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6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1篇
内科学   62篇
神经病学   1240篇
特种医学   278篇
外科学   268篇
综合类   427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1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7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Acta histochemica》2022,124(4):151895
Cancer is a disease characterised by abnormal cell growth that can invade or spread to other regions of the body. Organoids are three-dimensional ex vivo tissue cultures made from embryonic stem cell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progenitor cells or tissue that serve as a physiological model for cancer research. These are designed to recapitulate the in vivo properties of tumours. Importantly, effective recapitul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issues and function is believed to predict patient response, allowing for the creation of personalised therapy in a timely manner that may be used in the clinic.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pre-clinical model and different types of human organoids as mode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hroughput drug screening and also aims to highlight how organoid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canc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52.
本实验应用Nonidez及Glees二种镀银法,对诱发的小鼠胶质母细胞瘤株(G 422)进行了观察。脑内及肌内接种胶质母细胞瘤后,在肿瘤边缘可见大小不等的神经束,伴随或不伴随血管伸入瘤内。有的在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周围神经丛。这些神经纤维与肿瘤周围宿主的脑组织、皮下、毛囊和肌肉间隙的神经纤维相联系。因此我们推测肿瘤内的神经是由肿瘤周围宿主的器官组织的神经延伸来的。肿瘤边缘的神经纤维的数量多于核心区,走行于肿瘤的间质或实质,沿途不断分支,终末分布到肿瘤细胞的表面。我们观察到球形、游离分叉状、梭形、环形、树枝状、杵状及丛刷状等类型的神经末梢。以上观察表明,恶性肿瘤——小鼠胶质母细胞瘤是受神经支配的。  相似文献   
53.
胶质瘤bcd—2基因表达水平与其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Yu S  Pu P  Jiang D  An T  Guan X  Yang L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1):12-15
目的 探讨胶质瘤细胞bcl-2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69例不同级别的人胶质瘤组织为研究对象,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ABC法分别检测bcl-2mRNA、bcl-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增殖活性标记物)的表达,并用3’末标记法做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64例(92.8%)表达bcl-2mRNA,60例(87.0%)表达bcl-2蛋白,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  相似文献   
54.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ctor,VEGF)对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vEGF抗体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动物肿瘤模型,观察其抑瘤作用;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体内生长胶质瘤中微血管密度。结果VEGF抗体对体内生长的胶质瘤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押瘤率可达82.8%(P<0.01)。经VEGF抗体治疗的胶质瘤中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vEGF抗体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抑制胶质瘤生长。  相似文献   
55.
反义寡核苷酸对脑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 c- m yb反义寡核苷酸 (AON)对 C6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内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将 C6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 ,当肿瘤长至 10 mm左右时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12只 ) ,分别用 c- mybAON、正义寡核苷酸 (SON)和生理盐水瘤区原位注射 ,注药后 4、8、12和 16日各组处死动物 3只 ,动态观察肿瘤的体积、重量及病理学改变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 ;以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各组的 c- m yb、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  c- myb AON组的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第 4天 6 6 .7% ,第 8天 71.4% ,第 12天 72 % ,第 16天73% ,与对照组相比 ,其生长抑制作用具有显著性 (P<0 .0 5 ) ;AON组凋亡细胞百分率为第 4天 3.4% ,第 8天 2 7.1% ,第 12天 46 .1% ,第 16天 48.4% ,是 SON组和对照组相应时段凋亡细胞的 3.5倍以上 (P<0 .0 5 ) ;AON组 c-myb和 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 (P<0 .0 5 ) ;且 AON治疗后的脑胶质瘤中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和钙化灶。结论  c- myb癌基因有可能成为反义基因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优选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56.
脑胶质瘤患者全长新基因的获得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正常成人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其中一条基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抽提正常成人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mRNA来制备探针,经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观察两者表达谱的差异情况,对507E08克隆子进行了Northern印迹、原位杂交、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染色体定位。结果 通过4次基因芯片筛选,获得15条与胶质瘤相关的新基因,经Northern印迹证实507E08基因在人正常脑组织中低表达,而在人脑胶质瘤中高表达。原位杂交得到相同的结果。BLASTn和BLASTx分析显示,507E08基因为全长新基因,长度为2002bp,共编码203个氨基酸。本基因命名为人核糖体蛋白L14.22。该基因定位于14号染色体上D14S1066和D14S265Marker之间。结论 用基因芯片筛选正常脑组织与人脑胶质瘤差异表达的基因,具有样品用量少,高质量,高速度,高敏感等特性。507E08基因可能是与人脑胶质瘤形成有关的一条全长新基因。  相似文献   
57.
刘健  洪流  孙业忠 《贵州医药》2003,27(7):608-610
目的 探索氩氮靶向冷冻治疗系统(氩氮刀)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开颅后,根据MRI及CT设计冷冻范围,应用氩氮刀冷冻-复温-冷冻后切除胶质瘤,并取冷冻前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8例Ⅱ~Ⅳ级胶质瘤患者肿瘤均达到全切,术中出血少,术后短期未见副作用及神经功能缺失。冷冻前后病理切片对比:与冷冻前对比,冷冻后标本在普通显微镜下见有明显出血灶;透射电镜下可见几乎所有细胞核膜肿胀,核形状不规则,染色质凝结为粗颗粒状,明显边聚,线粒体明显肿胀,部分破裂崩解。结论氩氮靶向冷冻治疗系统治疗脑胶质瘤具有能直接摧毁肿胀细胞、手术安全、出血少、全切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负载自体神经胶质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 (DCs)瘤苗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 (CTL)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以组合酶消化法从新鲜神经胶质瘤手术标本中获取神经胶质瘤细胞 ,冻融制备神经胶质瘤抗原。GM -CSF、IL -4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获得DCs并负载神经胶质瘤抗原 ,继而以其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制备神经胶质瘤抗原特异性CTL ;用CytoTox96TM检测CTL对患自身神经胶质瘤细胞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负载神经胶质瘤抗原DCs诱导的特异性CTL对患者自身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杀伤率达88 17 % ,显著高于LAK细胞的杀伤率 (P<0 05)。且其对同种不同分化类型的神经胶质瘤细胞株 (P<0 01)。结论 :负载神经胶质瘤抗原的DCs体外可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神经胶质瘤效应 ,提示以DCs为中心的肿瘤生物治疗作用可望提高神经胶质瘤综合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 (rhTNF α)治疗鼠脑胶质瘤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改造人肿瘤坏死因子α形成rhTNF α ,体外培养鼠脑胶质瘤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rhTNF α,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颅内立体定向种植C6细胞制成鼠脑胶质瘤模型 ,10天后MRI增强测量肿瘤大小 ,腹腔注射rhTNF α ,治疗后第 8天、15天、2 1天分别用MRI增强测量肿瘤大小。结果 体外实验 :加入rhTNF α 5天后 ,大部分C6细胞死亡 ,细胞存活率随rhTNF α的递增而降低。体内实验 ,治疗 8天后肿瘤即开始缩小 ,治疗 2 1天后 ,MRI未见明显肿瘤强化灶。结论 rhTNF α能有效治疗鼠脑胶质瘤。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 (Ang)家族中Ang 1、Ang 2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42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Ang 1和Ang 2蛋白的表达。 结果 Ang 1、Ang 2蛋白在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Ang 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Ang 2蛋白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分级、瘤周脑水肿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1) ,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Ang 2过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和瘤周脑水肿密切相关 ,可能成为判断胶质瘤恶性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