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8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298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94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292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48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3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9 毫秒
91.
段永建  龙力  杨琴  陈旭波 《西部医学》2006,18(6):769-770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对哮喘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消化道症状的疗效。方法对70例诊断为哮喘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使用奥美拉唑胶囊、雷尼替丁胶囊或安慰剂口服,对比观察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结果使用奥美拉唑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低于使用雷尼替丁组及安慰剂组。结论奥美拉唑对预防哮喘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的消化道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量球蛋白(β2-M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了解肾病综合征患儿肾小管功能与激素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前和激素治疗8周后尿RBP、β2-MG和NAG含量,根据治疗后尿蛋白水平将患儿分为完全效应、部分效应和无效应3组,比较各组间治疗前、后肾小管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尿RBP、NAG、β2-MG和蛋白质含量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RBP、β2-MG、NAG的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部分效应组与无效应组RBP、β2-MG、NAG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完全效应组与无效应组RBP、β2-MG和NAG含量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RBP可预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激素治疗的敏感度,且效果优于β2-MG和NAG.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 SARS死亡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影像学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1例符合 SARS诊断标准的死亡病例激素治疗前后胸部 X线和 CT图像的影像学变化特点。结果 :应用激素治疗 1周后 ,2例患者肺部阴影有所吸收 ,3~ 4d后病变范围明显增大。3例患者肺部阴影无明显变化 ,3~ 4d后病变范围逐渐增大。 6例患者肺部阴影持续逐渐增大。最终大部分病变融合成大片实变阴影 ,病变范围在 80 %~ 90 % 6例 ,90 %以上 5例。结论 :重症和患有糖尿病、高血压 SAR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影像学变化多样 ,病死率高。胸部影像学对观察疗效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邓登  柯锋  何太平  方林彬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685-168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哮喘患者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对短期(7 d)吸入二丙酸氯地米松7例(beclometha-sone,BDP 200μg tid,为二丙酸氯地米松组)或口服强的松8例(10~15 mg qd,为强的松组)的哮喘儿童(年龄11~14岁)以及非皮质激素治疗8例的哮喘儿童为对照组),吸入BDP 6例或口服皮质激素5例的成年哮喘患者(年龄20~40岁)以及非皮激素治疗5例哮喘成人患者对照组的血清骨钙素水平(osteocalcin)进行了自身对照研究。结果①在哮喘儿童中,治疗前3组患者骨钙素差异无显著性。吸入BDP(24.99±4.71)μg/L或口服强的松(18.46±4.84)μg/L 1周后,血清骨钙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41±6.79)μg/L,P<0.05和P<0.01〕。吸入BDP前后骨钙素的变化值显著低于口服强的松前后骨钙素的变化值(P<0.01)。②在哮喘成人中,治疗后仅强的松组骨钙素水平〔(5.44±1.39)μg/L〕显著低于非激素组〔(7.05±3.53)μg/L,P<0.01〕。但BDP组治疗前〔(7.30±3.55μg/L)〕与后〔(6.04±2.83)μg/L〕血清骨钙素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还对长期(2个月)吸入小剂量BDP(200μg每日1次或2次)的患者进行了配对对照研究,发现吸入BDP 2个月后患者骨钙素[(28.54±5.24)μ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3.33±4.24)μg/L,P<0.05〕。结论提示吸入或口服治疗量的皮质激素可使骨钙素下降,有可能导致骨形成的抑制。但它的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5.
儿童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或高眼压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或高眼压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3例(46只眼)儿童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或高眼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3~14岁,平均(8.81±15.32)岁,均为局部使用,合并全身使用6例,平均用药时间(14±23.18)个月.所有患者均因结膜炎或其他外眼病.所有患者均具有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的临床表现.结论滥用药物是发生儿童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或高眼压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临床上可以避免的诱致儿童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或高眼压5种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芒果皮炎发生的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比较多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探索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55例芒果皮炎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葡萄糖酸钙、维生素E、外用硼酸溶液、薄荷炉甘石洗液、尤卓尔等都有一定疗效,联合治疗疗效更佳。结论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葡萄糖酸钙、维生素E以及外用药物等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符合标准的9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泼尼松,并予必要的对症处理.同时试验组48例,加服六味地黄丸.结果试验组总体疗效、Ⅰ型者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TG、TC等指标两组均改善显著(P<0.05、0.01),但均以试验组为优(P<0.05);其复发率亦以试验组为低(P<0.05).试验组出现的阴虚火旺证候积分值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为低(P<0.05、0.01).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显著提高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减少肾病综合征的复发,并能对抗激素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倍氯米松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远期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112名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只接受抗炎、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吸入倍氯米松气雾剂200μg,每日4次。于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及气道反应性变化,6个月后评价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显效26例(41.9%),好转32例(51.6%),无效4例(6.5%)。对照组显效8例(16%),好转16例(32%),无效26例(52%)。治疗组肺功能FVC、FEV1、FEV1/FVC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变.且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 倍氯米松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COPD,不但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肺功能亦获得较好的改善,而且控制了肺气肿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
刘云  孙岩  刘娟  丁国宪 《江苏医药》2006,32(12):1135-1137
目的 探讨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l)促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机制及其在肥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油红染色观察脂滴堆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1β-HSD1的表达。应用氢化可的松刺激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观察11β-HSD1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的变化。结果 (1)油红染色显示脂滴堆积随着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细胞分化过程逐渐增加。(2)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中(0、2、4、6、8d),11β-HSD1蛋白水平是上调的,证实1113-HSDl蛋白分子量为34000。(3)11β-HSD1及GR的mRNA表达在分化过程中是上调的。(4)11β-HSD1对氢化可的松的刺激是时间和浓度依赖的,而氢化可的松的刺激对GR影响不大。(5)脂蛋白脂肪酶(LPL)、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在分化过程中明显上升,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在分化早期升高,在分化后期明显下调。结论 11β-HSDl通过受体前调节作用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参与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lucocorticoid- (GC-) induced osteoporosis and an increased risk of fractures ar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for patient using long-term GC therapy, such as those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utoimmune diseas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bronchial asthma, and chronic lung diseases. GCs are known to affect both bone formation and resorp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etiology of bone loss is multifactorial, including local inflammation around joints, release of bone-absorbing cytokines, physical inactivity, and malnutrition, in addition to the use of GC. Two guidelines have been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Task Force in 1966 and by the UK Consensus Group in 1998. Both guidelines recommend that patients receiving GC therapy at doses of 7.5 mg/day of prednisolone or more for 6 months or longer should have their bone mineral density measured and begin preventive therapies. Calcium and vitamin D supplements, sex hormone replacement, and weight-bearing exercise are the first-line therapies. For patients who are unable to take sex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bisphosphonates are recommended by both guidelines. In this article, we briefly summarize the pathogenesis of GC-induced osteoporosis and it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eceived: April 7,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