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80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115篇
皮肤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55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3 毫秒
81.
目的建立副溶血弧菌的基因分型技术,应用于广州市水产品食物中毒居前列的致病菌——副溶血弧菌的检测,寻找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方法分析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16S-23S rDNA IGS的相关信息(电泳图谱、序列分析等),找出合适的16S-23S rDNA IGS作为基因分型依据,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分型技术。结果通过克隆和测序,分析了副溶血性弧菌的16S-23S rDNA IGS片段,初步确定了以16S-23S rDNA IGS为分子标记的副溶血性弧菌基因分型技术。结论本检测方法不但快速、灵敏,还对深入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病机制,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霍乱弧菌和其它致病弧菌分子遗传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序列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平行链锁聚类分析,对3株O1群古典型,4株E1 Tor型,3株O139群霍乱弧菌和副溶血等3株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 O139群霍乱弧菌和O1群含有的霍乱肠毒素(CTX)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9%-98.7%。  相似文献   
83.
84.
刘宏  卢中秋  李萌芳 《疾病监测》2009,24(11):869-871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弧菌(VV) 脓毒症时肝细胞Fas mRNA表达量的动态变化情况。 方法制作大鼠VV 脓毒症模型(VV 组), RT-PCR法测定染菌后各时间点大鼠肝细胞Fas mRNA表达量。结果VV模型组感染创伤弧菌后大鼠肝细胞Fas mRNA其表达量明显增加 (P﹤0.05),染菌后2 h、6 h的表达量最高,9 h后开始降低,但在染菌16 h的表达量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VV脓毒症可致肝组织中Fas mRNA表达量增加,早期明显增高,并持续维持在高水平。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以去污剂(SDS)-酚法自Eltor弧菌小川型、稻叶型菌株提取RNA。该制剂理化特性为:(?),紫外分光测定其吸收峰在257nm处,DNA含量小于核酸量的8%,苔黑酚反应阳性。该制剂能保护C_(57)BL小鼠抗Eltor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攻击。观察到这种保护作用与RNA组分有关,而且无种属特异性。动物实验表明,以Eltor弧菌RNA制剂处理之小鼠对小鼠S_100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经该制剂处理的C_(57)BL小鼠巨噬细胞对Elto孤菌的吞噬作用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果提示这种Eltor弧菌RNA制剂有可能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而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6.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cholera toxin B subunit (rCTB) protein in two different expression systems (pAE_ctxB and pQE_ctxB constructs) in 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ctxB fragment was amplified from Vibrio cholerae O1 ATCC14035 and cloned in pGETM-T easy vector after which it was transformed to E. coli Top 10F’ and grown on LB-ampicillin agar medium. Sequence analysis confirmed the complete ctxB gene sequence in the construct which was further subcloned to pQE-30 vector. The construct was subsequently transformed to E. coli M15 (pREP4). The recombinant pAE_ctxB and pQE_ctxB were transformed to competent E. coli BL21 (DE3) cells to express CTB protein. Result: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analysis showed the maximum expression of rCTB in both systems at 5 h after induction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recombinant CTB in blotting membranes. Conclusion: Expression of rCTB in pAE_ctxB construct was more efficient (15-fold) than pQE_ctxB, and it seems that Lac UV5 in E. coli BL21 (DE3) is more compatible with the former construct. This expression system can be used to produce recombinant CTB in high yield which may enable us to study the oral tolerance or mucosal adjuvant properties of rCTB using animal models.  相似文献   
87.
O139霍乱弧菌在模拟水中自发L型变异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O139霍乱弧菌在水中自发变异为L型菌的情况;方法:采用消毒模拟水样长期观察,定期培养,检查L型菌及原菌。结果:多次从模拟水中检出L型菌,但检出频率与不同水体、不同环境温度有关。结论:O139霍乱弧菌在水中可自发变异成L型菌,且与该菌在水体中的存活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88.
环境样品中病原性副溶血性弧菌高效检出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环境样品中病原性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方法〕采用PCR法、免疫磁珠法和神奈川现象培养基三者结合使用。〔结果〕分别从一份海水和一份海泥中检出了产生TDH ,神奈川现象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型为O3 :K6。该血清型与同期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检出率最高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相同。经SfiⅠ ,NotⅠ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 ,脉冲场凝胶电泳比较 ,一份海水与一名患者分离菌株、一份海泥与两名患者分离菌株的条带相同 ,表明为同一克隆派生而来。同时也说明食物中毒的发生与污染了TDH阳性O3:K6副溶血性弧菌的海水有关。〔结论〕该方法解决了用一般细菌培养分离方法很难从引起食物中毒的环境样品中检出病原性副溶血性弧菌的困扰 ,也为研究TDH阳性副溶血性弧菌在环境中的分布及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9.
林国建 《疾病监测》2008,23(10):663-664
目的 查明本起食物中毒的病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在10例患者、3名厨工肛拭样品、菜墩涂抹样品及8份剩余食物样品中检出生物学性状一致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这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0.
霍乱弧菌的分子分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健  阚飙 《疾病监测》2008,23(4):258-262
在霍乱流行和暴发调查中,追溯传染源和调查传播途径往往需要对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分析.对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分型和噬菌体一生物分型,是得到菌株基本信息不可缺少的手段.如果想要揭示菌株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和进化规律,则需要进行分子分型分析.本研究对霍乱弧菌的各种分子分型方法进行逐一介绍并加以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