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77篇
  免费   3484篇
  国内免费   6830篇
耳鼻咽喉   687篇
儿科学   639篇
妇产科学   1097篇
基础医学   7442篇
口腔科学   2656篇
临床医学   18111篇
内科学   6988篇
皮肤病学   1206篇
神经病学   1878篇
特种医学   31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94篇
外科学   9379篇
综合类   24123篇
预防医学   8503篇
眼科学   1124篇
药学   9624篇
  73篇
中国医学   4729篇
肿瘤学   3552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1177篇
  2022年   1071篇
  2021年   1325篇
  2020年   1466篇
  2019年   1301篇
  2018年   789篇
  2017年   1247篇
  2016年   1777篇
  2015年   2310篇
  2014年   4379篇
  2013年   4500篇
  2012年   6130篇
  2011年   7426篇
  2010年   6409篇
  2009年   6493篇
  2008年   9609篇
  2007年   7848篇
  2006年   6679篇
  2005年   7540篇
  2004年   5267篇
  2003年   4031篇
  2002年   2980篇
  2001年   2537篇
  2000年   1852篇
  1999年   1561篇
  1998年   1209篇
  1997年   1097篇
  1996年   892篇
  1995年   856篇
  1994年   732篇
  1993年   407篇
  1992年   390篇
  1991年   401篇
  1990年   376篇
  1989年   369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101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腓肠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腓肠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探讨修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选择。方法8例患者,1例为瘢痕癌,7例均为车祸致中下段软组织损伤,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周围皮肤条件良好,应用腓肠肌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成活7例,1例远端少部分坏死。结论腓肠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是较好的修复方式,可满足多种创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2.
拇趾背皮瓣在手指背电烧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区级医院做这样复杂的手术是本刊选登此文的理由。但要提醒读者,不要忘记显微外科手术适应证选择的三大原则,即在效果相同情况下能用简单手术就不用复杂的显微外科手术;能用邻近组织就不用游离组织移植.只能用次要部位组织修复重要部位组织。如本文中有10例拇指背软组织缺损,可选用示指背(桡)侧岛状皮瓣(可带肌腱)、示指背侧转移皮瓣、第一掌骨背侧皮瓣或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等,无论从手术成功率、皮瓣功能和外观都比游离躅趾背皮瓣更合适。对另外10例手部较小皮肤缺损,选用邻指皮瓣或邻指翻转筋膜瓣修复;较大皮肤缺损可选用掌背(尺、桡侧)岛状皮瓣、手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指侧方皮瓣等修复。也可用传统皮瓣修复。王澍寰院士在“指端植皮的选择与晚期疗效”中曾说。很多邻指皮瓣的边缘与正常皮肤已融为一体,几乎找不出植皮所在,说明手部皮瓣在外形上具有其他植皮无可比拟的优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63.
北京地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2所医院20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经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疗效及其不良事件,探讨使用rt-PA的最佳剂量及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87例发病6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男201例,女86例,年龄38~80岁,平均6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偏瘫,头颅CT未见出血及责任梗死灶,无溶栓禁忌证。202例接受rt-PA治疗,分为A组与B组,A组88例,给予rt-PA 0.9 mg/kg。B组114例,给予rt- PA0.6~0.8 mg/kg。C组(对照组)85例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等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1d、21 d、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90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有显著差异。A组、B组及C组的基本痊愈及显著改善率分别为69%、77%及40%.A组、B组分别与C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为7.96%、4.38%及0%。症状性出血(4.55%、2.63%及0%),非症状性出血(2.63%、1.75%及0%)。结论超早期脑梗死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同剂量的rt-PA均减轻了脑梗死的致残率,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中国人rt-PA溶栓治疗最佳剂量尚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6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维持肿瘤微脉管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其进行抗新生血管的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VEGF受体(VEGFR)特别是VEGFR2,在上皮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异常,使VEGF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并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65.
