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0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105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523篇
口腔科学   66篇
临床医学   335篇
内科学   39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58篇
特种医学   135篇
外科学   296篇
综合类   588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2181篇
药学   252篇
  1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77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6篇
  197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压力及压力加维生素B1联合作用下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p53、MDM2及Ref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新生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分单纯加压组、实验加压组(加入维生素B1)及未加压对照组,于加压后2 d(培养第9~10天)行苔盼兰染色检查计数细胞成活率,p53免疫组化检查并提取细胞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p53、MDM2及Ref1基因的表达。结果:单纯压力组p53/MDM2基因的表达较正常未加压组增强,Ref1基因表达无增强;而维生素B1作用后的加压组,其p53/MDM2基因的表达较单纯加压组明显减弱。结论:压力作用下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有凋亡机制参与,维生素B1对压力作用下视网膜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回顾分析近10年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与玻璃体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29例(435只眼)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施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其中41只眼术后复发(9.43%),分析术后复发与玻璃体病变的关系.结果术前玻璃体正常组与浓缩组的复发率(3.19%与12.3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与条索牵引组间的复发率(3.19%与14.29%)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正常组与总体组的复发率(3.19%与9.4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无玻璃体后脱离组与玻璃体后脱离组间的复发率(5.56%与12.90%)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视网膜脱离术前各种玻璃体的情况在视网膜脱离复发时均有不同程度地加重.结论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玻璃体病变和玻璃体后脱离对术后复发影响明显.重视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动态变化,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行预防性氩离子激光光凝的疗效。方法 LASIK术前对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行直接眼底镜、三面镜和间接眼底镜配合巩膜压迫法检查,对明确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45只眼)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42例(45只眼)氩离子激光光凝术后周边视网膜变性及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6个月随访,术前行氩离子激光光凝的患者视网膜情况良好,未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 LASIK术前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预防性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疗效确切,是预防LASIK术后出现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al epithelial,RPE)细胞增生和损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生情况,相差显微和细胞计数法观察RPE细胞损伤后的愈合情况。结果 中等浓度HGF(10ng/ml)刺激RPE细胞的增生较低浓度组(0.01~1ng/m1)明显增多(P<0.05),而与高浓度(100ng/ml)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HGF刺激时间的延长,迁移的细胞数量增多,同一时间点,HGF处理组明显比对照组细胞数量多(P<0.05)。结论 中等浓度的HGF可促进细胞增生,对损伤后的RPE细胞有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评价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垫压术后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方法 回顾性观察1997年11月~2002年11月施行视网膜巩膜垫压术后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记录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48例49眼。从视网膜脱离手术到超声乳化手术之间的时间为6月~43年,平均13.5年;超声乳化手术平均随访24.6个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43眼(87.76%),≥1.0者25眼(51.02%)。6眼矫正视力低于0.1的患者中,5眼黄斑区有增殖条索改变,1眼存在视网膜前膜。3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随访期内未发现视网膜再脱离者。结论 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垫压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使大部分患者恢复较好的视功能,手术并发症少,无视网膜脱离再复发,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报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结果。方法 对2000年3月~2003年4月初次采用玻璃体切除,并追踪观察6个月以上的49例51眼,术后解剖复位率。视力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手术后解剖学复位51眼中41眼,占80.3%,最终视力提高24眼(47%)。不变16眼(31.3%),下降者11眼(21.7%),术中医源性裂孔29眼(56.9%),术后视力0.1以上者多为黄斑脱离≤2个月,为12眼中6眼(50%),与2个月以上者(39眼中5眼,占2.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黄斑视功能低下者较多,为了提高术后视力,早期玻璃体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CA)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0月~2003年12月诊治的渗出型AMD患者70例75只眼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资料,观察有无RCA形成以及与PED 发生的关系。 结果 75只渗出型AMD患眼中,34只眼有RCA形成,占45.3% ;41只眼未见RCA ,占54.7%。有RCA形成同时存在PED者30只,占88.2%;不伴有PED者4只眼,占11.8%。无RCA 形成但存在PED者33只眼,占80.5%;不伴有PED者8只眼,占19.5%。有无RCA形成的患眼PE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χ2=0.83,P=0.5290)。无RCA形成的33只PED患眼中,发生PED裂孔者17只眼,占51.5%;有RCA形成的30只PED患眼中,发生PED裂孔者26只眼,占8 6.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8.9612,P=0.0030)。 结论 RCA形成在渗出 型AMD患眼中并不少见;RCA多与PED并存,但两者之间无直接的因果关系;PED裂孔发生与RCA形成密切相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95-298)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比血瘀证组和对照组巴马小型猪眼底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探讨血瘀证候模型小型猪眼底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的改变。方法:12只小型猪,随机分为血瘀证组6只和对照组6只,正常喂养7d后进行眼底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检测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基线检测。第8d,血瘀证组耳缘静脉给予10%高分子右旋糖酐溶液5mL/kg,隔日1次,共7次;对照组正常饲养。第21d,再次检测2组眼底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及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束后分别摘除2组小型猪眼球,用于做视网膜切片和视网膜消化铺片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瘀证候模型建立后,血液指标FIB、PT、APTT较前降低(P<0.05),TT较前出现升高(P<0.05);ESR、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P<0.05);全血还原黏度升高(P<0.05)。本实验初步评估了巴马小型猪眼底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其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范围大致为(74.67±6.12)%,动脉血氧饱和度大致范围为(110.91±8.52)%。与对照组相比,血瘀证组小型猪SvO2、鼻上SvO2、颞侧SvO2值降低(P<0.05),鼻下SvO2值明显降低(P<0.01),颞侧SaO2值降低(P<0.05),SaO2-SvO2、SaO2/SvO2均升高(P<0.05)。视网膜切片HE结果及视网膜消化铺片结果显示,血瘀证组巴马小猪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增加,轻度水肿,内皮细胞计数及周细胞计数降低(P<0.05)。结论:高分子右旋糖酐溶液建立血瘀证候动物模型,引起红细胞聚集,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造成微循环缺氧状态,对视网膜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比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大鼠视神经挫伤后视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GAP-43)的变化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作用.方法 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及rhEPO组(视神经钳夹+rhEPO),于损伤后1d、4d、7d、14 d和28 d对各组视网膜及视神经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视神经GAP-43的活性.结果 rhEPO组较损伤组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明显减轻;在损伤后4d和7d趼组间损伤远端GAP-4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和28 d rhEPO组损伤远端GAP-43表达较损伤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rhEPO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可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与视神经纤维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一家系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来自同一家系的3例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复方托品酰胺充分散大瞳孔后,在验光中心采用电脑验光和检影的方法确定患者的屈光状态.采用Zeiss公司FF450 plus眼底照相机行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同时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观察患者的ERG表现特征.结果 散瞳验光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远视性屈光不正.除先证者母亲左眼矫正视力可达正常视力外,其余患眼均存在屈光不正性弱视.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显示,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玻璃膜疣存在.先证者弟弟病变程度最轻;先证者母亲病变最为明显,除黄斑区外,周边部也存在大量散在的玻璃膜疣.FFA检查显示,相应于彩色眼底像中的玻璃膜疣处,均表现为透见荧光.ERG检查显示,先证者弟弟明视ERG振幅下降,暗视ERG正常.先证者及其母亲明视、暗视ERG均正常.结论显性玻璃膜疣合并高度远视患者可伴有屈光不正性弱视.相应于玻璃膜疣处,FFA表现为透见荧光.ERG表现除明视振幅可发生下降外,其余表现均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