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921篇
临床医学   375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293篇
综合类   812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25篇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赵爱荣  田吉美  王芸 《山东医药》2003,43(23):35-35
腭裂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常与唇裂相伴发。可影响患儿吸吮、进食、语言等生理功能。腭裂修复术的目的是重建腭部解剖形态,封闭裂隙,恢复腭部的生理功能,为正常的吞咽和发音创造条件。两瓣法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腭裂。该手术患儿年龄多在3~5岁,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也较严重。2000~2002年,我们对62例腭裂患者进行两瓣法腭裂修复术,现对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2.
腭瘘是腭裂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口腔卫生、语言功能及心理健康。目前腭瘘的定义及分类不尽相同,故腭瘘发生率的报道差异较大,发生率为0.8%~60%。本文对腭瘘的定义、分类及其修复方法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目前缺少对腭瘘一致的定义及能全面反映腭瘘特点的分类法。腭瘘的修复方法有以下几种:邻近瓣主要用于穿孔<1 cm,且周围组织量足够的腭瘘修复;蒂在前的薄层舌背黏膜瓣是较大腭瘘的最常用方法;游离瓣主要适用于邻近瓣和带蒂都难以修复的顽固性及复杂的腭瘘;术中植入生物膜,形成3层封闭有助于减少创口复裂。离子体功能化电纺复合聚合物膜具有促血管形成作用,弹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人体上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矢状切面在妊娠早期超声筛查胎儿腭裂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31例妊娠早期腭裂的胎儿,分析头颈部超声检查矢状切面的异常征象,总结不同类型腭裂在矢状切面的超声表现以及其他结构异常情况。 结果(1)超声声像图表现:28例出现上颌骨间隙(90.3%,28/31),其中14例为单侧腭裂,5例为双侧腭裂,9例为正中腭裂;27例表现为缺失“重叠线征”(87.1%,27/31),其中正中腭裂5例,单侧腭裂15例,双侧腭裂6例,单纯腭裂1例;6例颌骨前突(19.4%,6/31),均为双侧唇腭裂。(2)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情况:妊娠早期及妊娠中期诊断腭裂病例中,合并胎儿结构异常分别占75.0%(15/20)、45.5%(5/11),颈项透明层增厚分别占60.0%(12/20)、36.4%(4/11)。 结论矢状切面上颌间隙和缺失“重叠线征”是妊娠早期筛查胎儿腭裂的重要线索,颌骨前突是双侧腭裂的特征性超声表现。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眯定(dexmedetomidine,Dex)滴鼻在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及麻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0例腭裂患者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0 mg/kg、芬太尼2.0μg/kg、琥珀胆碱1.5 mg/kg快速诱导后,经口腔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Dex组按1.0 μg/kg的剂量经鼻滴入稀释至0.4 mL的Dex,对照组滴入0.4 mL生理盐水.麻醉维持全程使用七氟醚维持至术毕.术中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在45 ~ 55、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35 ~ 50 mmHg.记录诱导完(T0基础值)、滴鼻后5 min(T1)、分离腭瓣时(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气管导管时(T4)、拔除气管导管后15 min(T5)6个时点血流动力学数据;术后睁眼时间(术毕至睁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停药至离室时间)、拔管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ex组的平均动脉压在T2为(8.64±0.65) kPa、T3为(8.73±0.96)kPa、T4为(9.06±0.83) kPa,各时点均明显降低(P<0.05);心率在T1、T2、L3、T4、T5点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躁动、呛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小儿腭裂整复术中,诱导后应用1.0 μg/kg Dex滴鼻可使患儿术中及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躁动、呛咳发生率低,且不影响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在提高腭裂术后患儿饮食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护理模式,选择"提高腭裂患儿术后饮食的依从性"为活动目标,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将100例腭裂术后患儿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及品管圈护理组,观察两组术后饮食依从性、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情况。