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4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42篇
内科学   22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234篇
预防医学   150篇
药学   384篇
  8篇
中国医学   373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90例慢性胃炎湿热证的临床病理指标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90例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的胃液、幽门螺杆菌、胃镜下胃黏膜及腺体变化状况的观察,发现湿热证型者胃液中GSH—PX、PGE2指标较脾虚肝郁型、肝胃不和型偏高,以及Hp阳性率高、炎症以渗出水肿为主。为慢性胃炎中医证型辨证提供微观实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涎、唾与脾肾的免疫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脾肾与免疫的相关性、脾肾与唾液的免疫相关性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献回顾,论述了唾液与脾与肾的免疫相关性,并对其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3.
小儿腹泻的推拿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儿腹泻是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便,多见于1岁以下婴儿,四季均可见,但多发于夏秋季节,本病主要是由于感受风、寒、暑、湿之邪,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或内伤乳食,损伤脾胃或脾胃虚弱,水谷不能运化,下趋力弱,而致腹泻,病因一般有感冒伤食泻、肾虚泻、惊泻、热泻、寒泻、脾肾阳虚泻、湿热伤阴泻和脾虚泻.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腹泻除与饮食、气候等因素有关外,尚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毒及细菌感染有关.本文就推拿治疗小儿脾虚泻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朱梅  许昕 《北京中医》2004,23(5):273-275
因过用寒凉之药清热泻火 ,使高热暂被压下 ,但病邪却隐伏体内的现象 ,称之为“冰伏”。在妇科疾病的临诊过程中 ,进一步强化和引申“冰伏”的概念 ,对充分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确定疾病发生发展的辨证认识 ,发挥中药治疗上的个体化优势 ,指导用药 ,提高疗效 ,以及防患于未然 ,均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认为“冰伏”应该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用药寒凉 ,气涩血凝 ,易致留瘀敛邪 ,出现邪热内困 ,变生坏病 ;二是寒凉太过 ,此腑之热未除 ,又伤彼脏之阳 ,顾此失彼 ;三是本虚标实 ,虽应急则治标 ,但过用寒凉 ,致本虚更甚 ,则病必不除。  相似文献   
105.
毛智荣 《新中医》2004,36(3):62-63
目的:观察加减三仁汤治疗脾虚湿滞型便秘的疗效。方法:92例均用加减三仁汤治疗。结果:治愈率80.4%,总有效率96.7%。结论:加减三仁汤治疗脾虚湿滞型便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6.
莱菔子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Raphnaus satirus L.)的成熟种子。始载于唐末宋初的《日华子本草》,在古代献中曾谓萝卜子、莱服子、萝子、卜子等。性味辛、甘,平。归肺、胃经。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传统主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等证。近代除继承了其传统应用外,在临床许多方面有了新的应用进展。本对莱菔子近20年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以期对其今后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7.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极易疲劳,经休息及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症状可缓解,但易于反复发作,发病早期多数以先出现眼肌症状而就诊,某些病人有家族史,且女性病人多于男性。祖国医学对本病无较完备的论述,依据本病之症状表现,可将其归入“睑褒”“上胞下垂”以及“痿证”“虚劳”范畴。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其病机以内伤虚损,脾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主。脾虚失于布化,则精微不能荣养肌、筋、经络;失于运化则水湿浸渍,阻碍阳气布化而见乏力、萎弱、功能废用;本已脾虚,加之脏腑不协,肝郁乘脾,则脾运更滞;脾虚日久,累及于肾,又或本就先天不足,肾气亏虚,加之后天被伤而脾肾两亏,气化不行,生生不息之机亦为之滞碍,而见萎软、呆滞、废用等症。综上而将本病归纳为如下四种证型。  相似文献   
108.
从脾胃防治胃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波  谢湘峰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68-1869
脾胃为祖国医学脏象学说的核心。其主运化、化生气血、主统血、主肌肉、主思、且为之卫。脾为五脏六腑的中心。因此,国内近20年对中医脾胃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是研究最多的中医证实质之一。综述了近十年来运用中医脾胃理论治疗胃癌的分子物学基础。结果表明脾虚与胃癌发生发展各阶段病变之间成等级相关。提示脾虚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且具有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是一种优势,在同时有多个基因需要调节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方面比单一成分的药物更优越。对癌基因的调控可能是健脾方药治疗胃癌病变的分子机制之一。因此,系统研究中医脾虚与消化道肿瘤形成过程中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的关系(相关性)及健脾中药对其调控的机制,将对揭示脾虚证实质,丰富中医脏象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组方,提高临床肿瘤预防与治疗效果,确立脾在消化道肿瘤形成及预防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李任先运用化痰法治疗脾胃病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任先教授诊治脾胃病经验丰富 ,认为“虚”和“痰”是脾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虚为生痰之本 ,痰为致虚之标。治疗脾胃病时强调“痰气同治”,以燥湿化痰、健脾养胃为要 ,疗效肯定。其从痰论治脾虚的思想对以脾气虚为主的脾胃病证治 ,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姚敏华  吴芳 《新中医》2003,35(4):58-58
泄泻是儿科常见病,在婴幼儿期更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2001年7月~2002年1月,笔者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治疗脾虚失运泄泻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符合婴幼儿泄泻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小5月,最大3岁,平均1.0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6月。面色无华20例,食欲减退16例,呕吐3例,大便有少量不消化物及少许白细胞6例。按症状轻重分级:轻型30例,重型6例;根据病程长短分期:急性19例,病程2周以内;迁延性11例,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