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找出最适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气管切开的20 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做气道湿化不足以及气道湿化过度两种情况,再对两组分别再进行分组做对比试验.结果:气道湿化不足患者中:传统组出现痰痂3例、血痂1例、气管堵塞1例;雾化组出现痰痂1例、血痂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湿化过度的患者,低浓度组出现痰液粘稠的1例、刺激性咳嗽1例;正常浓度组出现痰液粘稠2例、刺激性咳嗽2 例、气道粘膜出血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而言,气管切开是保证其呼吸道畅通的关键,而做好气管切开湿化护理又是相当重要的,能确保呼吸道通畅,为脑部提供充足的氧,改善脑外伤预后.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术患者术后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气管切开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断注射器注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微泵推注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湿化良好共29例(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19例(6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微泵推注法进行气道湿化用于器官切除术患者术后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供氧加温湿化联合沐舒坦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氧疗效果。方法将84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多功能氧气湿化器对氧气加温湿化,同时采用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沐舒坦(每天3次);对照组用传统的浮标式氧气吸入器持续吸氧。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呼吸、血气分析结果、痰液黏稠度、气喘缓解时间和痰鸣音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提高,心率、呼吸和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均P<0.05);气喘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O.01)。结论供氧加温湿化联合沐舒坦雾化可提高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氧疗效果,且患者感觉舒适,痰液稀释容易排出,不易发生刺激性呛咳反应,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24.
Background:  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HFOV) is an accepted ventilatory mode for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neonates. As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spiratory gas humidification is essential. However, humidification during HFOV has not been clarified. In this bench study, we evaluated humidification during HFOV in the open circumstance of ICU. Our hypothesis is that humidification during HFOV is affected by circuit design and ventilatory settings.
Methods/Materials:  We connected a ventilator with HFOV mode to a neonatal lung model that was placed in an infant incubator set at 37°C. We set a heated humidifier (Fisher & Paykel) to obtain 37°C at the chamber outlet and 40°C at the distal temperature probe. We measured absolut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at the Y-piece using a rapid-response hygrometer. We evaluated two types of ventilator circuit: a circuit with inner heating wire and another with embedded heating element. In addition, we evaluated three lengths of the inspiratory limb, three stroke volumes, three frequencies, and three mean airway pressures.
Results:  The circuit with embedded heating element provided significantly higher absolut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than one with inner heating wire. As an extended tube lacking a heating wire was shorter, absolut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became higher. In the circuit with inner heating wire, absolut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d as stroke volume increased.
Conclusion:  Humidification during HFOV is affected by circuit design and ventilatory settings.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烧伤合斤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改进后气管套管内持续湿化和吸氧方法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改良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各组32例,两组患者年龄、烧伤面积和吸入性损伤的情况相当,具有可比性。两组分别采用改进后持续湿化和吸氧方法及传统的持续湿化和吸氧方法,并对两种气管套管内持续湿化和吸氧方法所产生的结果,如痰痂形成例数、气管出血例数、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改良治疗组32例患者无一例有气管痰痂形成,有1例气道出血,31例患者SpO2〉95%,1例肺部感染;而传统治疗组32例患者有痰痂形成者5例,7例气道出血,23例患者SpO2〉95%,5例肺部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改良治疗组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死产,传统治疗组有2例患者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进后微量输液泵气管套管内持续湿化和吸氧同一通道方法,能够较好地提高气道湿化效果,有利于痰液及时排出;能够明显改善肺的顺应性,改善通气,明显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同时该方法方便护士进行吸痰操作,减少护理T作;其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常用微量输液泵气管套管内持续湿化和吸氧两条通道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2%碳酸氢钠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配制的湿化液湿化,观察组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用药后对两组痰液黏稠度转化时间进行观察。结果:在痰液黏稠度转化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2%碳酸氢钠溶液可有效稀释痰液,且不良反应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4~67(44.32±4.72)岁,采取间断雾化吸入方法。观察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0~65(43.96±5.25)岁,采取持续气道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患者舒适度、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痰液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7,P=0.010)。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oi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GCQ评分为(78.19±5.48)分,高于对照组的(70.35±6.63)分,PSQI评分为(7.93±1.25)分,低于对照组的(11.27±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69、7.079,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4/36),低于对照组的3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结论 持续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间断雾化吸入,利于增强湿化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8.
妙洗氧气湿化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气湿化瓶是吸氧过程中湿化氧气必不可少的装置。通常湿化瓶内盛1/2~1/3蒸馏水。虽然湿化瓶每日更换,每周定期清洗消毒,但时间长了,瓶壁上还是难免出现很多水垢,既不美观,又易使细菌滋生。我们曾用去污粉擦洗,84液先浸泡再擦洗,也很难将水垢彻底清除。现我们改用维生素C注射液清洗,省时省力而且效果满意。倒掉湿化瓶内的水,从瓶口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5~10 m l,轻轻摇动湿化瓶,使维生素C注射液与瓶壁水垢充分接触,水垢便会很快溶解于维生素C注射液中。若水垢多为陈旧性水垢,难以去除,可稍加大用量,静置5~10 m in再用清水冲洗,冲洗干净后再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0.45%盐水气道湿化在颅脑损伤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8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采用0.45%盐水进行气道湿化。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比较2组的气道湿化效果、痰痂形成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3 d、5 d的痰液p H值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气道湿化疗效及痰痂形成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0.45%盐水进行气道湿化符合患者的生理需求,湿化效果好,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0.
谭丽萍 《现代护理》2007,13(5):1195-1196
目的探讨湿化气道的有效方法,以保证呼吸道通畅,降低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并发症。方法将82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沐舒坦、爱喘乐加入生理盐水持续气道内滴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加入生理盐水)持续气道内滴注,比较2种方法湿化气道的效果。结果沐舒坦、爱喘乐持续气道湿化在湿化程度、预防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方法(P〈0.05)。结论沫舒坦、爱喘乐持续气道涅化法优于传统方法,能达到满意湿化,减少气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