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7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388篇
耳鼻咽喉   2605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25篇
临床医学   1429篇
内科学   19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4003篇
预防医学   660篇
眼科学   168篇
药学   1682篇
  30篇
中国医学   1426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660篇
  2012年   787篇
  2011年   810篇
  2010年   798篇
  2009年   689篇
  2008年   782篇
  2007年   748篇
  2006年   708篇
  2005年   653篇
  2004年   588篇
  2003年   536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251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目的:探讨鼻息肉病的可行性手术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21例鼻息肉病患者一侧行唇龈沟径路,保留下鼻甲的改良内侧上颌骨切除术(modifiedmedialmaxillectomy,MMM);另侧行单纯鼻息肉摘除和鼻内筛窦切除术,并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随访12~34个月,平均20个月;改良内侧上颌骨切除术侧未见复发,另侧复发6例,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内侧上颌骨切除术使鼻息肉病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2.
花生凝集素受体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花生凝集素受体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 2 4例鼻息肉标本及 15例正常鼻窦黏膜标本行凝集素亲合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 :正常鼻息肉黏膜染色基本阴性 ,鼻息肉呈弱染色。N -PNA(预先经神经氨酸酶处理后再进行PNA染色 )染色均显著加深。结论 :从正常鼻窦黏膜到鼻息肉 ,花生凝集素受体的表达发生改变 ,该种改变在鼻息肉的病理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应用吸切器切除腺样体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16例[治疗组76例(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切除),对照组40例(腺样体刮除),两组都辅以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治愈53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
儿童鼻窦炎微生物学及非手术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鼻窦炎在儿童上呼吸道疾病中属多发常见病,且与儿童的鼻窦解剖学、生理学密切相关,随儿童的身体发育状态及生活习惯和行为变化而变化,在多因素影响下,易反复发作,疗效不易巩固。因此综合治疗儿童鼻窦炎显得较为重要,只有经过合理而系统的综合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6.
鼻息肉(NP)是鼻科常见疾病,成人发病率为1%~2%,手术后复发率为10%~20%,至今其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现已发现多种细胞因子(CK)参与了嗜酸粒细胞(EOS)的活性调节,并在NP组织中检测到主要来源于EOS的多种CK。多项研究显示CK在N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0例NP患者息肉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3(IL-3)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并以10例鼻中隔手术患者的下鼻甲黏膜组织作为对照,以探讨IL-3、GM—CSF在NP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鼻窦内窥镜下手术对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优劣。方法把病人按随机自愿原则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鼻窦内窥镜,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对病人手术后随访1年,比较二者的治愈率。结果试验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率。结论应用鼻窦内窥镜能明显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型)的治愈率,应大力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8.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手术方法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随着鼻内镜手术在国内的广泛开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已经提高到很高水平。再加上CT核磁及其影像学在术前做出准确检查,使耳鼻喉科医生在治疗一些鼻部慢性疾病时达到根治的目的。笔者对1996—2002年共进行9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20例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随访4~23个月。结果120例中治愈82例,好转29例,无效9例。结论鼻内镜手术切除病变,具有治愈率、好转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0.
中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老年人鼻腔粘膜黏液产生减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率增高。据国外的资料统计,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老年人常见疾病中居六位。大量临床实践已证实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重要手段,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科自2001年开展鼻内镜至今,收治中老年患者(年龄40-6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