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7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439篇
耳鼻咽喉   127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1044篇
口腔科学   179篇
临床医学   732篇
内科学   1216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396篇
特种医学   442篇
外科学   3479篇
综合类   2027篇
预防医学   581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782篇
  8篇
中国医学   450篇
肿瘤学   21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728篇
  2013年   677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748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617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107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75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69篇
  1979年   57篇
  1978年   63篇
  1977年   42篇
  1976年   32篇
  1975年   33篇
  1974年   19篇
  1973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Summary Twenty-two persons (20 men and 2 women)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external and internal exposure to the glycol ether 1-methoxypropan-2-ol (PGME) during the production, leak testing and mounting of brake-hose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external exposure, personal air monitoring was the method of choic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GME of 82.2 mg/m3 (22.3 ppm), 68.6 mg/m3 (18.6 ppm) and 11.3 mg/m3 (3.1 ppm) were found in the air of the brakehose production, leak test and mounting areas, respectively. For the estimation of internal exposure to PGME, this glycol ether was measured in both urine and blood. The biological samples were taken post-shift. The highest internal exposure levels were found in the brakehose production section and in the leak test area. The average post-shift concentrations for PGME in workers in the brakehose production section were 4.6 mg/l in urine and 13.5 mg/l in blood;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s for workers in the leak test area were 4.2 mg/l in urine and 11.0 mg/l in blood. In blood and urine samples of workers engaged in the mounting area, PGME levels were below the detection limits. The elimination kinetics of PGME were also studied in three highly exposed persons, and mean excretion half-lives of PGME of approximately 4.4 h were found. On the basis of our results we made a rough calculation of a future biological tolerance value: we would except that concentrations of 38-109 mg per litre of blood and 10–31 mg per litre of urine would correspond to the German MAK value for PGME (375 mg/m3).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与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MS 3D CTA)和DSA比较 ,探讨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 (threedimensionaltimeofflightMRA ,3DTOFMRA)图像后处理血液铸型技术 (fly around)诊断颈内动脉系颅内动脉瘤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名疑诊颈内动脉系颅内动脉瘤病人 ,男 4例 ,女 14例 ;年龄 17~ 76岁 ,平均 4 9 8岁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14例、动眼神经麻痹 4例。所有病人均接受 3DTOFMRA和MS 3D CTA检查 ,17名接受DSA检查 ,确诊后均经手术治疗。 3DTOFMRA用Toshiba 1 5T超导型MR系统VISART的 3D TOF序列采集原始数据。其参数为 :TR 30ms,TE 6 8ms ,反转角 2 0° ,视野 (FOV) 17cm× 19cm ,矩阵 16 0× 2 5 6 ,采集层块厚度 5 0~ 6 0mm ,层厚 1 2mm ;原始图像后处理方法采用最大密度投影 (MIP)和血液铸型。MS 3D CTA用Toshiba多层螺旋CT Aquilion采集原始数据。其参数为 :扫描速度 0 5s/r,层厚 1 0mm ,螺距 3 5 ;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 ,注射剂量 2 0ml/kg体重 ,注射流率 4 0~ 5 0ml/s ,延迟时间 15~ 18s ;原始图像后处理方法同 3DTOFMRA。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均用SGIO2 ,后处理软件为Alatoview ,版本 1 4 2。DSA用SiemensMulti StartOT经股动脉插管行常规脑动脉四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73.
目的:改变脊柱转移瘤治疗长期以来采用的姑息、保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脊柱肿瘤后,给予坚强的内固定,辅以术后放化疗,可延长病人的生命,使病人无痛生存,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由于脊柱转移瘤切除术中出血异常多,使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较难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91年始用下述方法治疗脊柱转移瘤。方法:应用术前选择性脊柱血管栓塞,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器材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6例病人均为胸腰段转移瘤,均在术前48h行相应脊柱血管,胸段选择相应肋间动脉,腰段选择相应腰动脉进行栓塞,然后行胸段、胸腰段、腰段前路或后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结果:16例病人术中出血平均900ml,出血量最少者仅600ml,出血量较未行血管栓塞病例明显减少,术野更为清晰、使术者更易操作;术后病人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病人中8例脊髓及脊神经受压症状完全解除。结论:术前脊柱血管栓塞,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0月对3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及骨赘.全部操作均在显微镜(10x)放大监视下应用高速磨钻、显微器械、1mm枪式椎板咬骨钳及微型刮匙配合进行。充分减压后作自体髂骨移植及钛板固定。结果:术中失血量平均每节段为80ml,术后咽喉部牵拉反应较轻.无并发症,33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改善,2例术后3个月开始改善,4例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病例。经12~24个月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增加至13.4分,平均改善率为75.6%,影像学证实减压充分。椎体间植骨均愈合良好。结论:经颈前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组织分辨能力,操作精细.手术创伤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在直肠内脱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改良方法.方法:对38例直肠内脱垂患者行消痔灵直肠黏膜高位柱状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1~24个月,治愈28例(占73.7%),好转7例(占18.4%),总有效率达92.1%.结论:消痔灵直肠黏膜高位柱状注射治疗直肠内脱垂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76.
浅析《内经》之闭经证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了《内经》有关闭经方面的相关阐述从而探讨闭经的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并详细记述了《内经》对血滞经闭和血枯经闭这两类型经闭的不同治疗法度。  相似文献   
77.
Summary A patient with symptomatic bilateral aberrant cervic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demonstrated on CT and MRI,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降低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AF)发生率及对左心房内径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给予雷米普利(2.5~15)mg/d口服,连服50个月。对照组苯磺碳氨氯地平(2.5~10)mg/d口服,连服50个月。结果治疗50个月后治疗组AF发生率3.4%,对照组AF发生率为8.05%;治疗组左心房内径缩小(2.0±1.5)mm,对照组左心房内径缩小(0.0±1.6)mm。2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米普利可降低高血压患者AF的发生率并缩小左心房内径。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1956-2003年开展的l679例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临床资料,选取病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共4个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可能相关的因素,分析不同情况下内乳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在选取的4个因素中,肿瘤大小不是影响内乳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腋窝淋巴结状况为内乳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情况下,肿瘤位置和年龄对内乳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也不同。腋窝淋巴结阴性病人的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4.4%,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为18.8%,腋窝淋巴结4-6个阳性为28.1%,腋窝淋巴结≥7个为41.5%。结论有4个或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内侧肿瘤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0cm的年轻病人是内乳淋巴结转移率的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Cervifix固定垂直水平悬吊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疗效。方法:35例颈椎病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47~68岁,平均56·4岁;34例为脊髓型颈椎病,1例为颈椎术后翻修;椎管矢状径4·6~9·3mm;椎管矢状面狭窄率达39%~84%,平均49·3%;减压节段C3-C59例,C3-C620例,C4-C76例。常规行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所减压的节段侧块上Cervifix固定,采用Roy-Camille置入侧块螺钉。先用磨钻在所减压节段的棘突根部开预穿孔,开门后穿粗丝线于Cervifix的纵连杆拉紧并打结,行水平方向固定。垂直方向在开门侧的椎板上打预穿孔,用“斜拉桥”原理悬吊于临近未减压的棘突上加固。使椎板保持在开门状态。术后颈围领保护3个月。结果:35例平均随访15个月(7~18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8·0分,术后平均15·7分。术后3个月复查CT及X线片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仅有3例诉颈部有僵硬感,局部无疼痛。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基本接近正常。6个月后僵硬感基本消失。结论:Cervifix固定垂直水平悬吊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维持开门效果好。术后患者颈部症状恢复快、效果满意,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及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