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20篇
  免费   1186篇
  国内免费   1502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50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1549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7378篇
内科学   1385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531篇
特种医学   10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7193篇
综合类   10730篇
预防医学   1844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4320篇
  117篇
中国医学   2263篇
肿瘤学   213篇
  2024年   279篇
  2023年   896篇
  2022年   800篇
  2021年   1005篇
  2020年   1262篇
  2019年   1254篇
  2018年   549篇
  2017年   1063篇
  2016年   1169篇
  2015年   1347篇
  2014年   2331篇
  2013年   2394篇
  2012年   2899篇
  2011年   3080篇
  2010年   2770篇
  2009年   2431篇
  2008年   2293篇
  2007年   2031篇
  2006年   1745篇
  2005年   1533篇
  2004年   1208篇
  2003年   1010篇
  2002年   802篇
  2001年   601篇
  2000年   434篇
  1999年   332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胡军  敬琳  苏萍  王雅琴  方红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95-209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12例18个有股骨头坏死成人先天性髋关节税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从心理护理到出院的继康指导。结果12例患者经护理术后恢复良好,平均经过2年的随访无疼痛发生,关节伸屈功能、负重、行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获得完全恢复,未出现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按循证护理选出最佳的护理方法,增加了护理方法的可信度,患者及其家属易于接受,积极配合,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促进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2.
随着生物医用材料研制和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医疗保健、康复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组织、器官及骨骼缺损的修复和置换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对人造骨骼和人工关节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由于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T(computed tomography)已经成为显示和研究人体内部结构非常有用的手段,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等相关技术应用于人造骨骼和内置假体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同时,结合CT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83.
髋关节后脱位为临床常见病 ,形成陈旧性脱位则治疗较为困难。我院 1998— 2 0 0 3年采用手法复位配合骨牵引治疗陈旧性髋关节后脱位患者 11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2 2~ 4 8岁 ,平均32 .5岁 ;受伤时间 2 2~ 31d ,平均  相似文献   
84.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已成为老年人治疗髋部疾患,重建髋关节功能的常见手段。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本科室在护理方面加大了重视力度,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近期、远期效果明显提高。本人在此病种的护理方面感受颇深,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5.
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132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玉明  徐阳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112-11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的特点和不同处理方法。方法:对132例168髋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单髋关节置换96例,双髋同期置换36例72髋。原发疾病分别为骨关节炎87例,类风湿关节炎21例,强直性脊柱炎24例。所有病例经检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原发骨质疏松症82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43例,特发性骨质疏松症7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骨水泥人工假体置换。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最短1年5个月,最长6年3个月,平均4年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法)术前平均为37分,术后平均随访4.25年,平均评分89分。优良率为93%。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的病例,骨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用骨水泥固定,能够使假体增加稳定性,而且术后假体松动的可能性将减少。假体选择的个体化,手术操作的精细化以及术后康复治疗具体化等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6.
孙华 《广西医学》2005,27(11):1857-1858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组以病态疲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为横纹肌终板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损害,从而造成终板AchR数量下降,功能降低。因此,AchRab在MG发病中占主要地位,血浆置换(PE)是以健康人血浆及血浆代用品替换患者血浆,快速去除患者血浆中AchRab及免疫复合物,从而使乙酰胆碱能正常与AchR结合,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接受及未接受PE治疗的MG患者病情转归,评价PE在MG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7.
全膝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59例全膝置换的48位病人(其中11位双膝置换)实施康复护理,说明康复护理对全膝置换至关重要。方法:病人术后保留止痛泵,为每一位病人制订循序渐进的康复护理计划,使病人在无痛苦的情况下愉快配合康复治疗。结果:经过有计划的康复护理,术后第10天,病人主被动屈膝可达到甚至超过110°,1月后可完全负重行走,两月后可完全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正确合理的康复护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机(CPM)等系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依据令髋关节置换术后是否进行CPM机功能锻炼,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3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CPM组66例,对照组66例,分别对其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 CPM组平均分为8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分。CPM组满意度为94%(62/66),也高于对照组的83.3%(55/66)。结论 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增强下肢的肌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国内外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英语类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能。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从2001—2007年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文献资料。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疼痛、脱位、感染、皮肤坏死、关节功能等并发症和近期疗效。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与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比较,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总体的比值比(OR)值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7篇相关的文献,以微创与传统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相比较的文献共18篇。研究结果提示Q值=13.93,P=0.53,不存在异质性,OR值为0.84,95%CI(0.58,1.20),P=0.34。微创全髋置换术后总体并发症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相当。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血肿、皮肤坏死、假体周围骨折和假体松动的发生率高于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而以疼痛、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低于后者,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功能更佳。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较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的出血和输血少,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更短,而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得更好,疼痛更少。但是应当重视较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新增的并发症,比如假体周围骨折、血肿等。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性别因素对接受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研究了 2003年 3月~ 2005年 8月期间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均使用不保留后交叉韧带后稳定型固定平台假体)的 40例 (40髋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男女各 20例( 20膝),对其相关的临床因素用 t检验和χ 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平均年龄:男 72.6岁、女 70.8岁;病程:男 10.4年、女 9.7年;体重指数:男 26、女 26;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男 17 d、女 18 d;止血带使用时间:男 104 min、女 94 min;引流量:男 806 mL、女 742 mL;术前、术后 1周、 2周和 1年的膝关节伸屈度数男分别为 7.0°~ 114.0°、 3.0°~ 91.0°、 0.4°~ 103.0°和 0~ 125.0°,女分别为 8.0°~ 111.0°、 2.0°~ 86.0°、 1.0°~ 98.0°和 0~ 122.0°;术前、术后 1周、 2周和 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男分别为 108°、 89°、 109°和 123°,女分别为 104°、 87°、 101°和 126°;术前和术后 1年的 HSS评分:男分别为 57、 89分,女分别为 53、 87分.两性别组各时间点的伸屈度数、活动范围及术前和术后 1年的 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同一患者术前和术后 1年的伸屈度数及 HSS评分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性别对行全膝关节置换的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全膝关节置换能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相关的疼痛并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