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5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270篇
耳鼻咽喉   871篇
儿科学   799篇
妇产科学   188篇
基础医学   661篇
口腔科学   784篇
临床医学   1668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91篇
神经病学   2054篇
特种医学   433篇
外科学   1685篇
综合类   840篇
预防医学   583篇
眼科学   376篇
药学   335篇
  4篇
中国医学   730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478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422篇
  2016年   435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823篇
  2013年   1094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721篇
  2010年   622篇
  2009年   471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模拟临床经乳突入路的方法,分层解剖20个成人湿性头颅标本(40侧颞骨),显露并观测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面神经垂直段的长度为(17.39±1.78)mm、直径为(2.13±0.13)mm,面神经垂直段与水平段的夹角(向前)为(115.5±6.89)°,面神经垂直段近端至外半规管隆突距离为(2.86±0.31)mm,鼓索神经自面神经发出点至茎乳孔距离为(5.99±0.74)mm,面神经垂直段与鼓索神经的夹角(向上)为(38.6±1.99)°,锥隆起尖到面神经垂直段垂直距离为(2.05±0.65)mm,后半规管至面神经垂直段最短距离为(2.89±0.36)mm。有5%(2/40侧)的面神经垂直段的近端位于外半规管隆突外侧。结论:外半规管、鼓索神经、茎乳孔、锥隆起、后半规管是手术中确定面神经垂直段的重要标志。熟悉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与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利于面神经垂直段相关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基于看图说话语言任务,分析上海市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的临床特征,为解决言语不流利性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1—12月在上海地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普通儿童各44例为研究对象,以《做家务》主题图片作为测试材料收集语音样本,比较两组儿童在看图说话语言形式下语速、停顿、拖延与重复的言语流利性特征差异。结果 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言语速率、构音速率得分低于普通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88、-25.665,P<0.05);而异常停顿次数、异常停顿时长、拖延次数、拖延时长与重复次数得分高于普通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91、39.188、28.960、18.393、26.246,P<0.05)。结论 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在连续语音过程中存在典型的言语流利性障碍特征,表现为语速偏慢、异常停顿、异常拖延与异常重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学龄期脑瘫儿童在连续语音下的言语流利性特征及其与言语可懂度之间的相关性,为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的评估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1年1—2月分别纳入学龄期痉挛型脑瘫儿童与同年龄段正常发育儿童各15名,分析其在朗读语音均衡式材料下的言语流利性相关声学参数,包括言语速率、构音速率、平均停顿时长、异常停顿次数和重复次数,再通过转录法计算其言语可懂度。并将言语流利性参数与言语可懂度分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瘫组的言语速率、构音速率、言语可懂度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t=-21.650,-15.440,-4.447,P<0.05);平均停顿时长、异常停顿次数、重复次数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t=19.639,20.347,3.767,P<0.05)。脑瘫儿童的言语速率(r=0.831)、构音速率(r=0.827)与言语可懂度均呈正相关(P<0.01);平均停顿时长(r=-0.849)异常停顿次数(r=-0.783)、重复次数(r=-0.672)与言语可懂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言语可懂度降低,言语流利性存在异常,体现在语速减慢、停顿次数、停顿时长与重复次数增加。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言语流利性与言语可懂度呈正相关,在脑瘫言语治疗中应合理加入改善言语流利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4.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工作备受关注,脑瘫病症一旦在儿童身上出现,会对患儿自身及儿童福利机构带来沉重压力。儿童福利机构脑瘫儿童康复期间,社会工作及时介入,一定程度上为儿童福利机构提供支持,因为工作人员凭借专业知识及技能帮助脑瘫儿童早日康复,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文章通过阐述儿童福利机构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情况,分析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从而提高脑瘫疾病治疗质量,提升孤残儿童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05.
节律性听觉刺激(RAS)通过一定的外部节律刺激(如音乐、节奏)激活听觉中枢和大脑运动区,控制下肢肌肉配合节奏训练、调整步态模式,从而达到改善步态的效果。RAS是一种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的新兴康复治疗方法,其机制假说包括夹带机制、运动听觉机制和动机。RAS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步态参数(步速和步长)、增加患儿下肢关节活动度,且不同频率和训练时间均会对其干预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神经肌肉训练方法,由振动平台产生机械刺激通过脚底向全身传递,进而引起患者生理功能的改变。近期全身振动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研究发现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儿童康复起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就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儿童下肢功能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悬吊运动训练(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DCP)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以期为该类型患儿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童康复治疗部收治的59例DCP患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0例,悬吊组20例,研究组19例),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悬吊组行常规康复和SET,研究组行常规康复+SET+肌内效贴,3组患儿均治疗4个月。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4个月的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10 mMWS)]、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项(GMFM)]与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4个月后,常规组、悬吊组和研究组患儿在10 mMWS(t=3.249、4.042、7.761)、GMFM目标分(t=5.297、13.128、20.982)和BBS评分(t=4.025、7.289、6.394)上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研究组在10 mMWS、GMFM目标分和BBS评分指标改善幅度最佳,并显著优于常规组和悬吊组(F=7.071、4.787、4.093,P<0.05)。结论 SE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DCP患儿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面神经切除腮腺,保护神经外血管系,减少神经局部缺血造成面神经核细胞逆行性变性所致的面瘫。方法:选用健康家兔,采用同体对照方法,模拟人腮腺全切术。实验侧手术显微镜下游离面神经切除腮腺,保护神经外血管系。对照侧镜下完成相同手术,但破坏神经外血管系。15只兔分为三组,术后2、3、4周分别取面神经核光镜下观察。结果:实验侧术后面瘫症状轻微,发生率低。对照侧面瘫显著。术后4周对照侧面神经核细胞数少于实验侧(P<0.05)。结论: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面神经切除腮腺,保护外血管系,可减少因神经局部缺血造成的面瘫。  相似文献   
109.
脑性瘫痪儿童脑CT与脑电图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脑瘫患儿的脑CT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意义。方法 对54例脑瘫患儿同时期进行脑CT及脑电图检查。结果 脑CT异常率为59.3%,主要表现为脑室扩大、皮质萎缩、脑软化;脑电图异常率为72.2%,多表现为低电压、慢波节律异常、睡眠纺锤波缺失及发作波。二者符合率为46.3%,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CT和脑电图二者结合对脑瘫的诊断治疗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配合药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使用激素、血管扩张剂和神经营养药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 ,治疗面神经麻痹 ,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 ,对照两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和平均治疗时间和好转时间。结果 :治疗组 73例 ,治愈 6 2例 ,好转 5例 ,总有效率 92 % ;对照组 32例 ,治愈 2 3例 ,好转 5例 ,总有效率 81%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治愈率高 ,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