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416篇
  免费   12576篇
  国内免费   6563篇
耳鼻咽喉   2969篇
儿科学   8475篇
妇产科学   3032篇
基础医学   17268篇
口腔科学   4355篇
临床医学   33501篇
内科学   41053篇
皮肤病学   3078篇
神经病学   11766篇
特种医学   124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34171篇
综合类   20429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预防医学   15454篇
眼科学   4459篇
药学   24631篇
  85篇
中国医学   4896篇
肿瘤学   11422篇
  2023年   2084篇
  2022年   4412篇
  2021年   10772篇
  2020年   5819篇
  2019年   11817篇
  2018年   6419篇
  2017年   5400篇
  2016年   7252篇
  2015年   10154篇
  2014年   18853篇
  2013年   16778篇
  2012年   19446篇
  2011年   16562篇
  2010年   15147篇
  2009年   14727篇
  2008年   13302篇
  2007年   13327篇
  2006年   11219篇
  2005年   7560篇
  2004年   3823篇
  2003年   3397篇
  2002年   2495篇
  2001年   2005篇
  2000年   1808篇
  1999年   1165篇
  1998年   1590篇
  1997年   1437篇
  1996年   1178篇
  1995年   1206篇
  1994年   1160篇
  1993年   907篇
  1992年   1148篇
  1991年   1005篇
  1990年   1063篇
  1989年   1019篇
  1988年   943篇
  1987年   836篇
  1986年   684篇
  1985年   1599篇
  1984年   1758篇
  1983年   1271篇
  1982年   1353篇
  1981年   1350篇
  1980年   1161篇
  1979年   996篇
  1978年   766篇
  1977年   764篇
  1976年   664篇
  1974年   456篇
  1973年   4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肝脏单形性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肝脏单形性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MEA)影像表现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HMEA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影像表现和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4例HMEA中,2例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误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诊断正确。影像表现主要为:(1)平扫呈等低或等稍高密度的HMEA2例,强化模式呈“快进慢出”。病理特点足瘤内有丰富的窦隙状薄壁分隔微血管网,无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1例伴厚壁的血管。(2)平扫呈低密度或低信号的HMEA2例,强化模式呈“快进快出”,中央可见粗大的动脉。病理特点为瘤中央有畸形粗大厚壁的动脉,无脂肪细胞夹杂其间。结论HMEA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构直接相关,根据影像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对该病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仍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氧化锌乳膏剂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取处方量油相与水相分别置玻璃烧杯中,置水浴加热75℃使其熔化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两液合并搅拌至凝(约50℃)时加入氧化锌即得乳膏剂,采用络合量法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标准滴定液测定氧化锌的含量.结果 氧化锌乳膏制剂稳定,氧化锌在16%~24%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为0.25%(n=9).结论 本制剂处方工艺设计合理,质量控制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93.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及MR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特征,分析其MRI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共53例,其中脑内型40例,脑外型13例,全部病例均行MRI检查.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大多表现为爆米花样或桑椹状的混杂信号灶,周边围以低信号环;脑外型T1WI表现为均匀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不同类型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不同的病理学特点,导致其MRI表现的不同,其手术方案及预后亦有很大差异.利用MRI检查术前可做出准确诊断,从而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ADM)对大鼠通气机所致肺损伤(VILI)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施麻醉和气管切开后,吸入空气进行机械通气,通气时间均为4h.A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通气,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40/min;B组为致伤组,进行大潮气量通气,潮气量40ml/kg,呼吸频率20/min;C组为ADM防护组,分别在通气开始前24、12h及通气开始后0h经尾静脉注射ADM(15mg/kg),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同B组.每小时行1次动脉血气分析.