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70篇
  免费   6169篇
  国内免费   1883篇
耳鼻咽喉   422篇
儿科学   533篇
妇产科学   287篇
基础医学   1849篇
口腔科学   562篇
临床医学   15651篇
内科学   4585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3516篇
特种医学   183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2842篇
综合类   19595篇
预防医学   3616篇
眼科学   348篇
药学   6179篇
  126篇
中国医学   6427篇
肿瘤学   1319篇
  2024年   926篇
  2023年   2758篇
  2022年   2611篇
  2021年   3005篇
  2020年   3037篇
  2019年   2862篇
  2018年   1516篇
  2017年   2496篇
  2016年   2928篇
  2015年   2922篇
  2014年   4416篇
  2013年   4457篇
  2012年   5459篇
  2011年   5973篇
  2010年   5232篇
  2009年   4887篇
  2008年   4903篇
  2007年   4217篇
  2006年   3920篇
  2005年   3457篇
  2004年   2823篇
  2003年   2480篇
  2002年   1994篇
  2001年   1709篇
  2000年   1311篇
  1999年   999篇
  1998年   844篇
  1997年   573篇
  1996年   471篇
  1995年   311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脑静脉畸形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平扫及3D-MOTSA MRA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T1WI,其中3例行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 小脑4例,额叶、顶叶、枕叶共4例。5例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3例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海蛇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 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92.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MRI、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2例DNT的MRI、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男6例,女6例,年龄12~68岁(平均36.7岁)。大多数病例以癫痫小发作为主,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MR检查病变均位于幕上结构,累及皮层,额叶(4例)及颞叶(3例)为主;最大径2-5cm不等,形态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状;2例累及白质,7例伴囊性变。病变在MRI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病变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囊性病变在T1WI信号均匀,等于或略高于脑脊液。6例CT扫描病变均呈低密度改变,其中2例呈囊性分叶状,1例呈局灶性钙化;4例增强后病变无强化,1例病变内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理组织学DNT分为3型:单纯型(4例)、复杂型(6例)及非特异型(2例)。结论DNT是一种良性病变,MRI较CT更具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93.
肝占位病变扩散加权成像的图像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时,b值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60例行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DWI并测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b为100s/mm2、300s/mm2时DWI图像的SNR平均值>5,b为600s/mm2、1100s/mm2时,SNR<5;随着b值的增大,血流灌注对表观扩散系数(ADC)影响逐渐减少,而图像伪影增多,CNR逐渐降低,囊性病变较实性病变的CNR降低明显。结论进行DWI扫描时选取b值为300~600s/mm2时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94.
神经外科是我国医学领域中发展极为迅速的一门学科。自70年代显微神经外科的开展,使手术技巧不断提高。80年代神经影像学应用采用头颅CT、磁共振成像、单光子C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影、数字成影血管照影等,为颅内疾病从定位、定性和脑功能诊断方面提供了科学的客观依据。与此相适应的近十年来神经外科麻醉的进步,先进的临床技能及贯穿在整个围手术期的全方位的监护条件下,对维持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颅内压和脑灌流压的稳定,保证脑氧供和氧耗的平衡。保持颅内顺应性和血脑屏障的功能完好提供了条件,把手术麻醉的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损伤减…  相似文献   
95.
MR评价垂体腺瘤质地及与其胶原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MR测量垂体腺瘤不同质地的信号强度,并分析其与肿瘤胶原含量间的关系。方法57例经手术证实的垂体腺瘤标本,术前均行MR检查,根据术中肿瘤硬度分为质地韧组(8例)与质地软组(49例),标本行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其胶原含量。结果纤维化与非纤维化组T1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31±0.31、1.16±0.26;T1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01±0.25、0.91±0.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83±0.28、1.84±0.51;T1+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56±0.24、1.46±0.3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瘤体/灰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15±0.26、1.57±0.46(P(0.05);T2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48±0.39、2.10±0.61,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原含量分别为20.03%±7.99%、7.87%±4.82%,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2WI瘤体/灰质、T2WI瘤体/白质与胶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31、r=-0.726,P均(0.01)。结论术前MR可以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其中以T2WI瘤体/白质为预测指标为最佳。胶原含量影响垂体腺瘤质地,MRI上T2WI可以反映其胶原含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96.
