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92篇
  免费   2151篇
  国内免费   789篇
耳鼻咽喉   105篇
儿科学   1324篇
妇产科学   279篇
基础医学   2635篇
口腔科学   94篇
临床医学   5733篇
内科学   8661篇
皮肤病学   92篇
神经病学   630篇
特种医学   30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928篇
综合类   672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956篇
眼科学   1046篇
药学   2985篇
  32篇
中国医学   959篇
肿瘤学   100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527篇
  2022年   1060篇
  2021年   1423篇
  2020年   1310篇
  2019年   1072篇
  2018年   1053篇
  2017年   1119篇
  2016年   1196篇
  2015年   1262篇
  2014年   2632篇
  2013年   2536篇
  2012年   2503篇
  2011年   2595篇
  2010年   2161篇
  2009年   2085篇
  2008年   2113篇
  2007年   2205篇
  2006年   1974篇
  2005年   1707篇
  2004年   1342篇
  2003年   1078篇
  2002年   861篇
  2001年   810篇
  2000年   655篇
  1999年   589篇
  1998年   522篇
  1997年   512篇
  1996年   324篇
  1995年   386篇
  1994年   353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38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160篇
  1987年   132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130篇
  1984年   107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103篇
  1981年   82篇
  1980年   65篇
  1979年   70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48篇
  1976年   31篇
  197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报告应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7例(7眼)因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玻璃体出血。所有病人术后眼底清晰可见,视力明显提高。术后4例出现再出血,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吸收,加用氩离子激光视网膜光凝,无再出血。随访3至18个月所有病人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出现。认为玻璃体切除术不但能使屈光间质恢复透明,视力提高,预防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而且为明确诊断和进一步激光治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02.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新生血管形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40例245只眼(5人为双眼),其中主干分支阻塞208只眼,黄斑分支阻塞37只眼。79只眼产生了新生血管,占总数的32.2%,占主干分支阻塞的37.9%.玻璃体出血39只眼,占分支阻塞的15.9%,占新生血管的49.4%。新生血管的危险因素是无灌注区形成、动脉灌注不良、阻塞处静脉严重受压.新生血管的发生随病程时间延长而增高,病程5年以上者高达83.3%。分支静脉阻塞盲目者20只眼占8.2%,其中因新生血管及并发症致盲者14只眼,占盲目的70%,占分支静脉阻塞的5.7%.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67-70)  相似文献   
103.
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手术和麻醉方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呼吸机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112例70岁以上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麻醉处理经验,并重点观察了19例重度呼吸功能障碍及全肺切除的病人术后经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预后。结果 全部病例安全渡过手术麻醉难关,无住院死亡。结论 由于手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术后呼吸机的应用,对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可相对扩大手术适应证,得到手术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4.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interruption of pulmonary arterial flow and inadequate ventil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infarction in rats. Pulmonary arterial flow was blocked by the injection of agar into the inferior vena cava and inadequate ventilation was produced by obstructing the left main bronchus with a polypropylene tip. Histological and angiographic examination of the lung demonstrated that: pulmonary artery embolism alone does not induce pulmonary infarction; obstruction of a bronchus does not induce significant changes, but that pulmonary infarction develops when pulmonary artery embolism and obstruction of a bronchus occur simultaneously. It has been thought that pulmonary infarction is caused by acute obstruction of a pulmonary artery, however, the alveolar walls are supplied with oxygen by both the pulmonary circulation and by ventilation. Interruption of pulmonary arterial flow alone is probably not sufficient to induce pulmonary infarction, which is probably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oxygen supply to the alveolar walls by a synergy between interruption of pulmonary arterial flow and inadequate ventilation.  相似文献   
105.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严重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技术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7例(10个椎体)合并严重肺气肿并且透视椎体显示不清的胸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侧卧位在CT结合C型臂透视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2d和随访时分别测定疼痛强度评分、止痛药使用和活动能力评分。随访2-8个月,平均5个月。结果 7例皆顺利完成手术,注射骨水泥的量平均2.2ml/椎体(1.0~4.0m1),无临床并发症,手术时间2—3.5h/例。疼痛强度评分值术后2d比术前平均减低3.9,随访时进一步下降0.2—2.9,活动能力和止痛药使用术后均明显改善。结论 合并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前应进行骨折椎体透视检查,显示不清选择侧卧位在CT结合C型臂透视引导下穿刺注射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6.
肺结核病人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成诗明  杜昕  徐敏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0):873-876
目的 调查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在诊断前接受结核病知识的教育现状 ,分析病人接受结核病知识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 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的 1 2 78名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进行社会经济个案调查 ,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结果  1 2 78例肺结核病人在诊断前有 5 1 4例接受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 ,占 40 2 % ,男性接受健康教育比例为 41 8% ,女性为 3 6 9%。各年龄组接受健康教育比例 <1 5岁组最低为2 5 9% ,其次是 65~年龄组为 3 0 9%。随着病人文化程度的增高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高 ,接受健康教育比例增高。肺结核病人各种职业的分类中 ,无工作者接受健康教育比例最低为 3 5 5 % ,其次为农林牧渔劳动者。按照病人是否有症状、有症状后是否就诊及最后诊断为肺结核病人的 3个过程接受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的频率 ,均以广播电视、健康教育和亲友教育为主。结论 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中 ,应注意对儿童和老年人群 ,对于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低、无工作者和农林牧渔劳动者等重点人群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131 I-HAbl8F(ab’)2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价值。方法8例合并门脉癌栓的晚期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超选择灌注^131 I-HAbl8F(ab')2临床治疗性试验,剂量:0.75mCi/kg。分析症状、卡氏评分、肝功能、AFP及肿瘤CT等影像变化,随访近期疗效。结果7例疼痛患者中,3例症状缓解。3例卡氏评分增加、4例稳定。6例AFP异常患者治疗后3例下降。全组病例用药后肝功能损害均无明显加重。1例无明显症状的弥漫型肝癌患者治疗后病灶减少;余7例中,瘤体增大5例、缩小2例,其中,PR2例,临床有效率28.6%。本组1例1年随访时生存。结论经肝动脉灌注0.75mCi/kg ^131 I-HAbl8F(ab')2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肝功影响小,对门脉分支癌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 观察移植静脉粥样化过程,探讨蛋白聚糖(PG)对粥样化改变的影响。 方法 建立兔移植静脉粥样化模型,阴离子蛋白层析柱分离移植静脉蛋白聚糖,定量分析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和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CSPG-DSPG)。 结果 普食组术后8周CSPG-DSPG含量较正常静脉明显增加(P<0.05),术后12~20周含量接近正常,术后20周电镜下见泡沫细胞;高脂组术后8~20周CSPG-DSPG含量较正常静脉明显增加(P<0.05),术后4周见泡沫细胞形成,术后20周血管壁出现无组织结构区域。各组HSPG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占总PG比例下降。 结论 HSPG对移植静脉粥样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CSPG-DSPG则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