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数学不良(MD)儿童的精细运动控制功能。方法取小学生58名,30名为MD儿童,28名为数优儿童,用数码写字板测试两者书写横线的速度、加速度。结果1两者在自然条件下书写横线的速度、加速度非常一致。2两者在无视觉反馈条件下书写横线的速度基本一致,但是结束阶段的加速度数优儿童的是减速,MD儿童的是加速,两者的差异非常显著。结论1自然条件书写,两者的开环精细运动控制功能相同。2无视觉反馈条件书写,MD儿童的精细运动控制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32.
动态姿态平衡检查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体姿态平衡的正常维持依赖于视、前庭和本体感觉系统输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动态姿态平衡仪能够定量评价直立姿态平衡功能。介绍了计算机化动态姿态平衡仪(CDP)的设计原理,包括感觉整合试验(SOT)和运动控制试验(MCT)的工作手册,以及用于CDP的数据分析技术。利用NeuroCom EquiTest程序对我国111名健康志愿者(男69人、妇女42人;年龄20-59岁),进行了动态姿态平衡测试。结  相似文献   
33.
孕妇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素华  李小燕 《护理研究》2006,20(5):1276-1277
新生儿出生体重对分娩结局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控制和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已成为目前围产保健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孕妇在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主要讨论孕妇在不同阶段体重及其变化情况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指导孕妇在妊娠的不同阶段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34.
运动控制理论简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Horak的运动控制理论 ,“正常运动控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运用现有及以往的信息将神经能转化为动能并使之完成有效的功能活动”[1] 。目前对于神经系统如何在组织运动的过程中进行调控的认识尚存在分歧。区分运动控制模式的类型有助于了解肌肉周围神经系统的自身控制过程及其组织运动的方式、行为和任务目标。13种运动控制学说目前 ,神经康复理论有 3种学说 ,即反射运动控制学说、阶梯运动控制学说和系统运动控制学说。1.1反射运动控制学说 (reflexmodelofmotorcon trol) :该学说由CharlesSher…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在功能性电刺激(FNS)中,利用P型迭代学习控制方法,研究对健康人上肢肘关节运动角度和腕关节运动角度同时进行运动反馈控制。方法 FNS刺激肱二头肌和前臂屈肌,以预期关节角度为目标,以肘关节和腕关节的角度传感器数值为反馈标准。结果 采用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简单,参数易调整,控制量变化平缓,轨迹跟踪精确度高,在对多关节运动控制中,基本能碹以预期效果,结论 P迭代学习控制方法为FNS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传统书法练习对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以59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试验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经颅直流电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书法练习,共8周。采用Carroll功能评估量表和目标触碰测试评估上肢运动控制能力,评估内容包括完成时间、平均速度、肘关节角度、运动平滑度和肘关节角度变异性,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量表评分、完成时间、平均速度和肘关节角度变异性优于治疗前,试验组量表评分和运动控制能力相关指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完成时间、平均速度、运动平滑度及变异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传统书法练习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37.
脑卒中是世界上导致死亡的第二大疾病,脑卒中后80%的患者步行能力受到损害[1],重新获得步行能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即使康复后,步态的损害仍然是脑卒中患者遗留的一个重大的问题[2].踝关节作为人体步行姿势及稳定性一个微调枢纽[3],脑卒中患者的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近些年关于脑卒中后踝关节运动控制方面的踝关节的临床特点、神经控制以及对脑卒中后踝关节的各种康复治疗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临床和科研中对脑卒中后踝关节的运动控制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训练。采用上肢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及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分期为3期以上者、FMA评分、ST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纯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9.
40.
争取甩掉糖尿病的帽子 我是2型糖尿病患者,是经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出来的。将75克葡萄糖融入300克温水中,5分钟内喝下,1小时血样检查11.0mmol/L,2小时血糖11.0mmol/L。面对这样一个结果,医生的表情凝重,经过缜密思考后,他说:“暂不扣帽子。”并特意为我量身制订处方,嘱我暂不吃药,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以观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