目的应用BOLD-MfRI研究正常人及脑肿瘤患者听觉性中英文语言皮层定位并探讨其对脑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arconiEclipse1.5T超导型磁共振机,30例受试者,行听觉性中、英文语言刺激的BOLD-MfRI,以定位正常人和脑肿瘤患者的语言皮层。结果正常人听觉性中英文语言任务激活区域均以左侧大脑半球为主,主要有双侧颞横回、Wernicke区、Broca区和SMA区。中文语言任务刺激时脑区激活面积和程度比英文语言任务大,但英文语言任务时可见更明显的Broca区和角回激活。累及功能皮层的脑肿瘤患者患侧半球可见残留部分功能激活区,但激活区移位,分布弥散,激活程度及范围较正常人略增高。未累及功能皮层者功能区定位与正常人大致相同。结论BOLD-MfRI是一种有效而无创的功能皮层定位方法,有利于脑肿瘤的精确定位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64层CT一次扫描同时完成心脏冠脉成像及心功能分析的可行性。方法96例患者均行MSCT心脏成像扫描和MR心脏检查,数据分别按照冠脉成像和心功能分析要求进行重建和后处理,评估。结果1271段冠脉血管中有约99%血管显示清晰,达到诊断要求;心功能分析数据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容积(LVMV)与MR相关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91、0.94、0.89、0.88。结论MSCT可以在一次扫描中完成冠脉成像和心功能数据采集,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多体素1H-MRS对脑胶质瘤、转移瘤及脑脓肿的鉴别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体积较大脑脓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胶质瘤瘤体周围的微观结构的改变。资料与方法 搜集脑胶质瘤26例、单发转移瘤9例、大体积脑脓肿4例,均行^1H-MRS检查。比较脑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瘤体及瘤周胆碱(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ho/肌酐类物质(Cr)、NAA/Cr值的差别,并做统计学分析;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等重点观察胶质瘤瘤周微观结构改变。结果 各个级别的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瘤体之间Cho/NAA值分别为3.14±1.61和2.46±0.83,Cho/Cr值分别为2.57±0.93和2.90±1.93、NAA/Cr值分别为0.96±0.53和1.21±0.80,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瘤周之间的上述比值为1.74±0.98和0.98±0.23,1.72±0.51和1.09±0.35.1.11±0.30和1.11±0.25,除NAA/Cr外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0.05)。脑脓肿内部出现特征性波谱,扩散加权成像(DWI)上脓腔显示为高信号。胶质瘤瘤周在光镜及电镜下发现已有瘤细胞浸润。结论 使用多体素^1H-MRS结合常规MRI可鉴别胶质瘤、单发转移瘤、不典型脑脓肿,胶质瘤的瘤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转移浸润至瘤周。  相似文献   
99.
MRI检查技术是物理学领域发现磁共振现象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未继CT之后,借助电子计算机和图像重建数学的进展和成果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学影像技术。与包括盯在内的其它影像技术相比,MRI具有不使用电离辐射,因而对人体安全无创伤,图像分辨率极佳。多方位成像,特别适合于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肌肉关节系统。正是由于以上优点,使该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目前发展最为迅速医学影像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估增强减影在脊椎转移瘤MR 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脊椎转移瘤病人进行MR I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Gd-DTPA(0.1 mmol/kg),然后用T1W I增强后的图像与增强前的图像进行减影。通过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以及肿瘤边界清晰程度的比较,对MR I减影与否进行评估。结果MR I对比增强减影图像比传统的T1W I增强图像显示更清晰、更直观。所有脊椎转移瘤图像MR I减影的CNR和SNR比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CNR和SNR高。MR I减影CNR为155.05±24.73(x±SD),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CNR为11.11±14.26(t=35.65,Ρ<0.001)。MR I减影SNR为192.82±32.89(x±SD),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SNR为46.03±28.22(t=23.95,Ρ<0.001))。MR I对比增强减影图像比传统的T1W I增强图像能更好地显示脊椎转移瘤的边界和侵犯情况(2χ=29.34,Ρ<0.005)。结论MR I增强减影为探查和评估脊椎转移瘤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