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921篇
临床医学   375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293篇
综合类   812篇
预防医学   9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25篇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腭裂治疗的现代观念及新模式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裂治疗的原则是采用综合治疗来恢复腭部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但是随着对腭裂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腭裂患者还常伴有听力障碍。另外,腭裂修复术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许多手术当时解剖结构恢复得好的病人,以后都出现了颌骨的发育受到抑制,这种情况特别是年龄较小的软硬腭都裂开,并且一次完成手术者尤为明显。由此给我们治疗腭裂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在治疗腭裂本身的同时,听力障碍也必须得到纠正,在恢复腭裂解剖形态的同时,要考虑手术本身也可能带来不良影响。我们根据临床提出的新问题,改变了以前治疗腭裂只注重腭…  相似文献   
52.
腭裂患儿鼓膜象及听力损失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腭裂患儿中耳功能障碍及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腭裂患儿及正常儿童各 5 0例进行电耳镜检查 ,对部分能够合作患儿及正常儿童行纯音测听。结果 :腭裂患儿鼓膜异常像及听力损失发生率分别达74%及 5 8% ,对照组分别为 2 9%及 12 %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腭裂患儿应定期进行耳镜及听力检查 ,及时处理中耳疾患 ,以免严重听力损害的发生 ,对防聋治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3.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们对部分大龄唇腭裂患者采用了联合一次性修复术 12例 ,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2例中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7~ 2 0岁 ,其中 7~岁 7例 ,11~岁 3例 ,16~ 2 0岁 2例。均为Ⅲ度唇腭裂 ,其中单侧裂 10例 ,双侧裂 2例。1.2 手术方法1.2 .1 麻醉方法 经口腔气管插管静脉全麻 7例 ,经鼻腔气管插管静脉全麻 5例。1.2 .2 修复方法 腭裂修复根据类型采用两瓣法、三瓣法及加犁骨瓣法。唇裂修复采用下三角瓣法及旋转推进法。 2例双侧唇裂均采用矩形瓣法修复。全部病例均先行腭裂修复…  相似文献   
54.
唇腭裂修补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0年 3月~ 2 0 0 0年 9月 ,笔者运用系统护理程序对 1 0 5例唇腭裂患者手术后实施全程护理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唇腭裂 1 0 5例 ,其中唇裂 2 7例、腭裂 70例、唇腭裂 8例。患者男性 57例、女性 4 8例 ;年龄 6个月~ 3 6岁 ,平均 9.3岁。 3例行局部麻醉 ,其余的行作者单位 :3 15 0 10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插管全麻。手术方式 :旋转推进唇裂修补术和两瓣后推腭裂修补术。术后发生严重出血 1例、呼吸困难 1例 ,经及时处理均恢复良好。2 护理2 .1 预防呼吸道梗阻 术后发生呼吸道…  相似文献   
55.
应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对4~7岁时曾接受腭裂修复术的腭裂患者(现年龄为18~25岁)的颅颌面形态进行测量分析,将结果与湖北籍正常人群测量资料比较,结果表明腭裂修复术后患者颅底发育未受影响,面突角显著减少,上颌骨长度显著缩短,下颌角增大,下颌平面陡度增大,腭裂患者在4~7岁时接受手术治疗,至成年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颅颌面发育畸形。  相似文献   
56.
