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74篇
  免费   3401篇
  国内免费   591篇
耳鼻咽喉   122篇
儿科学   902篇
妇产科学   433篇
基础医学   2289篇
口腔科学   294篇
临床医学   9133篇
内科学   8022篇
皮肤病学   206篇
神经病学   2463篇
特种医学   7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570篇
综合类   6570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6864篇
眼科学   107篇
药学   3726篇
  124篇
中国医学   1069篇
肿瘤学   952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907篇
  2022年   1260篇
  2021年   2283篇
  2020年   2149篇
  2019年   1846篇
  2018年   1760篇
  2017年   1684篇
  2016年   1797篇
  2015年   1890篇
  2014年   4028篇
  2013年   4308篇
  2012年   3372篇
  2011年   3320篇
  2010年   2386篇
  2009年   2091篇
  2008年   1937篇
  2007年   1878篇
  2006年   1450篇
  2005年   1053篇
  2004年   809篇
  2003年   570篇
  2002年   440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1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目的评价营养健康教育对济南市中区小学生的影响效果,为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市中区不同层次三所小学2~5年级学生1 609人开展为期1年的以"营养课堂"和"快乐10分钟"为主的营养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进行肥胖相关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营养干预后,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有60%的问题有明显提高(P0.05),"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知晓率"增长26.3%;营养态度有明显改善;营养行为得分有所提高;营养状况方面改善不明显。结论以"营养课堂"和"快乐10分钟"活动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了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改善了营养健康态度,并改善了不良饮食行为,对预防肥胖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营养干预对某部干部营养KAP状况与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356名干部作为干预对象.采用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案对干部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干预,在干预一年后分别进行营养KAP调查、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营养干预一年后,干部的营养KAP得分为37.02--5.12,健康状况得分8.52±1.53,分别与干预前的33.19-±5.06、8.29±1.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调查结果分析干预后干部脂肪摄入较干预前明显减少,钙摄入量明显增加(P<0.05).疾病检出率比较,体检基本合格率从干预前的35.7%上升到42.9%,其中脂肪肝、高脂血症、超重、高血压疾病干预前后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干预可明显改善军队干部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有效抑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定期开展个性化营养干预对于促进干部的身体健康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医院MDRO感染。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开展MDRO目标性监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MDRO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62 384例,病原学送检率为17.91%(11 176例),606例次患者检出MDRO,其中MDRO医院感染292例次(0.47%),社区感染/定植314例次。MDRO医院感染例次率由干预前的0.65%(75/11 603),降至干预后的0.26%(36/13 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P0.05)。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MDRO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现状,评价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该院NICU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干预期各项干预措施的执行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期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64%(46/816),低于干预前期的13.45%(46/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P0.001)。NICU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8.04%(35/92)。干预后呼吸机相关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0.38‰、0.12‰,均低于干预前的3.30‰、1.18‰。干预前后分离病原体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分别占58.09%、51.16%。结论常规医院感染监测能及时反映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情况和集束化干预措施的依从性,评价集束化干预措施对SSI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全国29所医院开展的3类手术(大肠手术、腹式子宫切除手术、股骨颈修复手术)作为目标监测对象,其中2013年10月—2014年3月为基线调查期;2014年4—9月为项目干预期。结果共监测6 166例次手术,SSI发病率为1.64%,其中大肠手术、腹式子宫切除术和股骨颈修复手术SSI发病率分别为4.47%、1.03%和0.21%,3类手术P75时间分别为3、2和2 h。干预措施依从性:干预期多数措施依从性较基线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大肠手术"手术部位含氯己定消毒剂消毒"选项(依从性提高了29.09%),其次为股骨颈修复手术的"术前沐浴"(提高26.24%),大肠手术的"术前沐浴"(提高22.95%)和"手术当日备皮"(提高20.75%)。3类手术SSI发病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手术类型SSI发病率不同,干预期部分集束化措施依从性较基线期显著提高,但其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设计、多中心合作的方法,对全国41所医院54个ICU进行研究,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所有入住ICU并留置中央静脉导管(CVC)的患者作为监测对象。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集基线资料作为干预前资料;2014年4—9月各参与医院进行干预措施的持续推广,此间收集的资料作为干预后资料,对干预前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后中央静脉导管使用率(44.18%VS44.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6,P=0.019)。干预前后CLABS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及95%CI为0.82(0.59-1.13),P=0.10]。干预前后置管部位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64,P0.001),干预后股静脉置管(17.25%VS 13.72%)及两个及以上部位置管(2.27%VS 1.44%)的置管比例有所降低。干预后,手卫生的执行率和正确率分别为79.73%、91.47%,均高于干预前的76.14%、74.26%(均P0.001);干预前后皮肤消毒剂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1,P0.001),其中氯己定乙醇所占比例升高(29.62%VS 50.56%)。除每日评估并记录外,其他防控措施的依从性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使用无菌大铺巾、置管者着装合格、端口消毒合格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插管干预和维护干预两者结合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得到有效落实,但其对CLABSI的干预效果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更年期妇女正念心理干预措施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正念训练对于更年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指标的影响效果,探讨建立以正念训练为主的更年期妇女的心理保健模式.方法 以社区中招募的更年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参加8周的正念训练,同时设置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更年期症状、心理状况、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 ①更年期症状改善状况:实验组和对照组Kupperman评分总分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3.082、-2.625,均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情绪波动、骨关节痛、头痛和心悸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244、-2.301、-4.382,均P<0.05),而对照组上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00、-0.563、-1.385,均P>0.05);②心理改善状况:实验组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3.487、-3.131,均P<0.05),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显著上升(t=2.922,P<0.05),而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和特质-焦虑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952、0.450、-0.244,均P>0.05);③医学检查指标变化状况:实验组的舒张压干预后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2.561,P<0.05),而对照组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191,P>0.05).结论 正念训练可以降低改善更年期症状评分,对于感觉异常、情绪波动、心悸、皮肤蚁走感等更年期症状有改善的趋势,对于提高更年期妇女的幸福感、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有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