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71篇
临床医学   484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33篇
综合类   1042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5篇
  7篇
中国医学   20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82.
8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79-4280
对骨科损伤控制治疗骨盆骨折伴四肢多发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对骨科损伤控制的治疗方案进行评估。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骨科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骨科损伤控制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远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损伤控制可以提高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治愈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应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4.
赵丽君 《浙江医学》2014,(12):1119-1121
骨折是骨的连续性及完整性受到破坏[1]。复合伤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复合性损伤;复合伤的特点为常以一处损伤为主(常危及生命),另一处损伤伤情可被掩盖,多有复合效应[2]。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的患者容易出现伤情掩盖,损伤部位叠加,病情复杂,且患者容易发生生理功能紊乱、休克、昏迷或低氧血症,感染的概率也很高,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是临床的急重症病之一。本科近年收治的15例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患者则以骨盆骨折、脊椎损伤、四肢骨折及锁骨骨折为主,伴有或不伴有颅脑外伤、血气胸、肺挫裂伤、肝脾破裂等。通过严密观察,正确判断病情和施治,合理用药,周密的照顾,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等科学合理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高的生存率。现将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预见性干预结合信息化干预对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的急救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按照患者的住院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预见性干预结合信息化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分、抗逆力水平量表(CD-RISC)、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91.66%)、治疗依从性(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炎、压疮、便秘及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TGI、CD-RISC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PTGI、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HAMA、HAMD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P<0.05)。结论预见性干预结合信息化干预对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的急救治疗以及康复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PTGKCD-RISC评分,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张力带钢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9-10—2014-02对10例C型骨盆骨折采用张力带钢板结合空心钉技术进行内固定。结果 10例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本组骨折复位满意,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明显骶髂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并发症,骨折复位效果均采取Matta影像学评定标准:优5例,良4例,可1例。结论张力带钢板结合空心钉技术对于部分C型骨盆骨折固定作用良好,疗效满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7.
郝斌昌 《中国医药科学》2014,(9):194-195,201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骨折分型,按照分型结果选择合适的入路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骨盆骨折情况均得到改善,均恢复行走功能,X线片检查结果表明,患者的骨折移位情况愈合良好,术后骨盆功能优良率为96.25%。结论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对患者失血性休克症状进行纠正,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比分析骨盆骨折的X线和CT影像学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接诊的10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X线和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骨盆各部位骨折、关节分离脱位中的检出率.结果:与X线平片检出率比较,CT检查在骨盆骨折患者中各部位骨折、关节分离脱位等方面的检出率更高,经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相比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临床护理方案。方法:选择河南省荣军医院骨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方案护理组(对照组)与并发症防控组(防控组),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防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却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患者开展并发症的预防控制及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0.
解答:骨盆骨折是交通事故与高处坠落等高能量钝性损伤导致死亡的主要损伤之一,伤后24h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急性失血。随着损伤程度的增高,死亡率不断升高,可达18%~40%。钝性伤导致骨盆骨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定义为低血压[≤90mmHg(1mmHg=0.133kPa)],并伴有需要大量输血(需要输注4~6U或以上浓缩红细胞)、显著的碱缺失(≤-6mmol/L)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