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4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19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597篇
内科学   30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17篇
综合类   1353篇
预防医学   365篇
眼科学   193篇
药学   548篇
  9篇
中国医学   856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一种主要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逐渐延长,该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并威胁生命的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并引起了国内外心血管病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人对我院1997~2003年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的109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第2足趾跖趾关节与近趾间关节移植同时重建掌指关节与近指间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们于1997年8月~2003年9月,根据掌指关节与近指间关节的损伤情况,设计应用第2足趾跖趾关节与近趾间关节移植同时重建掌指关节与近指间关节。结果 临床应用15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术后经6~36个月的随访,全部成活,无关节疼痛,患者对手指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多次经X线片复查未见关节退行性变的征象。结论 该方法是重建同指掌指关节和近指间关节同时损伤的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利用分子克隆接术在愿核细胞中表达α-共核蛋白(SNCP),并制备免多克隆抗体。方法 从人神母经细胞SH-SY5Y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SNCP的cDNA序列,测序正确后克隆至pQE-30-GST表达载体上,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GST-SNCP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特异性抗血清,并对该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获得SNCP cD-NA序列为420bp。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呈可溶性,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000。以其为抗原制备的SNCP抗血清的ELISA效价达到1:32000,并且该抗体可与BALB/c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SNCP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人SNCP可在原核细胞中可溶性表达。用表达的蛋白制备获得特异性较好的SNCP抗血清,为进一步了解SCNP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4.
25.
2005年12月30日,Genentech公司宣布,它已向美国FDA提交其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退行性变 (AMD)药物Lucentis的上市申请。 AMD是引起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美国有170万人患AMD。虽然干性AMD 最常见,占所有病例的90%,但湿性的危害是最大的。湿性AMD患者可在发病后几天内失明,这是由于眼底血管增生和破裂所造成的。 Genentech公司要求FDA以优先审  相似文献   
26.
大骨节病的影像学分期及临床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骨节病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坏死为基本病变的地方性骨关节病,俗称“柳拐子病”亦称水土病。由于对本病尚认识不足,可误诊为骨缺血坏死、类风湿、退行性变等。我院1999~2005年诊治36例,对其影像学表现及相关临床分期、治疗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4~68岁,平均53.5岁,均为东北吉林省及附近居住人群。普遍身材矮小、骨端粗大、关节疼痛。1.2方法X线检查应包括手、腕、肘、肩、膝、踝部位,对有些部位病变观察欠佳时行CT检查,CT检查使用日立PRATICO螺旋CT机。对所选患者根据不同分期给予不同药物,在给药前…  相似文献   
2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多因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并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所致。笔者以经硬膜外腔注射镇痛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抗凝疗法在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关于子宫肌癌红色变性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肿瘤,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肌瘤变性。当子宫肌瘤局部的血流供应不足时常发生各种子宫肌瘤退行性变。红色变性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子宫肌瘤变性方式,多发生于妊娠期或产褥期,可能由于肌瘤内小血管退行性变,引起血栓或溶血所致。  相似文献   
29.
姜蓉 《海南医学》2006,17(9):153-153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以椎-基底动脉硬化、颈椎退行性变以及血粘度增高等为病理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与头位及体位变化有关的眩晕.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本病54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细胞因子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过程中,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L-1、TNF-α可以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高水平表达,抑制金属蛋白本科组织抑制剂(TIMPs)的合成,从两方面加重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反,IL-6则促进TIMPs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bFGF有协同作用,在椎间盘退行性变早期,促进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可使早期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减轻;但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晚期,由于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受TGF-β1与bFGF刺激产生大量Ⅰ、Ⅲ型胶原,从而加重了椎间盘退行性变。此外,细胞因子与椎间盘内外炎症反应关系密切。IL-1、IL-6、IL-8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致痛觉过敏作用,它们极有可能参与盘源性腰腿痛和神经根痛的发生过程。IL-1的刺激还可能是脊神经根失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