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测定左肺湿/干(W/D)值,血清和BALF中TNF-α、IL-1β水平,血清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观察肺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B组大鼠氧合指数(PaO2/FiO2)较A、C组显著下降,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加,左肺W/D值较A、C组显著升高.B组大鼠血清和BALF中TNF-α、IL-1β水平较A组显著增高,而C组较B组显著降低.C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MDA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而SOD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组织病理学显示B组大鼠肺脏内较A、C组有更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肺泡壁结构的破坏.结论 ADM通过其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对大鼠VILI起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肝细胞肝癌肺转移灶FDG摄取的假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探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肺转移的价值,并分析肺转移灶FDG摄取假阴性的原因。方法3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为HCC肺转移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根据FDG摄取阳性或阴性分为2组:A组18例,肺转移灶表现为FDG摄取增高;B组14例,肺转移灶表现为无FDG摄取。结果32例HCC肺转移患者中,27例18^F-FDG PET/CT显像发现肝内高代谢病灶,12例伴发其他肝外转移,其中包括腹膜后淋巴结、肺门或纵隔淋巴结、骨骼转移。PET对最大径〈10mm的肺转移灶探测灵敏度为35.6%,对最大径≥10mm的肺转移灶探测灵敏度为6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3)。肺转移灶的FDG摄取变异较大,从无FDG摄取到少数病灶的显著FDG摄取,83.3%(25/30)摄取阳性的转移灶最大SUV(SUVmax)≤3。结论HCC肺转移灶FDG摄取假阴性率较高,除与病灶大小有关外,可能与原发病灶的病理特点有关。呼吸控制的薄层CT图像以及必要时增强CT对肺部小结节的检出非常重要,对CT显示小的肺结节病灶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评价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髓内钉术后髓腔感染的手术技术和初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19例髓内感染患者的情况,分别给予拔除交锁钉、窦道切除、扩髓并给予抗生素骨水泥棒填塞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髓内感染均得到控制,窦道创面愈合。11例骨折已愈合,6例患者部分愈合,2例未愈。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棒治疗交锁钉术后的髓腔感染操作简单方便,相对经济,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乌克兰居民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的健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受到影响的乌克兰三个人群(救援人员、30km区域内撤离人员、儿童和少年)在1990~2004年间健康状况的观察结果.受害者的总人数有22.5万人.受照剂量在0.25~0.70Gy的救援人员有7 400人.观察的指标有随机性效应(甲状腺癌、白血病、妇女乳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确定性效应(急性放射病、白内障、非肿瘤性疾病,以及儿童和少年的健康状况),证明上述人群中这些效应的危险性有所增加.报告还分析了非照射因素在这些效应发生中所起的作用,说明这些疾病在发病原因上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DCIS伴微浸润的X线片表现,分析X线表现与预后生物学标记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乳腺DCIS及45例DCIS伴微浸润的患者行X线检查,共62例行预后生物学标记,分析影像表现与孕激素受体(PR)、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的相关性。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有意义者行优势比(OR值)分析。结果(1)单独1个X线征象表现者62例;合并2个征象26例;阴性7例。(2)各种X线征象单独分析显示,62例有钙化的病灶中恶性钙化占73%(45例),其余为中间性钙化;钙化以簇状分布最为常见(36例),其次为段样分布(18例)。22例有肿块的病灶中,以卵圆形肿块最为常见(13例);肿块的边缘表现为浸润、小分叶、清晰和模糊各为15、1、4和2例;等密度肿块占的比例较高(55%,12例)。结构扭曲7例,除1例外多与其他征象伴行;局灶性不对称占16%(15/95),可单独发生或与其他征象伴发。(3)将病灶的X线表现分成恶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和非钙化3组,PR与C-erbB-2在3组中的分布有统计性意义,PR阳性表达者X线上非钙化征象发生率是中间性钙化的11.00倍[χ^2=8.571,P=0.003;95%可信区间(CI)为1.998~60.572]、恶性钙化的8.80倍(χ^2=9.748,P=0.002;95%CI为2.024~38.253);而C—erbB-2高表达者,恶性钙化是非钙化发生的12.35倍(χ^2=7.353,P=0.007;95%CI为1.447—105.443),中间性钙化的5.74倍(χ^2=4.977,P=0.026;95%CI为1.110~29.645)。结论乳腺DCIS及DCIS伴微浸润X线征象有特征。X线征象可以作为早期乳腺DCIS的一个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999.
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恶性肿瘤肾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以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对141例肾恶性肿瘤患者,常规进行腹主动脉造影及选择性可疑供血动脉造影,分析其肾外供血动脉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141例患者中51例有肾外供血动脉(共87支),这些患者肿瘤均突破肾包膜;90例无肾外供血动脉,其中50例肿瘤突破肾包膜,40例肿瘤未突破肾包膜,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4,P<0.01)。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与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结论明确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