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05篇
  免费   1959篇
  国内免费   1013篇
耳鼻咽喉   302篇
儿科学   187篇
妇产科学   97篇
基础医学   2793篇
口腔科学   180篇
临床医学   6530篇
内科学   1403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1191篇
特种医学   6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273篇
综合类   6914篇
预防医学   4343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2627篇
  46篇
中国医学   4008篇
肿瘤学   181篇
  2024年   375篇
  2023年   1208篇
  2022年   1032篇
  2021年   1352篇
  2020年   1314篇
  2019年   1119篇
  2018年   562篇
  2017年   797篇
  2016年   1102篇
  2015年   1151篇
  2014年   1776篇
  2013年   1706篇
  2012年   2196篇
  2011年   2066篇
  2010年   1827篇
  2009年   1845篇
  2008年   2081篇
  2007年   1746篇
  2006年   1317篇
  2005年   1511篇
  2004年   921篇
  2003年   908篇
  2002年   600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 修订社区属性测量量表(MPNS)并对其进行信效度评价。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上海市7729名18~75岁的社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城郊区以及自评健康;社区属性使用汉化版社区属性测量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美化质量、步行环境、社会凝聚力、社会参与,共24个条目4个维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原量表进行修订,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的社区成年居民中对修订版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 量表由24个条目4个维度修订为27个条目6个维度,包括街边环境、美化质量、步行环境、社会凝聚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联系,解释总变异68.9%。修订版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51~0.92;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91。修订版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并且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各项参数均可接受。结论 修订版社区属性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且基本适用于所有社区≤75岁的成年居民。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脂质过氧化及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脂质过氧化水平[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0D)]、脑血管储备功能、中医症候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SS-QOL)量表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DA、LPO含量降低,CAT、SOD含量升高,且观察组MDA、LPO含量低于对照组,CAT、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VR升高,脉动指数(PI)降低;观察组CVR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S-QOL量表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可能与改善脑内脂质过氧化、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静态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帕金森病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帕金森病平衡障碍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期间2组各有1例退出。对照组予以静态平衡功能训练,实验组在静态平衡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2组均联合口服美多芭。治疗8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中运动部分UPDRS-Ⅱ、UPDRS-Ⅲ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UGT)值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UPDRS-Ⅱ、UPDRS-Ⅲ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BBS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TUGT值均短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后实验组TUGT值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静态平衡训练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改善患者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补泻平衡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单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予补泻平衡手法,对照组予常规推拿手法,均每次20 min,每日2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6个月全身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全身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全身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后3、6个月全身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升高。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中医证候评分升高,仍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101/110),对照组为78.2%(86/1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补泻平衡手法与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均有效,前者疗效优于后者,且中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探讨七氟烷单纯吸入麻醉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收治的80例行肺癌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七氟烷单纯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单肺通气开始前及结束前、关胸后和术后1d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值。结果单肺通气开始前、单肺通气结束前和关胸后,两组患者血清IL-6细胞因子水平均较麻醉诱导前持续上升,术后1d均下降,但仍高于麻醉诱导前。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单肺通气开始前和结束前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单肺通气开始前、单肺通气结束前和关胸后,两组患者血清IL-8细胞因子水平均较麻醉诱导前持续上升,术后1d均下降,但仍高于麻醉诱导前。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单肺通气开始前及结束前和关胸后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单肺通气开始前、单肺通气结束前和关胸后,两组患者血清IL-10细胞因子水平均较麻醉诱导前持续上升,术后1d均下降,但仍高于麻醉诱导前。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单肺通气开始前及结束前、关胸后和术后1d,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与七氟烷单纯吸入麻醉相比,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更有利于维持肺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减轻患者不良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探讨导致持续性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方法 分析870例持续性特发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听力学结果、耳鸣匹配实验、耳鸣残疾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患者耳鸣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 结果 (1)性别(P<0.001)、年龄(P=0.010)、耳鸣主调声频率(P=0.005)、听力损失(P=0.037)、焦虑程度(P<0.001)、睡眠状况(P<0.001)在THI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程(P=0.053)、侧别(P=0.437)、主调声响度(P=0.120)在THI分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女性患者特发性耳鸣的程度较男性更为严重;低频较高频更扰人;焦虑程度和睡眠状况是影响耳鸣严重程度的因素,而病程、侧别、耳鸣主调声响度不是影响患者特发性耳鸣严重程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39.
郭学锋 《新中医》2020,52(23):98-101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变化、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 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骨科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 32 例予以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32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穴位电刺激。监测 2 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2 组 MMSE 评分以及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 2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 组切皮后 30 min 体温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2 组切皮后 90 min 体温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切皮后 30 min(P<0.05);研究组切皮后 30 min、90 min 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 MMS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 MMSE 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除血浆黏度之外,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控制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下降速度,减少患者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观察两组吞咽障碍改善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脑血流动力学、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摄食-吞咽功能治疗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咽动态透视录像造影检查(VFSS)评分显著提高(P0.05),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双侧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显著提高(P0.05),血管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P0.05),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显著提高(P0.05),以上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PD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摄食-吞咽功能,降低其营养不良风险,促进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