  2016年   540篇
  2015年   568篇
  2014年   960篇
  2013年   959篇
  2012年   895篇
  2011年   917篇
  2010年   733篇
  2009年   655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643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目的 分析经皮射频消融(PRFA)与手术切除治疗直径≤3 cm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78例。将36例接受PRFA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42例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ST、ALT、TBIL、AFP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3、5年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手术切除比较,PRFA治疗直径≤3 cm原发性小肝癌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肝功能恢复,但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和复发率接近。  相似文献   
62.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致残性的神经系统疾病,超过半数的患者会因为偏头痛的发作而影响正常生活。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因为卵圆孔未闭发病率较高且引发偏头痛发作的病理机制不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存争议,经皮卵圆孔封堵术是否为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的有效治疗手段亦成为研究热点。该文将围绕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的相关性、两者间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以及封堵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3.
门静脉的体表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超声波检查门静脉或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了门静脉的行程及其分叉位置的体表投影。结果:门静脉肝外段与身体的垂线呈约40°角;门静脉分叉位置在经右半胸宽中点的垂线与右锁骨中线上肝高中点的水平线的交点附近;门静脉右支分为前、后支的位置在剑突尖平面下方约2cm,右锁骨中线上肝高的中点附近;门静脉左支分出第1外侧支的位置在剑突尖稍下方的右侧约2cm。结论:在右腋中线剑突尖平面下方约2cm经皮经肝穿刺至锁骨中线,导管即可进入门静脉右支内  相似文献   
64.
A multiple-pathway model for the diffusion of drugs in sk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diffusion of drugs in skin is presented.The penetration of the drug by both transcellular and intercellularpathways, as well as its interchange between these pathways,is considered. A pharmacologically motivated asymptotic limitis identified and analysed to obtain, in particular, an analyticalexpression for the flux of drug to the blood at steady state.Relevant model data is discussed, and some numerical results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对102例住院老年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后,行球囊扩张,造影显示扩张满意后植入合适支架。术后随访6-32个月。结果102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完全或基本完全缓解。本组患者有19例多支病变患者至少有一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经努力而未能开通,无法植入支架。102例患者通过随访6-32个月,其中32例患者接受了冠脉造影复查,有17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至16个月又出现胸痛、胸闷症状。超声心动图检查射血分数(EF),心功能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老年患者,无论核素或超声检查是否存在存活心肌,均应尽量进行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以期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6.
我们自1991年11月~1996年12月为32例布-加综合征患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其中膜型阻塞或狭窄21例,采用大球囊一次性扩张;段型11例,采用内支架植入术。其中28例随访2~60个月,疗效满意;管腔通畅,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我们认为该技术安全,简单,对布-加氏综合征治疗有效,尤适合于肝段下腔静脉膜型阻塞的患。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对心电指标的影响。方法对5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心律失常类型,配对分析术前、术后心电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QRS时限[(122.0±24.0)ms对(97.3±15.5)ms,P=0.000]明显延长,QTc[(469.3±32.2)ms对(434.3±41.5)ms,P=0.004]、PR间期[(169±26)ms对(162±24)ms,P=0.044]稍延长。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右束支传导阻滞70%(35/50),左束支传导阻滞8%(4/50),一过性AVB38%(19/50),频发室性早搏24%(12/5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4%(12/50);未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右束支传导阻滞56%(28/50),左束支传导阻滞8%(4/50),交界区性心动过速4%(2/50),频发室性早搏16%(8/5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8%(4/50)。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及死亡病例。结论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右束支传导阻滞最为常见。严格选择适应证后谨慎地行PTSMA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侧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0例侧方OVCF患者,随机行凹侧或双侧球囊撑开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分别在术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对椎体高度恢复、脊柱后凸、侧凸Cobb角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6、12个月的随访结果比较发现,凹侧撑开及双侧撑开组患者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脊柱后凸、侧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纠正(P0.05)。术后定期随访无丢失。凹侧撑开组与双侧撑开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凹侧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治疗侧方OVCF,与双侧撑开相比疗效相当,可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伤、减少费用,是治疗侧方OVCF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冠脉内应用硝普钠与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153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进行急诊PCI冠脉内应用硝普钠与替罗非班治疗(实验组)76例和急诊PCI冠脉内应用硝酸甘油与替罗非班治疗组(对照组)77例。追踪测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O)、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 alpha,6-keto-PGF1α)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心功能改善效果。结果实验组c TnⅠ、GSH、SOD、NT-pro BNP、IL-6、TNF-α、ET、NO、TXB_2、6-keto-PGF1α、LVEF、心功能改善效果、TIMI的追踪组间得分及复测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29、24.742、25.510、26.048、26.444、25.371、28.320、22.322、25.317、26.372、24.314、24.512、22.147,均P<0.05)。结论急诊PCI冠脉内应用硝普钠与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于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提高,并其受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发症、病变血管数量以及干预前心功能等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