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我院产科14个月中,收住产妇123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96例占7.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定期产前检查及药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确保母婴生命和健康的关键是终止妊娠。此征多发生在年青初产妇占97.9%,,且手术率高,头吸引和产钳13例占13.6%,剖宫产31例占32.2%。慢性高血压临产期加重者,可静脉点滴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ium)应用数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活性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51例HFMD患儿进行心肌酶及hs-CRP检测。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hs-CRP活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心肌酶谱及hs-CRP可作为手足口病患儿合并心肌损害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汤外用熏洗以防治卡培他滨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卡培他滨化疗患者共3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其中卡培他滨每日量为2500mg/m2,分两次口服,连用14d,休息7d,21d为一个周期。试验组从化疗第1天开始,使用加味桂枝汤煎剂熏洗手足,使用2个以上化疗周期,对照组从化疗第1天开始,早晚各口服维生素B6片/d及水熏洗手足,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18例患者中3例发生Ⅰ级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44.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桂枝汤外用熏洗可有效防治卡培他滨化疗所致手足综合症。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臀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对4例臀筋膜室综合征病人进行减压治疗。结果:2例6小时内减压术后无后遗症,2例超过6小时减压遗留臀肌挛缩症、足下垂。结论:醉酒后臀部较长时间受压是GCS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臀部张力性包块、臀和髋关节疼痛并向小腿放射、踝反射和伸长肌肌力伸减弱,应尽早手术、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DN)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N患者162人按照III、IV、V期进行分组,对不同分期的证候分布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II期主要以气阴两虚为主,偶可见血瘀证。IV期病情出现复杂表现,主要以阴阳两虚为主,血瘀证表现相对明显。V期阴阳两虚明显,虚实错综复杂,血瘀证明显加重。结论: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证候特点,其本质是虚实夹杂证,从III期气阴两虚开始,阴损及阳,最后发展为V期的阳虚,血瘀作为主要的兼证贯穿DN的整个病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背部术后疼痛综合征(FBSS)的疗效。方法: 24例FBSS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交易额透视下,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内及椎旁间隙注射医用臭氧(45 μg/ml)20 ml,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24例术后随访2~57个月,临床总有效率62.5%,其中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9例。除1例出现咳嗽及胸闷症状外,其他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医用臭氧注射治疗FBSS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克纳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克纳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3个月,因黄疸入院,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波动于450.1~479.3μmol/L之间,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光疗效果欠佳,临床高度怀疑克纳综合征Ⅰ型;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oglucuronyl transferase,UGT)1A1基因检测Exon1位点插入突变,确诊克纳综合征Ⅰ型。患儿于肝脏移植过程中死亡。结论克纳综合征由UGT1A1基因突变使其酶活性完全或部分丧失而导致的遗传性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疾病,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UGT1A1基因检测,肝移植手术可根治此病,基因治疗则是最终治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8.
陈殷  葛建彬 《河南中医》2016,(4):660-66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敷,观察组采用氟芬那酸酯乳膏外敷联合中药除疹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血虚风燥型手足部湿疹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9.
Introductio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fluoropyrimidine-based chemotherapy has been the cornerstone of treatment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 for decades. The availability of oral capecitabine has improved the tolerability in monotherapy schedules, and has simplified combination schedules. Since then, other oral drugs have proven efficacy in this setting.

Areas covered: We review the available evidence and most recent data concerning oral drugs with proven efficacy in mCRC, including capecitabine, S-1, trifluridine-tipiracil (TAS-102) and regorafenib.

Expert opinion: The use of capecitabine is widely implemented in the care of mCRC. However, with recent data supporting its prolonged use, the relatively high incidence of hand-foot syndrome (HFS) may impair quality of life. In Asian populations, S-1 is associated with equivalent efficacy but lower incidence of HFS compared to capecitabine. Further studies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S-1 in Western populations are needed. Both regorafenib and TAS-102 improve the overall survival of patients in whom all other treatment options have failed. Since only a subset of patients appears to benefit, future studies to identify predictive biomarker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探讨Richter综合征(RS)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及其预后因素,回顾性分析8例RS患者。利用血清学检测、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常规细胞遗传学(CC)、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PCR联合DNA序列测定,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胸苷激酶1(TK1)、血清铁蛋白(SF)和糖链抗原-125(CA-125),CD38和ZAP-70,染色体核型,ATM和p53基因缺失、+12异常,以及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突变。结果显示:8例RS患者中7例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例转化为霍奇金淋巴瘤(HL)。7例LDH高于正常值,4例β2-MG高于正常值,7例SF高于正常值,4例CA-125高于正常值,1例TK1高于正常值。4例患者ZAP-70阳性,7例CD38阳性,5例IgVH无突变,4例有染色体复杂核型,1例有+12,1例有p53缺失。按就诊时BinetA+B期与BinetC期将患者分为两组,BinetA+B组从诊断至转化的平均时间为98.5个月,BinetC组为38.3个月,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1)。平均总生存期(OS)在BinetA+B组及BinetC组之间分别是123.8个月及49.8个月,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9),转化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34.5个月及10.3个月。结论:RS患者血清LDH、β2-MG和SF水平高,ZAP-70和CD38高表达、IgVH无突变发生率高,临床分期可能是RS转化的风险及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