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17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10篇
综合类   332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55例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2005年5月,我们共收治臀肌挛缩症患者55例,采用股骨大粗隆后上缘弧形切口彻底松解,切断或延长挛缩组织及早期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朱浩明  丁涛  王烨  李雅欣  张钦 《吉林医学》2015,(8):1556-1557
目的:探讨分析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接受治疗的臀肌挛缩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臀大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试验组采用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本研究显示,试验组的手术优良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潜行松解三步康复训练法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3.
总结40例臀肌挛缩症病人围术期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备齐所需物品,熟练配合手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严密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和体位护理,并给予功能锻炼.认为细心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94例(130髋)臀肌挛缩症(其中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52例,武警总医院42例),年龄18~25岁,平均21.5岁。参照贺西京等分级标准,Ⅰ级(轻度)11例(11髋),Ⅱ级(中度)81例(116髋),Ⅲ级(重度)2例(3髋)。均行关节镜下等离子钩刀松解。结果本组94例(130髋),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0.5 min,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70 ml。1例切口血肿,1例局部皮下积液,均治愈,无坐骨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和裂开等。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以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对运动的影响为评价标准,优78例,良16例。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具有操作安全、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对改善髌股关节不稳定的疗效。方法 选取了66例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的患者,所选的研究对象术前必须伴有髌股关节不稳定的症状和相关影像学证据。并于术前术后评估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运用CT检查获取髌股关节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前的髋关节活动弹响和异常姿势症状明显改善。此外,术后患者膝关节的疼痛也有显著的缓解,术前术后的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关节CT影像学的对比中可以发现,髌骨倾斜角,髌股指数和髌骨外移度指标在术后明显减小(P<0.05)。平均的外侧髌股角术后明显增大(P<0.05)。结论 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可以显著改善髌骨的外移和倾斜,从而增强髌股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在传统臀肌挛缩筋膜松解术后进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在臀肌挛缩筋膜松解术后再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20例共35侧臀(治疗组),另外单纯进行臀肌筋膜挛缩松解术治疗重度臀肌挛缩症20例共33侧臀(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并膝屈髋、髋关节内收(屈髋10°)、髋关节内旋、髋关节外展后伸肌力及运动能力等进行比较探讨。结果随访时间0.7~5年,治疗组臀大肌松解最彻底,弹响完全消失,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及运动能力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臀肌挛缩症主要因臀大肌变性纤维化引起,在进行臀肌筋膜松解后再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可使臀大肌得到最大限度的松解,同时重建臀部肌力,术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赵红武  胡健  陈杰 《实用骨科杂志》2013,(11):1023-1024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致骨盆倾斜下肢不等长诊断治疗体会。方法本组6例臀肌挛缩致下肢不等长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在3~28岁,平均12岁。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4年,6例骨盆倾斜完全矫正,腰椎侧弯消失,髋关节内收内旋正常,双下肢等长。结论对于臀肌挛缩引起骨盆倾斜致下肢假性不等长的患者,术前临床分析、术中正确松解以及术后恰当的物理锻炼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者149例,其中86例接受横形直切口(A组),63例接受纵弧形切口(B组).术中均充分切断挛缩带,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同一康复训练模式.对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A、B组患者均获甲级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24 h引流量A组少于B组(P=0.016)、48 h引流量无差异(P=0.383);术后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两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术治疗是臀肌挛缩症首选治疗方法,术后疗效好,恢复均满意.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不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对臀肌挛缩患者和正常人髌骨轴位片各影像学指标的对比,探讨臀肌挛缩对青少年、中青年髌骨不稳定和髌股关节发病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2013年1月,臀肌挛缩症患者男性14例26膝,女性22例40膝,均拍摄屈膝30°髌骨轴位片,记录各影像学指标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屈膝30°髌骨轴位片上,患者男组和正常男组、患者女组和正常女组除股骨滑车沟角无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各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髌骨分型(Wiberg分型)上,患者男组和正常男组、患者女组和正常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髌骨不稳定的其他旁证上,髌骨外侧关节面软骨下骨质密度增高,髌骨外缘骨赘形成,髌骨外缘骑跨股骨外髁,患者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臀肌挛缩患者的髌骨不稳定;2)臀肌挛缩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早的出现了髌股关节的退变和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3)臀肌挛缩患者并未见其股骨髁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50.
臀肌挛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纤维变性或瘢痕形成,造成髋关节功能异常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病人走路时呈外八字步态,臀部皮肤凹陷或能扪及条索状硬块,下肢并腿被动屈髋、屈膝和伸髋伸膝时,在其髋部能听到弹响声.我科采用手术松解治疗26例臀肌挛缩患者,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