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01.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发病机制不明的消化系统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联系唐容川《血证论》"便血""便脓"篇,指出五脏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治血四法"的基础上,根据临床证型和现代发病机制,论述本病常用治法,进行治法的相应拓展。  相似文献   
102.
调气治血,为中医治疗血证的重要法则,为众多医家所推崇,深刻影响临床血证的治疗。三七在《血证论》和《傅青主女科》中的配伍应用体现调气治血的观点,对治疗血证价值颇多。  相似文献   
103.
104.
血证论》,是清代名医家唐容川论述血证的专书,是唐容川治疗血证的临床经验总结。该书“吐血篇”指出了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目前仍被视为治疗出血证的一般原则。笔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就唐容川的治血四法于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05.
106.
较系统地总结了唐容川《血证论》从肝入手,治疗血证的方法,并将其方法归纳为5大类。即:疏肝郁、清肝热、逐肝瘀、泻肝实、补肝虚。同时,还扼要介绍了上述5大类方法的具体适应证和唐氏的选方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07.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首见于《千金要方》卷十二胆寒篇。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方中半夏长于降气,《血证论》中有“半夏辛降之气最甚”;生姜和胃降逆;橘皮行胸脘之气;积实行肠中之气,又有破滞导滞之功;竹茹和中降逆,功主化痰;甘草配生姜以和中。  相似文献   
108.
血证论》为清代医家唐宗海的代表作,基于气血阴阳理论提出了血火理论,进一步发展了血证的理论内涵,具有创新性。从心病角度,提出“心主生血”“血火相生”“血火为病”的理念,与“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功能相得益彰。本文从血火理论角度出发,论述了其对高血压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总结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表达的治疗血证的独特经验。唐氏善用小柴胡汤治疗诸血证,全书单以小柴胡汤为处方治疗血证者即有56处,涉及各个篇章,取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义者更广。通读全书发现唐氏之义,可知小柴胡汤不仅为少阳病主方,因其通达三焦阳气故加化瘀之品可散三焦腠理瘀血;因其达木郁故可解郁热、行结气,以清化内郁之相火;因其通上焦津液、展布气机,故加宣发卫气之药,可解血家表证而无伤津动血之患。  相似文献   
110.
通过研读《血证论》,对其中"血瘀"相关内容进行了归纳,从"血瘀"之概念、病因病机、证治特点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医著对"血瘀"认识确有特色,对现代"血瘀"证治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