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88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124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取象”思维贯穿整个中医思维过程,对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应用有重要意义。其对经络、腧穴命名的构建作用,在经络理论的基本概念、腧穴的位置、五输穴的命名、穴位得气的判定等很多方面有广泛体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既要学会“取象比类”,又要学会“异类不比”,对于通过取象比类得出的结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宫音声波在健康女性下肢脾、胃经腧穴接收差异性,以探讨音波循经按摩的临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音乐声波发射与接收系统,检测46名健康女大学生右下肢脾胃经腧穴及相应对照组织和其他经穴的音乐声波接收效值。结果宫音声波通过音乐声波发射装置从人体足底向上传导,相应对照组织总均方根电平值(RMS)随着水平高度的增高而明显减弱(P〈0.05)。胃经足三里穴和胆经阳陵泉穴RMS显著增强(P〈0.01),胃经下巨虚、上巨虚和膀胱经昆仑穴RMS特异性减弱(P〈0.05);而脾经商丘、地机和阴陵泉RMS则与相应对照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经穴的宫音声波接收效值比较差异显著,胃经足三里穴和胆经阳陵泉穴为宫音接收高敏感腧穴,胃经下巨虚、上巨虚和膀胱经昆仑穴为低敏感腧穴。  相似文献   
993.
王居易对腧穴结构的论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炜  王丽平 《北京中医药》2010,29(7):510-511
王居易老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近50年,建立了腧穴结构理论.王师对腧穴结构的认识源自<内经>理论与自己近50年的临床实践,王师认为腧穴与人体的皮、脉、肉、筋、骨有关,它存在于它们形成的缝隙中.每个腧穴内包含有特殊的复杂的气血等精微物质.正确理解腧穴的结构对于临床取穴有重要意义,取穴精确才能达到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994.
取类比像命名法在腧穴识记上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针灸学的学习过程中,同学最头痛的莫过于背诵腧穴的定位与主治,尤其医疗系学生,课时少,无法要求他们背诵十四经穴定位歌,所以极易将名称相似的穴位混淆。  相似文献   
995.
古代文献中心包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心包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心包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917条,涉及症名225个,总计2302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心包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5项,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安神280、健脾和胃187,宁心16l,清热149,宽胸利膈148,疏理上肢118,调腹散积107,补虚67,止血67,疏胁利胆64,祛风64,镇痉苏厥64,宣肺63,治气62,散寒62。  相似文献   
996.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肝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肝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1 257条,涉及症名257个,总计3 347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肝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 7项,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调腹322,治阴疗疝306,疏理下肢288,健脾和胃261,消肿242,壮肾利尿164,安神138,疏肝理胁136,散寒115,调经引产112,治气107,宣肺92,清热92,镇痉苏厥90,补虚80,宽胸利膈76,止血74.  相似文献   
997.
张淑君 《中医研究》2010,23(6):73-7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免疫功能将逐渐衰退,致使心血管疾病、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以及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从而呈现出一系列衰老的征象,因此,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需求亦随之上升,各种治疗方法也应运而生。针灸的防病治病功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大量的内容记载,它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因此,在预防医学、养生保健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针灸的防病治病,关键在于腧穴的选用,并通过相应的腧穴给予适宜刺激,借助机体纵横交错的经络,最终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998.
腧穴配伍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忠仁 《中国针灸》2010,30(5):437-440
检索1992-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将符合循证医学随机、可比、对照原则的文献进行梳理及研究。25篇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显示,临床针灸治疗的腧穴配伍规则与机体局部解剖、神经、血管、内分泌腺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多个腧穴配伍产生的协同、抑制或拮抗效应,对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根据实验研究所揭示的腧穴配伍技巧及规律,巧妙应用于临床是针灸疗效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无痛瘢痕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无痛瘢痕灸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以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和肩部功能活动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愈显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6.7%,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2种疗法对肩周炎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无痛瘢痕灸疗法的临床疗效优于温针灸疗法。治疗组痊愈患者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痛瘢痕灸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悬灸热敏化腧穴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艾条悬灸热敏化腧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全部经直肠镜检查或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确诊.共计55例,其中男38例,女17例;病程少于5年者41例;平均年龄38.77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