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71篇
  免费   7776篇
  国内免费   4307篇
耳鼻咽喉   1995篇
儿科学   256篇
妇产科学   2384篇
基础医学   4950篇
口腔科学   532篇
临床医学   8914篇
内科学   7178篇
皮肤病学   348篇
神经病学   611篇
特种医学   47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77篇
外科学   16468篇
综合类   14419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2200篇
眼科学   228篇
药学   3677篇
  12篇
中国医学   418篇
肿瘤学   26688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1110篇
  2022年   1760篇
  2021年   2521篇
  2020年   2481篇
  2019年   2223篇
  2018年   2068篇
  2017年   2384篇
  2016年   3066篇
  2015年   2868篇
  2014年   5055篇
  2013年   4465篇
  2012年   5449篇
  2011年   5963篇
  2010年   5144篇
  2009年   4969篇
  2008年   4915篇
  2007年   5465篇
  2006年   5120篇
  2005年   4958篇
  2004年   3916篇
  2003年   3377篇
  2002年   2948篇
  2001年   2825篇
  2000年   2269篇
  1999年   1723篇
  1998年   1466篇
  1997年   1273篇
  1996年   788篇
  1995年   681篇
  1994年   569篇
  1993年   326篇
  1992年   281篇
  1991年   244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196篇
  1987年   155篇
  1986年   142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KGF在乳腺癌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GF蛋白在人乳腺癌的表达与意义,与临床病理因素及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GF在63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结果:63例乳腺癌组织中34例肿瘤细胞表达KGF(54.0%),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未表达(P<0.01),在乳腺癌间质细胞和正常乳腺组织间质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4.9%和16.7%(P>0.05)。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低分化相关,与ER、PR呈负相关,与Ki-67呈正相关,与Ki-67的协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结论: KGF在乳腺癌肿瘤细胞的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低分化、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83.
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细胞胀亡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大肠癌中肿瘤细胞胀亡的存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技术检测胃癌、大肠癌中肿瘤细胞的胀亡情况。结果(1)在胃癌、大肠癌中分别检测到了不同时期的胀亡细胞,其胀亡指数分别为(2.6±0.9)和(2.3±0.8);(2)胀亡指数在胃癌、大肠癌中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部位、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中存在胀亡细胞,且其有望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84.
脉络丛癌     
目的介绍脉络丛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对1例脉络丛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进行探讨。结果脉络丛癌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呈现由柱状上皮围绕毛细血管、纤维组织所形成的乳头样结构;肿瘤细胞呈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以及波形蛋白呈灶性阳性反应,上皮细胞膜抗原、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神经微丝等均呈阴性反应;Ki-67标记指数〉20%;过碘酸雪夫染色阴性。结论脉络丛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检测结果,须与乳头型室管膜瘤、转移癌及乳头型脑膜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5.
86.
分子靶向药物bevacizumab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了临床效果。现就bevacizumab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以进一步选择理想的扫描时期和方案。方法:对48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行平扫及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ml/s,然后开始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扫描。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数,观察病灶在不同时期的特征。结果: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1.9%、76.9%、78.8%,动脉期和门脉期、病灶延迟期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而门脉期和病灶延迟期之间无差异。结论:在肝癌的检出方面动脉期价值最大,而门脉期和延迟期之间无差异。双期扫描(动脉期加门脉期)可作为肝癌CT诊断的常规技术,对不典型病例,病灶延迟期很有必要,有助于病灶的定性。  相似文献   
88.
外阴汗腺癌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外阴汗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外阴汗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阴汗腺癌的发病年龄为40~58岁。7例患者的治疗为局部扩大切除或根治性外阴广泛切除,2例辅以术后放疗。7例中5例存活5年以上,其中1例曾在首次治疗后第7年、11年2次复发并于第17年死于肿瘤。2例存活<5年,1例在术后2年半死于脑出血,1例因脊椎广泛转移在术后1年零9个月死亡。结论:外阴汗腺癌的预后较好,局部扩大切除或根治性外阴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9.
Image-directe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CDUS) studies of 86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solid masses yielded significantly lower resistive index (RI) values in acute inflammatory lesions,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ximum systolic flow velocities (S) of the patient groups with malignant, benign, and acute inflammatory lesions. When analyzed separately, the malignant soft-tissue tumor subgroup was shown to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mean RI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malignant node subgroup. We conclude that RI may be useful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cute inflammatory masses from other pathological entities. Malignant soft-tissue tumors, especially sarcomas, may have different Doppler features from those of carcinomatous tumors. © 1995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