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72.
目的:基于有限元模型探讨踝模拟扭伤的病理机制。方法:选择1例中国成年踝关节无病变志愿者,建立正常行走中立位及踝内翻扭伤的踝足有限元模型,对比两种工况下踝关节Von Mises应力分布、距骨运动变化规律,分析横向力和纵向力对内翻扭伤的影响情况。结果:正常行走中立位时,最大Von Mises应力位于距骨外突及距骨后突;踝内翻扭伤时,距骨Von Mises应力主要集中在距舟关节、距骨颈和距骨侧突。纵向力影响下,距骨颈、内踝、外踝、距下关节等节点应力均有统计学意义,横向力影响下,8个节点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翻扭伤时,踝穴大小形态决定踝关节稳定性;纵向力影响较大。扭伤后,应增加休息,减少纵向力影响,使踝关节尽快恢复,防止因养护不当造成踝关节稳定性下降、习惯性崴脚及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踝扭伤的疗效。 方法踝扭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因子(磁疗和直流电草乌离子透入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关节松动术及肌力训练。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踝扭伤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的物理因子治疗。  相似文献   
74.
在军事训练过程中,脚踝扭伤时有发生.踝关节扭伤是运动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发生的原因大多是身体失去重心,落地时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被绊倒.脚踝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 刚发生脚踝扭伤时现场处置得正确与否,与以后的痊愈速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尤其是切忌在受伤48小时内去搓揉受伤处,因为会越揉越肿.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摇拔戳手法改善急性外踝扭伤患者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外踝扭伤的40例患者按照中央随机的方法分配到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试验组予以摇拔戳手法加弹性绷带固定,对照组予以冰袋冷敷加弹性绷带固定,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2周。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摇拔戳手法能显著改善急性外踝扭伤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踝关节内翻扭伤致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1992年1月-2004年1月共24例踝关节扭伤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左侧9例,右侧15例。男17例,女7例;年龄8~66岁,平均26岁。病程最短3d,最长8个月,平均29d。21例行保守治疗,另3例因病程长恢复差行腓总神经探查减压松解术。功能评定按:优,M5岛;良,M3S3;可,M2S2;差,M1S1评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4个月。21例保守治疗后,优11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可、差的2例及时行手术治疗后,优1例,良1例。3例手术治疗后,可1例,差2例。总优良率87%。结论:踝扭伤出现腓总神经损伤应首先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77.
每个人都会有疼痛的经历,而疼痛是疾病或身体受到损害的一种信号,是疾病的最早标志。  相似文献   
78.
鉴别足踝扭伤是否有骨折的快速诊断规则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介绍鉴别足踝扭伤是否有骨折的快速诊断规则(OAR),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5~9月,连续总结337例足踝扭伤患者(年龄18~72岁),由骨科医师按OAR进行临床检查,并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检查,验证该诊断试验的准确性。结果在183例踝扭伤患者中有63例骨折,OAR漏诊2例,对踝部骨折的诊断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45.8%,阳性预测值为48.4%,阴性预测值为96.5%。OAR可使踝部扭伤患者的阴性摄片率减少30.1%。在154例足扭伤患者中有52例骨折,无漏诊,OAR对足部骨折的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3.5%,阳性预测值为65.8%,阴性预测值为100%,OAR可使足部扭伤的阴性摄片率减少48.7%。结论该诊断试验对鉴别足踝部单纯扭伤和骨折有极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显著降低阴性摄片率,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消瘀接骨散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理筋正骨手法联合消瘀接骨散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频电联合消瘀接骨散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疼痛进行评分,采用压痛仪测定患者主诉最为疼痛部位的数值,采用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检测仪及其配套电脑软件采集并分析治疗前后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和积分肌电(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的值,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并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减少,压痛数值、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腓骨长短肌iEMG值和MF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减少或增加程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筋正骨手法结合消瘀接骨散可有效减轻陈旧性踝扭伤患者的疼痛,改善踝周肌肉募集程度,降低踝周肌群疲劳度,改善踝关节功能,且疗效优于中频电疗法结合消瘀接骨散。  相似文献   
80.
踝扭伤在运动创伤中较常见,其治疗方法很多。中医常采取在损伤局部瘀血处用三棱针散刺后拔罐进行治疗,但由于踝扭伤后常导致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受损,故患者踝关节再损伤率一直较高。本研究在继承传统中医散刺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促本体感觉功能恢复训练,发现该联合疗法可进一步改善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再损伤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