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55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68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650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5篇
  1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8岁,高血压病史6年,2004年12月因突发头痛呕吐伴左侧肢体瘫痪、很快进入昏迷0.5h急诊入院。入院时体检:血压260/140mmHg(1mmHg=0.133kPa),昏迷,GCS5分,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双肺有痰鸣音,右侧肢体疼痛刺激屈曲,左侧肢体疼痛刺激无反应、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急诊颅脑CT检查: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量约46ml,血肿破入脑室系统,侧脑室、第3、4脑室见积血,中线向左移位〉0.5cm,环池受压变窄。立即行降血压和降颅内压治疗,拟急诊行小骨窗开颅右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清除术。急诊术前准备,入院15min内即送入手术室。  相似文献   
52.
刘锦平 《环球中医药》2013,(Z1):111-112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疝患者术前行锥(钻)颅引流减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2013年3月55例颅脑损伤后因幕上硬膜外(下)血肿致急性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开颅手术前床旁紧急锥(钻)颅引流减压进行抢救,23例患者直接行开颅手术治疗,两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锥(钻)颅组32例中有22例(69%)经紧急锥(钻)颅减压后瞳孔明显回缩,其中15例意识有好转。GOS预后评分在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锥(钻)颅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锥(钻)颅引流减压简单、易行,是颅脑损伤后因幕上硬膜外(下)血肿压迫致急性脑疝形成的一种重要抢救手段,配合开颅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3.
特重型颅脑损伤(GCS<5分)[1]合并脑疝的患者伤情重,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出血、脑水肿、脑肿胀形成脑疝、脑干受压、呼吸衰竭引起,尽快取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以降低颅内压,腰池引流,廓清血性脑脊液,解除脑血管痉挛,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脑出血并发脑疝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8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措施和病情观察进行探讨。结果对18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经过0.5~1年的随访,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对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给予正确的临床观察与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病残率,预防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5.
共9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并早期脑疝形成患者随机行小骨窗(44例)或常规去骨瓣(51例)血肿清除术。结果显示,小骨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P=0.000),术中出血量(P=0.000)和输血量(P=0.031)少;而两组术后残留血肿量(P=0.141)、清醒时间(P=0.201)、大面积脑缺血(P=0.865)和脑水肿(P=0.879)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Glasgow预后分级(P=0.6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清除血肿并解除脑疝,其手术效果及预后与常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无明显差异,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显著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形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154例,根据知情同意权分成2组,每组77例;实验组采取改良大骨片减压联合脑池引流术,对照组采取改良大骨片减压术,对比2组GCS评分、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评分(GCS)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片减压联合脑池引流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脑疝患者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7.
苗娜娜  岳慧芳 《中国校医》2019,33(6):429-43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96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患者均运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干预治疗,其中给予常规组(48例)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术后护理组(48例)患者则运用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观察2种护理方法,并对比2组患者取得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护理组取得的满意度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临床疗效显著,是临床护理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8.
冯群爱  席惠玲  黄丽容  颜燕卿 《黑龙江医学》2012,36(8):638+640-638,640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并脑疝的急救护理最佳方法。方法①院前急救护理保证通讯、道路通畅;②术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尽快完善术前准备;③术后细心观察病情,根据病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7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59例(42.1%),中残44例(11.6%),重残36(9.5%),植物生存11例(2.9%),救治成功250例(66.1%),死亡128例(33.8%)。结论缩短发现患者脑疝到手术减压解除脑压迫的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术后细心观察病情,根据病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意识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中线移位的程度,并对不同程度脑中线移位患者预后进行分析评估。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应用TCCD监测脑中线移位患者58例,其中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脑中线移位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5例(脑梗死组)和脑出血患者33例(脑出血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头颅CT/MRI与TCCD监测的脑中线移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2±2.43)mmvs(3.28±2.31)mm,P=0.986;(3.64±2.03)mmvs(3.43±1.90)mm,P=0.630]。TCCD检测脑中线移位值与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及临床病情不相关(P0.05)。TCCD检测脑中线移位的ROC曲线下面积0.961±0.008,特定界值1.75,敏感性100%,特异性85.5%,准确性70.0%。结论TCCD监测脑中线结构及移位有优势,为临床工作提供更方便(床旁)、可靠、无创的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更经济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外伤性中心型脑疝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外伤性中心型脑疝住院患者2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该院治疗的同类住院患者23例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局、治疗后活动状态及生活质量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后的良好及轻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生活状态评分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伤性中心型脑疝患者具有治疗时限性,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治疗结局,优化患者术后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