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186篇
临床医学   485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21篇
综合类   906篇
预防医学   187篇
药学   240篇
  6篇
中国医学   356篇
肿瘤学   8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5 毫秒
71.
王海莹  吕冰  李辉  王顺义 《中国骨伤》2021,34(11):1016-1019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及关节突关节角度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确诊的120例L4-L5单节段退变性滑脱患者为观察对象(滑脱组),以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20例L4-L5节段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为对照(对照组)。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如下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L4-L5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及小关节不对称性。比较两组患者参数的差异并对有意义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方向与脊柱-骨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PI、PT、LL、SVA、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I、PT及头侧关节突关节角是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滑脱组头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化与PI、PT呈现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PI、PT及头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化是腰椎滑脱的危险因素,并且关节突关节矢状化程度和大PI、P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2.
牛聚伟  刘义 《颈腰痛杂志》2021,42(4):455-458
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像学参数变化与OLIF手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骨科开展OLIF手术的6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均获访1年以上.统计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计算其改善率;测量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对比上述指标在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差异性,并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值与VAS、ODI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1.6±1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7.6±11.8)mL,住院时间平均(8.7±2.6)d;术后获访13~21个月,椎间融合器位置维持良好.与术前相比,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指数,以及PT、SS、LL、DH值均有显著变化(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VAS和ODI的改善率与PT、SS、LL、DH的变化值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在各项参数中,PT变化值与VAS和ODI改善率的相关性最强(r值最高).结论 O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获得较好疗效,可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其中PT、LL、SS和DH值的改善与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改善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尤其是PT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73.
基于螺旋CT构建人体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利用作者所在研究所自行开发的两种图像处理软件GETCT和MedGraphics,构建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CT图像处理、截面轮廓线信息处理、数字有限元分析。结果 准确快速的建立了人体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 利用上述两种软件以及一些现有的软件可以准确,快速地构建人体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构建骨盆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74.
耻骨下支性别差异与训练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183名新战士的耻骨下支进行了X线摄像观测,研究其性别解剖学差异(男100,女83)与正常训练伤的关系,本且观察结果:女性坐耻弓较男性长23±0.6mm;妇性从耳弓中点较男性细6.6±0.3mm,女性坐耻弓内1/3处显著狭小,上述耻骨下支的解剖学性别差异,是新兵正步训练伤中,耻骨下支应力性骨折性伤发生于女性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75.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群矢状位参数进行分析,旨在报道正常人群脊柱骨盆参数参考值范围,并探索不同年龄段引起最大胸椎后凸角改变的影响因素。 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8年月于两所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正常人群,收集人口统计学参数以及矢状位影像学参数。通过将人群分为≤40岁组与>40岁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矢状位参数,并对不同年龄组影响最大胸椎后凸角max TK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191例正常人群,其中≤40岁组94人,平均年龄为28.5±6.4岁;>40岁组97人,平均年龄为53.9±8.3岁。不同年龄组人群在胸1椎体矢状位倾斜角T1 Tilt(18.6±6.5 vs. 20.6±5.5, P=0.023), 胸椎后凸下端椎倾斜角TVA(15.3±5.3 vs. 17.5±6.6, P=0.013),max TK(33.9±8.3 vs. 38.0±9.4, P<0.001),max LL- max TK(14.9±8.9 vs. 12.3±9.4, P=0.048)及矢状面躯干偏移SVA(-2.5±21.8 vs. 6.1±20.9, P=0.006)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龄≤40岁的人群中,T1 Tilt、TVA、max LL及骶骨倾斜角SS与max TK显著相关,而在年龄>40岁的人群中,年龄、T1 Tilt、TVA、max LL及骨盆入射角PI与max TK显著相关。结论:max TK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下均匀增长趋势,在>40岁的人群中,max TK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此外,不同年龄阶段,骨盆对于max TK改变的代偿呈现出不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辅助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疗效及对髋关节形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3D打印技术辅助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的DDH患儿46例纳入观察组,同期接受常规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的DDH患儿50例纳入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透射次数、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治疗4个月后临床效果(Mckay临床评定标准),对比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两组髋关节功能[日本骨科协会髋功能评分(JOA)]、影像学指标[髋臼指数(AI)、中心边缘角(CEA)、头臼指数(AH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射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CEA、AHI、JOA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AI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DDH的疗效显著,能实现髋关节精准复位,显著改善患儿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7.
急性骨髓炎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四肢长骨,而累及骨盆者少见,且常因临床表现及X线照片不典型而延误诊断[1~4].国内报道甚少,我院1977~1996年共收治13例,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为探讨介入治疗在盆腔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方法与价值,对采用一侧股动脉插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25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症状明显改善21例,12例腹水患者经治10例减少或消失,肿块明显缩小20例,有效率为80%。其中2例原来不能Ⅰ期手术切除的患者介入化疗后又进行了根治手术。表明介入治疗对中,晚期盆腔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患26岁,G1P0孕39 2/7W。因规律性宫缩2h,自然破膜1h,于1999-10-08来我科住院,查体:宫口开大7cm,S^ ,LoA,胎心音140次/min,BP16.0/10.7kpa,水肿(一),骨盆各径线正常。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的术前栓塞对骨科手术的价值。方法:本组9例栓塞前先作造影,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将供血动脉用明胶海绵碎粒栓塞,并造影复查证实。结果:本组9例栓塞后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肿瘤染色较前显著减少或消失,6例疼痛缓解:9例术中失血在730~3000ml,平均1640ml与传统未经术前栓塞失血少2倍以上。结论:骨盆肿瘤的术关栓塞能够有效地减轻疼痛和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是骨科手术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