单纯腭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出生缺陷,其中非综合征型单纯腭裂(NSCPO)占50%。NSCPO是受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与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不同,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的与NSCPO相关的常见遗传变异相对较少。本文对NSCPO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根据现有研究证据将已发现的NSCPO候选基因分为研究证据比较充分的候选基因、具备一定研究证据的候选基因和现有研究证据较少的候选基因三类,展望了表观遗传学研究、新一代测序技术、交互作用分析在NSCPO病因探索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展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腭裂患儿听力阈值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特征。方法:使用诱发电位仪电反应测听法(ERA)检测120例腭裂患儿听力阈值及BAEP检测,采用分组对照研究,进行χ2检验。结果:①ERA120例240耳中141耳听力阈值异常,发生率为58.8%,其中轻度异常占33.8%,中度异常占25%,无重度异常者;②ERAⅡ&#176;与Ⅲ&#176;腭裂患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lt;0.01;腭裂程度与听力障碍程度无相关性,P&gt;0.05;③ERA≤3岁组与3~6岁组比较,听力障碍发生率差异极显著,P&lt;0.01,3~6岁组的听力障碍发生率与&gt;6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gt;0.05;④BAEP异常81耳,其中Ⅰ、Ⅲ、Ⅴ波潜伏期(PL)延长20耳占24.7%,Ⅰ波分化不良41耳占50.6%,Ⅰ-Ⅲ峰间潜伏期(IPL)延长8耳占9.9%,Ⅲ-ⅤIPL延长6耳占7.4%,Ⅰ-Ⅴ波IPL延长15耳占18.5%,Ⅰ波PL双耳侧差增高6例。结论:①腭裂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发生率为58.8%,多为轻度异常,无重度异常;②腭裂程度越重,听力障碍发生率越高,但与听力障碍程度无相关性;③年龄越小,听力障碍发生率越高,≤3岁组和&gt;3岁...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及平滑激动剂(smoothened agonist,SAG)干预下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Shh信号通路改变后,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自噬状态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胚胎14.5 d的C57BL/6J小鼠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根据干预方式分为4组:对照组、地塞米松组(DEX组)、地塞米松+SAG组(DEX+SAG组)、单独SAG干预组(SAG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自噬体或自噬溶酶体的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hh、Ptch1、Smo、Gli3A/R、Cyclin D1及自噬标志物LC3Ⅱ/Ⅰ和P62、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和DEX组中自噬体/自噬溶酶体的数量无明显差异,而SAG干预后可观察到大量自噬体/自噬溶酶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62、Ptch1、Smo、Gli3A/R、CyclinD1在DEX组中明显降低(P<0.05),LC3Ⅱ/Ⅰ、Beclin1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DEX+SAG组及SAG组中Ptch1、Smo、Gli3...  相似文献   
59.
肖贵全  房秀生 《重庆医学》2000,29(6):545-546
为提高小儿麻醉的安全性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对1995年 4月~ 1999年 11月间行腭裂修复术 10 0例 12岁以下的小儿行气管内麻醉作一分析。小儿麻醉的关键在于术中管理 ,术后适时拨管 ,保证了术中及术后小儿的安全性。本组病例无死亡。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0例中男 6 7例 ,女 33例 ,6岁以下 6 5例 ,7~ 12岁 35例 ,学龄前儿童占总数 5 5 % ,手术时间最长 5小时 2 0分 ,最短时间 2小时 40分。2 术前准备2 1 患儿住院后经胸透及常规检查 ,有呼吸道感染者必须控制后方能进行手术。本组绝大多数患儿术前情况良好 ,少数…  相似文献   
60.
腭裂儿童ABR表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腭裂儿童听力受损情况及其听性脑干反应(ABR)异常特征。方法对94例腭裂儿童进行ABR测试,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94例患儿(188耳)中,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共150耳。患儿左耳ABR波Ⅰ、Ⅲ、Ⅴ的峰潜伏期(PL)分别为2.14±0.38、4.30±0.41、6.20±0.53ms;右耳分别为2.12±0.39、4.29±0.44、6.21±0.53。对照组左耳波Ⅰ、Ⅲ、Ⅴ的峰潜伏期分别为1.50±0.13、3.74±0.12、5.60±0.15ms;右耳分别为1.60±0.16、3.72±0.13、5.62±0.17ms。上述所有数据,患儿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岁的28例听力下降的发生率为94.6%(53/56耳),中重度异常占66.7%;3~6岁的发生率为77.0%(57/74耳),6岁以上至12岁的发生率为69.0%(40/58耳),3岁以后听力中重度异常仅占33.3%。结论腭裂组听力下降发生率高达79.8%;其ABR的特点为波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均延长;腭裂组年龄越小的,听力损害发生率越高,听力损害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