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4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4篇
临床医学   479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08篇
综合类   1061篇
预防医学   136篇
药学   364篇
  5篇
中国医学   501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定量评估伴有J形征的异常髌骨轨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53名被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成年患者,术前嘱患者主动屈伸膝关节,并由两名高年资医师评估髌骨轨迹,根据J形征的有无将患者分为A组(J形征阳性组)和B组(J形征阴性组)。此外,所有患者术前均在伸膝0°位状态下行膝关节CT扫描,并于横断位分别测量髌骨平分指数(bisect offset index,BOI),髌骨外侧位移指数(patellar trochlear-groove distance,PTG)及髌骨外侧倾斜角(patellar lateral tilt,PLT)。最后,比较J形征阳性组与J形征阴性组间的CT测量指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利用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并对比三种参数量化J形征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结果:53例患者中,共有37例(69.8%)呈现J形征阳性,其余16例(30.2%)患者均未见J形征。J形征阳性组患者BOI、PTG及PLT平均值均显著大于J形征阴性组患者。在区分J形征阳性与否的三个指标中,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AUC_(BOI)=0.906,AUC_(PTG)=0.883,AUC_(PLT)=0.833,其中BOI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87.5%,cut-off预测值为97.5%。结论:在本研究中53例复发性髌股关节不稳定患者中,近端髌骨轨迹异常(J形征)的发生率为69.8%。可利用CT参数BOI,较好地区分J形征阳性与阴性患者。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量化式髌骨截骨对膝前痛影响。方法2004年2月至2010年11月间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126例(149例膝关节)。患者采取“抛硬币简单随机化”随机方法常规髌骨置换组和量化式髌骨置换组,均采用统一膝关节假体,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前和随访时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膝关节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Feller评分)、手术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HSS和Feller评分,术后髌前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量化式截骨的时间明显少于标准模具截骨(P〈0.05)。结论采用量化式髌骨截骨对TKA术后可以更好的重建髌股关节,减少膝前疼痛的并发症,减少手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3.
李忠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90-591
目的对比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成形术和髌骨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6例(39膝),按髌骨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髌骨成形组10例(18膝),髌骨置换组16例(21膝),术后随访15~64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髌骨功能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膝评分及功能评分改善值均无明显差异,髌骨成形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髌骨置换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3%,两组对比物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才有髌骨成形术尽可能地保留髌骨骨量,从近期临床疗效分析,并发症较低,疗效可靠,与髌骨置换术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4.
背景:骨关节固定常作为防止受伤组织被再次损伤的方法。 目的:膝关节固定对兔髌骨腱力学特性及超微形态的影响。 方法:将20只成年兔等分为固定组和对照组。固定组兔左后肢通过石膏和2个可调铝夹板,保持膝伸直,踝关节屈曲90°,固定6周后,取髌骨腱-骨复合物,观察两组髌骨腱的生物力学性能和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固定6周拉伸强度和切线模量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64.44%和53.08%(P < 0.01),但两组伸长率和最大负荷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材料常数及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完全不同。固定组髌骨腱的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小胶原纤维占有优势。说明固定不仅会导致髌骨腱生物力学的变化,而且对髌骨腱自身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股骨髁髌面慢性软骨损伤的临床与MRI表现特征,分析可能的易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MRI诊断的106例股骨髁髌面慢性软骨损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MRI表现为股骨髁髌面软骨正常形态信号消失,轮廓不规则,软骨缺损,部分伴软骨剥脱及软骨下骨质信号异常。本组均伴髌骨损伤,47例(44%)伴发育性髌骨异常,67例(63%)伴髌滑膜皱襞残存,35例(33%)有较长期寒冷刺激史,6例(6%)有外伤性髌骨半脱位病史。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股骨髁髌面慢性软骨损伤,结合临床,能够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无头加压螺钉(HCS)固定治疗髌骨横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髌骨橫型骨折患者19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术后复查并随访。结果术后3~5周行 X 线片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髌骨关节面平整无位移,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周;患侧膝末次膝关节活动范围[(135.42±5.82)°]与健侧活动范围[(139.38±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膝关节 Lysholm 评分86~100分,平均(93.7±4.14)分,显著高于术前评分65.7分(P <0.05);随访期内无骨折移位,内固定物脱落、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辅助下 HCS 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髌骨橫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7.
陈兴华  黄珍谷  刘剑  刘涛 《重庆医学》2015,(35):5026-5027
目的:探讨髌骨爪联合保护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髌骨爪联合保护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患者47例。结果将获得随访的47例患者疗效按改良Bostman标准评定,优41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7.8%。结论髌骨爪联合保护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期间获得10个月以上随访的26例急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手术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首先引流关节内血肿,探查并修复关节内软骨损伤;观察髌骨与股骨外髁的对应关系,再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带线锚钉修复内侧髌股韧带,观察治疗后髌骨复位情况及与股骨滑车的对应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显示均存在髌骨内侧面骨软骨损伤及股骨外髁骨挫伤,同时合并内侧髌股韧带损伤及髌外侧支持带紧张。随访10~18个月,未发现再次脱位,恐惧试验均转为阴性。术后Lysholm评分(分:91.38±1.65 vs60.04±3.93)、Kujala评分(分:90.62±2.08 vs 55.27±3.00)、髌骨外倾角(11.96°±1.43°vs 25.15°±2.13°)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均P<0.01)。结论 关节镜辅助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可防止髌骨再次脱位,缓解症状,恢复伸膝功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9.
叶勇光 《健康向导》2015,21(1):34-35
<正>膝关节是全身发病率最高的关节,膝关节疼痛也许是所有关节中最难诊断的病症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关节内的各种病损,也常因各种关节外因索引起。膝关节产生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如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的嵌顿而引起。另外,因为膝关节外的病因也可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如可能引起膝后痛感的腰部疾病,  相似文献   
110.
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秋成  胡占营 《山东医药》2007,47(21):56-56
1996年1月~2006年8月,我们采用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3例,其疗效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和钢丝环扎内固定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