叶琼  胡宝春  谢小云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536-2537
目的:探讨并总结冰冻切片应用于门诊活组织检查中的意义及体会.方法:746例门诊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相对照,计算其诊断符合率.结果:门诊小标本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8.7%,其中宫内膜诊刮、直肠黏膜、肢体软组织诊断符合率为100%,宫颈、淋巴结、乳腺、鼻咽黏膜、头面部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9.5%、99.0%、96.6%、95.1%、95.0%.结论:冰冻切片应用于门诊活组织检查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及可行性,值得基层病理科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6.
手部高压注射伤(high-pressure injection in-juries,HPII)是手外科临床少见的特殊急症。由于早期症状轻,易被医生和患者忽视,延误及时、正确的治疗。手部高压注射伤是工业高压枪的操作者,不慎将化学制剂(或水)经80,000kPa以上的压力瞬间注入手部而致[1]。尽管局部皮肤伤口细小,但因高压喷射的物理作用、有害喷射物的化学作用及组织内压的骤然增高,常常引起较严重的手部组织损伤[2]。Neal和Rappold报道其所致截指和(或)截肢率高达16%~48%[3,4]。我科自2002年4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手部高压注射伤患者13例,采用一期彻底清创、引流及二期…  相似文献   
67.
眉间“川”字纹是临床常见的面部衰老表现,如何先择适当手术方案使之减轻并保持长期稳定的效果,从而实现有效面部年轻化,一直是美容外科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自2002年以来通过眉间纹邻近切口,采用复合组织瓣或自体游离组织进行矫正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W H O分类是浓缩了当今许多前沿学科最新信息的分类方法。这一分类法的特点之一是与疾病的临床行为、细胞生物行为、分子病理、患者预后和治疗效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点之二是既能为实验室医生所识别而作出较明确的诊断,又能为临床医生方便使用;特点之三是随着学科的新发现可以进行补充和延伸。1分类框架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由1995年美国血液病理学学会和欧洲血液病理学家协会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在原来修订的欧洲-美国淋巴组织肿瘤分类(R E A L)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髓系肿瘤、淋巴组织肿瘤、肥大细胞增生症…  相似文献   
69.
趾蹼血管分型的临床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120例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病例,对趾蹼间的血管形态和交通情况进行观察,并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观察120例156侧趾蹼,对第一跖骨背动脉和第一趾底动脉在趾蹼间的走向、口径以及两者的交通支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分型。结果按孙博的分型方法:Ⅰ型72侧,占46.2%;Ⅱ型57侧,占36.5%;Ⅱ型7侧,占4.5%;Ⅳ型3侧,占1.9%;Ⅴ型15侧,占9.6%;另有2侧(占1.3%)第一跖骨背血管口径〉1mm,虽发出趾背动脉供养蹲趾胫侧和第二趾腓侧,但在趾蹼内与趾底血管无吻合,故称之为孙博Ⅵ型。结论(1)从解剖形态看应增加孙博Ⅵ型较全面;(2)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趾蹼间血管可以简单分为三型:Ⅰ型交通支口径在0.5mm以上。Ⅱ型交通支在0.5mm以下。Ⅲ型无交通;(3)手术中采用第一套或第二套供血系统,首先要看趾蹼间血管的交通支,即按本组的分型属Ⅰ型采用第一套供血系统,Ⅱ、Ⅲ型采用第二套供血系统。  相似文献   
70.
患者男,48岁,因右手掌侧肿物伴环指屈伸活动受限1年而入院。患者1年前右手环指无明显诱因出现伸屈活动不利,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狭窄性腱鞘炎,予局部封闭、理疗处理,症状好转。近期因再次复发来我院就诊,以狭窄性腱鞘炎收住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手第四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及一约1cm×2cm大小肿块,质硬,边缘不清,无移动,压痛明显,环指屈伸功能受限,环指末梢血运,感觉正常。局部麻醉下行肿块摘除术。术中见:环指指屈肌腱与掌骨之间见一约1.5cm×2.0cm白色肿块,表面欠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质硬,血供不丰富,钝性分离周围组织,完全摘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