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275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391篇
预防医学   23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0篇
  1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3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后进行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及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的患者,按照胆总管的处理方式分为两组,其中一期缝合组(观察组)121例,T管引流组(对照组)153例,观察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手术安全性等观察指标间的差异。两组共27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区域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出现胆漏,对照组1例出现胆漏,均经通畅引流等保守治疗方式治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胆道狭窄。观察组2例术后胆管内残留结石,通过内镜下取出;对照组2例术后胆管内残留结石,术后8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下取出。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明确的非预期胆道损伤、术后引流管携带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切口区域疼痛程度及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护理临床带教最佳的教学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72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将单号学生纳入对照组,双号学生纳入改良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床旁教学法教学,改良组采取改良床旁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将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的部分环节融入教学工作中。教学后,比较两组学生临床护理操作掌握情况、学生整体表现情况和学生出科后测试成绩。结果:在学生临床护理操作掌握情况方面,改良组相关操作的理解程度、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护理操作整体完成情况评分分别为(26.95±3.06)分、(28.34±3.90)分和(26.40±3.11)分,高于对照组的(23.32±4.52)分、(23.70±2.75)分和(23.72±3.40)分。在学生整体表现情况方面,改良组学生护理心态、护患沟通和组织协调评分分别为(26.22±2.98)分、(28.34±3.90)分和(26.93±2.21)分,高于对照组的(21.28±4.20)分、(23.70±2.75)分和(22.94±3.56)分。在学生出科后测试成绩方面,改良组理论测试和护理操作成绩分别为(81.77±7.28)分和(82.35±7.28)分,高于对照组的(75.44±5.54)分和(75.12±8.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结论:改良床旁教学法有效提高了护理学临床带教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桉柠蒎与慢性组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肺功能及气道细菌负荷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120只分为对照组(正常喂养12周)、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后3组给予熏烟12周,预防组大鼠在熏烟前30 min给予桉柠蒎灌胃,治疗组大鼠熏烟第9周后给予桉柠蒎灌胃,烟熏12周后,通过小动物肺功能议检测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FEV0.3/FVC)、功能残气量( FRC)等肺功能指标;将4组大鼠统一气管滴入流感嗜血杆菌混悬液,并于接种后3h、6h、12h和24h时取其左肺胞灌洗液和右肺组织匀浆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培养,计数细菌菌落。结果:预防组和治疗组FRC明显低于模型组,预防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模型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和肺组织匀浆的菌落计数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预防组和治疗组的 BALF和肺组织匀浆的菌落计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且预防组下降更为显著(P <0.01);各组菌落计数均于种菌后6 h时达到高峰,种菌后3 h、12 h、24 h时的肺匀浆菌落计数与FRC呈正相关(P<0.01),FEV0.3/FVC与6 h的肺匀浆菌落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桉柠蒎能改善肺泡过度充气,但短期内应用不能延缓肺功能的下降趋势或改善肺功能,桉柠蒎可以降低COPD大鼠气道的细菌负荷,预防给药效果更优;气道细菌负荷受肺功能的影响,肺功能越差,细菌负荷越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吉西他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胰腺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吉西他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与对照组(吉西他滨化疗)。结果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作业治疗结合健侧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截肢患者幻肢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大腿截肢后伴幻肢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常规训练组、患侧TENS组、健侧TENS组)。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传统作业治疗;患侧TENS组患者在传统作业治疗基础上增加患侧TENS治疗;健侧TENS组患者在传统作业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TENS治疗。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和抑郁状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定指数(PR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PRI总分较治疗前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TENS组患者治疗后PRI总分明显低于常规训练组、患侧TE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SD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SDS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TENS组患者治疗后SDS总分明显低于常规训练组、患侧TE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治疗结合健侧TENS治疗能有效地缓解大腿截肢患者的幻肢痛,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115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状况并分析耐药形成的原因。方法 于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收集陕西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及西京医院门诊新登记的所有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共115例,将其痰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经培养分离出分枝杆菌97株,其中获得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者93株,菌种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2株,结核分枝杆菌91株;将此91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6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左氧氟沙星(Lfx)、卡那霉素(Km)]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情况并进一步调查分析耐药形成的原因。结果 91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为42.86%(39/91),单耐药率为30.77%(28/91),多耐药率为6.59%(6/91),耐多药率为4.40%(4/91),广泛耐药率为1.10%(1/91);单耐药率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Lfx(12.09%,11/91),Sm(7.69%,7/91),RFP(5.49%,5/91),INH(2.20%,2/91),EMB(2.20%,2/91),Km(1.10%,1/91)。耐药原因分析发现,医原性因素占57.14%(16/28),患者自身因素占28.57%(8/28),药物因素占14.29%(4/28)。结论 115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较高,不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耐药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