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71篇
  免费   5520篇
  国内免费   2790篇
耳鼻咽喉   226篇
儿科学   1010篇
妇产科学   627篇
基础医学   5546篇
口腔科学   337篇
临床医学   15796篇
内科学   10142篇
皮肤病学   842篇
神经病学   1495篇
特种医学   19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3350篇
综合类   30996篇
预防医学   12446篇
眼科学   563篇
药学   14564篇
  253篇
中国医学   10163篇
肿瘤学   1987篇
  2024年   1113篇
  2023年   3648篇
  2022年   3268篇
  2021年   4454篇
  2020年   4095篇
  2019年   4334篇
  2018年   1874篇
  2017年   3274篇
  2016年   2989篇
  2015年   3292篇
  2014年   4691篇
  2013年   4197篇
  2012年   5264篇
  2011年   5336篇
  2010年   4702篇
  2009年   4207篇
  2008年   7022篇
  2007年   5201篇
  2006年   4150篇
  2005年   5165篇
  2004年   4291篇
  2003年   4240篇
  2002年   3149篇
  2001年   2686篇
  2000年   2308篇
  1999年   1911篇
  1998年   1731篇
  1997年   1592篇
  1996年   1429篇
  1995年   1535篇
  1994年   1234篇
  1993年   798篇
  1992年   689篇
  1991年   679篇
  1990年   626篇
  1989年   692篇
  1988年   155篇
  1987年   134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31.
32.
33.
目的分析Cys C(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验在诊断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9例原发性高血压疑似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99mTc-DTPA(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清除率为标准,将1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肾损伤组与对照组,肾损伤组63例,对照组96例,均进行Cys C检测,分析Cys C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肾损伤组患者血清Cys 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早期肾损伤组血清Cys C>1.26 mg/L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检验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4.
35.
更正声明     
我刊《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年2 B期总第5期,文章《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页码:65、66,第一作者:常年,更正为:常宁。特此证明!  相似文献   
36.
摘 要目的:研究黄体酮疗法在早期流产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取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0 月 期间前来郑州大桥医院接受治疗的 90 例早期流产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 黄体酮胶丸治疗,观察组采用肌注黄体酮治疗。治疗 3 周后对疗效进行观察,包括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 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二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等指标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 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 后雌二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 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早期流产患者治疗中采用肌注黄体酮给药或口服黄体酮给药均有 一定效果,给药方式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7.
孙凤平  崔伟锋  李宁宁  韩雪 《新中医》2020,52(23):69-72
目的:观察运动联合补中助长颗粒治疗特发性矮小症 (ISS)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6 例 ISS 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8 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补中助长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等强度舒展性运动治疗,2 组均治疗 12 个 月。比较 2 组身高、身高增长速度 (GV)、身高落后标准差 (HtSDS)、体质量指数 (BMI)、年龄/骨龄 (CA/BA) 及血清生长激素峰值(GHP)、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3)水平,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 12 个月,观察组 HtSDS 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 个月、12 个月,观察组 GV 大于对照组,血清 IGF-1、IGFBP3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 组身高、BMI、CA/BA 及血清 GH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运动联合补中助长颗粒能有效促进 ISS 患儿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清 IGF-1、IGFBP3 水平升高有关,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8.
39.
4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故诊断较困难,尤其对于早期患者或临床表现不明显者。腹腔镜作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可诊断明确,但应用其他的辅助性检查却有较低的诊断准确率,故有学者将多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进行实验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和抗子宫内膜抗体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