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1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181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549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358篇
内科学   324篇
皮肤病学   130篇
神经病学   155篇
特种医学   5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470篇
综合类   59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73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244篇
  4篇
中国医学   129篇
肿瘤学   14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56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极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极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的关联程度.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8篇关于极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再分析.根据资料一致性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总OR值.结果 极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之间总OR值为1.58,95%可信区间(95%CI)为1.24~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P<0.01).结论 极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具有高度联系,是儿童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电磁脉冲(EMP)对兔眼晶状体的损伤作用.方法6×104V/m场强的EMP重复照射青紫蓝兔5次,于照后不同时间应用裂隙灯、光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兔眼晶状体辐射损伤进行检测.结果EMP辐射后30 d兔晶状体上皮细胞数目减少,胞核深染、固缩,AgNOR和DNA含量下降.照后90d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AgNOR和DNA含量升高,晶状体后囊水肿、空泡形成,白内障发生.结论高场强EMP辐射可导致晶状体损伤及白内障发生,辐射引起上皮细胞增殖异常是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屏蔽措施对电磁辐射致学习记忆障碍的防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电磁辐射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观察铝箔的不同屏蔽方式对电磁辐射的防护效果。方法 采用主动回避反应(AAR)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PAR)观察电磁辐射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Fura-2荧光检测海马突触体游离钙的变化,以及采用铝箔进行全身屏蔽和躯干屏蔽后对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体钙含量的影响。结果 电磁波辐照可引起大鼠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能力减退,辐照后即刻和24h海马突触体游离钙呈双峰状升高,全身屏蔽后电磁波辐照对大鼠学习记亿能力和海马突触体游离钙基本不产生影响,躯干屏蔽对以上指标白乞变化影响不明显。结论 电磁辐射可明显影响大鼠学习记亿能力和海马突触体游离钙含量,海马突触体游离钙超载可能是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直接原因。全身屏蔽方式对电磁辐射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而躯干屏蔽对电磁辐射基本无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1.8 GHz移动电话射频电磁场(RF EMF)对大鼠神经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筛选射频电磁场反应基因。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皮层和海马神经细胞至第13天,将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辐照组)和对照组(假辐照组)。实验组使用217 HZ调制的1.8 GHz射频电磁场,SAR为2 W/kg,间断辐照24 h(5 min开/10 min关);对照组置于同样的波导腔中,但不输入射频信号,进行假辐照。辐照后即刻抽提两组细胞的总RNA,然后用Rat Neurobiology U34 array基因芯片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找到可能的RF EMF反应候选基因。利用核糖核酸酶保护分析(RPA)法对功能相对明确、表达丰度和表达相对比值较高的变化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Rat Neurobiology U34 array 1 200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34个差异表达基因,从中确定上调基因微管结合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为候选基因,经RPA方法验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p2作为神经细胞特有的骨架蛋白,它的表达和功能的调控对于神经细胞维持正常细胞骨架和功能十分重要。1.8 GHz射频辐照可以引起大鼠神经细胞Map2基因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95.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fifty patients of histo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head and neck cancer with the main aim to assess the nasal mucociliary clearance, pre-and post-irradiation; and to compare the findings with the healthy non-irradiated age and sex-matched controls.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saccharin particle test for nasal mucociliary clearance before commencement of radiation therapy and again within 6 months of completion of radiation therap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accharin perception times of nasal mucosa in the healthy non-irradiated controls and the pre-irradiated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were statistically inssignificant (P>0.05).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accharin perception times of nasal mucosa in the pre-and post-irradiated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was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It is concluded that even indirect irradiation of nasal mucosa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significantly affect its ciliary activity. Significance of total radiation dosage along with chemotherapy in some cases was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方法:阅读、研究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从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3方面证实电磁场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7.
中药药膜加微波照射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药膜、微波照射和药膜加微波照射对乳腺增生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苯甲酸雌二醇配合应用少量黄体酮肌肉注射,建立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于造模后2周外敷药膜和微波照射,并于给药和照射前后测量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催乳素(PRL)浓度,镜下观察乳腺增生的病理改变,计算乳腺增生率。结果 中药药膜能显著降低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程度,抑制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率分别为23.4%和20.9%,并可调节E2和P浓度,降低PRL水平,病理组织学结果提示中药药膜组和药膜加照射组可明显减轻乳腺增生。结论 中药药膜外敷和药膜外敷加微波照射能降低乳腺增生程度,具有一定的防治乳腺增生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结合体外放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合适剂量分割与临床疗效。方法61例中晚期肺癌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腔内放疗施源器中轴外5~10mm处参考剂量10Gy/次/周×2~3次/2~3周;B组腔内放疗施源器中轴外5~10mm处参考剂量5Gy次/周×4~6次/4~6周。体外放疗两组相同。结果A组1、3、5年局控率分别为74.2%、26.7%和16.7%。B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5%、45.2%和20.9%。两组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A组1、3、5年局控率分别为60.0%、33.3%和20.0%。B组1、3、5年局控率分别为74.2%、61.3%和41.9%,两组3、5年局控率有显著意义(P<0.05)。并发症:大咯血、放射性食管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气管及肺纤维化等A组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192铱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低剂量放疗优于高剂量放疗,疗效高,并发症少。结合体外放射腔内放疗合适剂量应以5Gy/次周,总剂量20~30Gy为宜。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鼻腔内激光照射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低切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的影响,方法:采用鼻腔内激光照射治疗仪治疗60例病人,治疗前后抽空腹静脉血测定低切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结果:临床及实验室结果表明,鼻腔内激光照射疗法对于降低低切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有显著作用(p〈0.001),结论:鼻腔内激光照射疗法可改变血液流变学及脑的血液循环,使受伤的神经组织再生,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
9(S)-红霉胺是合成地红霉素和CP-544372的中间体,此化合物可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利用NaBH4/ZrCl4于室温下还原9(E)-红霉素肟制得,收率为69%,其结构经IR、NMR和MS确证。该方法是制备9(S)-红霉胺的方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