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15篇
  免费   7769篇
  国内免费   5165篇
耳鼻咽喉   602篇
儿科学   1157篇
妇产科学   804篇
基础医学   7690篇
口腔科学   1217篇
临床医学   13697篇
内科学   7336篇
皮肤病学   7229篇
神经病学   2040篇
特种医学   32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9633篇
综合类   31689篇
预防医学   9017篇
眼科学   979篇
药学   14351篇
  159篇
中国医学   10253篇
肿瘤学   4797篇
  2024年   1437篇
  2023年   4642篇
  2022年   3875篇
  2021年   4421篇
  2020年   4160篇
  2019年   3920篇
  2018年   2193篇
  2017年   3075篇
  2016年   3387篇
  2015年   3386篇
  2014年   5442篇
  2013年   5469篇
  2012年   7339篇
  2011年   7356篇
  2010年   6596篇
  2009年   6392篇
  2008年   7499篇
  2007年   6131篇
  2006年   5747篇
  2005年   6275篇
  2004年   4589篇
  2003年   3992篇
  2002年   3085篇
  2001年   2699篇
  2000年   2006篇
  1999年   1684篇
  1998年   1442篇
  1997年   1324篇
  1996年   1159篇
  1995年   1072篇
  1994年   922篇
  1993年   589篇
  1992年   566篇
  1991年   522篇
  1990年   447篇
  1989年   494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156篇
  1986年   129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82.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穴对痤疮患者大肠经前臂循行线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5名痤疮患者作为受试者,给予电针合谷穴,采用红外热像仪分别于电针前、电针时和电针后检测大肠经前臂循行线上合谷-阳溪段、阳溪-曲池段的皮肤温度,并比较不同时间点的皮温变化。结果:合谷-阳溪段:与电针前比较,电针时、电针后受试者该段皮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受试者该段皮温低于电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溪-曲池段:与电针前比较,电针时、电针后受试者该段皮温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后受试者该段皮温低于电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合谷穴可以降低痤疮患者大肠经前臂循行线皮肤温度,促进气血循经走向头面,从而增加患者面部的气血灌注,增强面部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83.
84.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大连医科大学制定实施了“5+3”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以导师制培养为载体,在医学本科教育全过程中,制定分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涵盖课程、讲座、实验设计、论文等基本科研能力训练,强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对首届“5+3”学生阶段性培养成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5+3”学生发表中文期刊、SCI,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省级创新项目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5年制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科研基础训练对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效果显著,对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1年2月~2014年8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及3个月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骨质疏松治疗后的骨密度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7.0±0.9)d比(10.1±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L2~4椎体骨密度分别为(0.80±0.11)、(0.64±0.04)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15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对照组:优10例、良10例、可4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临床效果好,住院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88.
89.
曲芳萱  边义莹  于洋  安洋 《解剖科学进展》2020,26(4):374-377,382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失血性休克模型组(HS组)及肾康注射液治疗组(SK组),采用股动脉放血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HS组自体血液回输复苏,SK组予以腹腔注射肾康注射液,各组于HS发生后4h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浓度变化,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smad3、p-smad3蛋白表达。结果 HS组大鼠肾功能损伤严重,血清中SCr、BUN浓度明显升高,病理学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结构破坏严重,界线不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蛋白沉积,肾脏纤维化程度较高。经肾康注射液干预后,SK组肾功能明显减轻,血清中SCr、BUN浓度明显降低,病理学观察到肾小球上皮细胞结构完整,界线清楚,细胞排列基本有序,仅可见少量胶原蛋白沉积,纤维化程度较轻,同时,肾脏组织中TGF-β1、smad3、p-smad3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结论肾康注射液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肾功能损伤,抑制肾脏纤维化,与其下调TGF-β1、smad3、p-smad3蛋白表达,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加减方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原则选出12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其余72只大鼠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筛选60只模型大鼠,每组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莫地平组(0. 011 g·kg~(-1)),地黄饮子加减方高、中、低(4. 54,2. 27,1. 14 g·kg~(-1))剂量组。连续灌胃30 d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化(IHC)检测海马CA1区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 0. 01),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均有不同程度地损伤,凋亡率显著增加(P 0. 01),PI3K,Akt的积分吸光度和平均积分吸光度明显降低(P 0. 01),Caspase-3的积分吸光度和平均积分吸光度显著增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 0. 05,P 0. 01),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 0. 05,P 0. 01),PI3K,Akt的积分吸光度和平均积分吸光度值显著增高(P 0. 01),Caspase-3的积分光密度和平均积分吸光度不同程度降低(P 0. 05,P 0. 01)。结论:地黄饮子加减方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潜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抑制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