结果:腭裂术后患儿饮食依从性传统护理组为78%(39/50),品管圈护理组为94%(47/50);并发症传统护理组为14例(28%),品管圈护理组为5例(10%),两组术后饮食依从性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护理组平均住院日为(8.7±2.2)d,品管圈护理组为(6.8±1.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模式在提高腭裂患儿术后饮食依从性中效果显著,并有效降低腭裂术后患儿并发症及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腭裂术后腭咽闭合状态的可靠性,为非直观检测腭咽闭合功能声学仪器间接评价腭咽闭合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鼻咽纤维镜对唇腭裂修复术后82例患者进行11个语音样本的腭咽闭合状态检查,由3名有多年治疗唇腭裂临床经验的专家在无声状态下对腭咽闭合状态进行分级定性及视觉模拟量表评价,对选取语音样本VAS值与分级定性评价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对选取语音样本中10个非鼻辅音语音样本按照腭咽闭合程度分级定性评价分类,计算定性评价不同类型腭咽闭合的VAS值范围.结果 定性评价不同类型腭咽闭合状态VAS值明显不同,重度腭咽闭合不全VAS值最小(28.4137),完全性腭咽闭合VAS值最大(96.0568),而且正常值范围相互交叉范围较大,通过VAS值界定腭咽闭合状态有效性>70%.结论 腭咽闭合程度VAS评价能够正确反映腭咽闭合定性评价的结果,VAS值对腭咽闭合形态是可靠的,提出VAS值评价腭咽闭合状态的标准进一步细化了腭咽闭合功能的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97.
正在先天性唇腭裂教学课程中,也是以容貌和语音恢复这两个主要内容展开的。随着唇腭裂序列治疗在国内的普遍开展,腭裂语音治疗也成为我院本科及七年制学生必修课。在西方国家,腭裂语音病理学已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发音语音学、声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外科学等学科,尤其以发音语音学作为主要内容,它以形态学  相似文献   
98.
先天性唇腭裂是较为常见的畸形,其中腭裂对患儿的颌骨发育、语言及饮食等功能影响巨大。目前腭裂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修复,由于多种原因影响,腭裂术后出现复裂或穿孔很常见[1]。  相似文献   
99.
目的:应用VS99-CSL计算机语音声学频谱分析评估系统对病理性语音中的部分元音、辅音音频语图特点进一步分析研究,给予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支持。方法:采集单纯性先天腭咽闭合不全患者22例。评估咽成形术后及腭裂术后26例,上述患者针对咽腔情况视诊、blowing test测验及雾镜实验测试综合分析,对较难判断的病例可结合CT进行诊断,单元音:[a、o、e、i、ü]辅音;擦音[s、x]、塞擦[z、j、c、q]实施语音评估对其单元音共振峰和额外共振峰及辅音和元音节的频谱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各组空白间隙、冲直条、噪音乱纹的出现率,并设定正常对照组。结果:比较发现[a]的共振峰普遍残缺,而[iü]会出现额外附加共振峰,其共振峰均值F1咽成形术后较高,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则低。擦音[s、x]、塞擦音[z、j、c、q]实施语图对频谱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各组空白间隙、冲直条、噪音乱纹的出现频率,嗓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time,VOT)以及语音清晰度,P<0.01说明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SAS能客观评价腭咽闭合不全,其获得的语图及相关物理声学参量对腭咽闭合不全临床治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Micro CT在新生儿单侧完全性腭裂模型线距测量方面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随机选取10个新生儿单侧完全性腭裂石膏模型,设置标志点。用Micro CT对石膏模型进行三维数据采集、逆向工程软件重建,由2名检测者b、c独立进行2次(间隔1周)Micro CT模型测量,1名检测者a用游标卡尺对模型做相同线距测量2次(间隔1周)作为对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手工石膏测量者和Micro CT测量者组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用差值平均值、配对t检验、相对误差评估Micro CT模型测量值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通过Micro CT扫描系统获得新生儿单侧完全性腭裂三维模型,模型形态清晰,范围完整。实验者a、b、c的组内ICC均大于0.99,呈高度一致性;Micro CT检测者自身和检测者之间线距最大差值平均数为0.052 mm;Micro CT组与石膏模型组线距测量最大差值平均数为0.361 mm,相对误差最大值1.97%,配对比较的数据P>0.05。结论:Micro CT能够用于获得精确的腭裂数字化三维模型,在测量模型线距方面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