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22篇
  免费   3641篇
  国内免费   1615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39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746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4676篇
内科学   3819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4089篇
特种医学   8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849篇
综合类   15527篇
预防医学   4358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7072篇
  156篇
中国医学   9116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754篇
  2023年   2369篇
  2022年   1992篇
  2021年   2565篇
  2020年   2434篇
  2019年   2481篇
  2018年   1029篇
  2017年   1980篇
  2016年   1993篇
  2015年   2156篇
  2014年   3742篇
  2013年   3366篇
  2012年   4087篇
  2011年   3891篇
  2010年   3462篇
  2009年   3089篇
  2008年   3149篇
  2007年   2810篇
  2006年   2395篇
  2005年   2412篇
  2004年   2095篇
  2003年   1816篇
  2002年   1459篇
  2001年   1198篇
  2000年   676篇
  1999年   463篇
  1998年   362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在不断地升高和趋于低龄化。患病后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既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又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和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早期进行正确的护理及功能训练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2.
2004年5月~2005年5月,我院应用Orem自理理论对危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积极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随着人口老龄化变得越来越常见。有人研究认为50-59岁房颤发病率为1.5%,而80—90岁则高达23.5%。房颤被认为是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北大人民医院胡大一等研究提示,房颤病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平均每年5%,占脑栓塞的10%~15%;患有非瓣膜病性房颤的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没有房颤的 5—7倍,当心脏有瓣膜病时(如风湿性心脏病)发生比例更高。据国外5个大规模临床试验(房颤 ASAK,SPAE,BAATAE,C房颤A,SPWAT)的综合分析报道,合理的抗凝治疗可使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降低约68%,而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降低得更多。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治疗相同,早期康复组由专业治疗师对其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后采用Berg评定量表和Bathel指数进行康复评定。结果康复治疗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Bathel指数和Ber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5.
李琳 《中国医药指南》2006,4(1):138-139
深静脉血栓形成简称D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下肢DVT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多,血栓形成有时可威胁到患者生命,其后造症则严重影响病人工作,甚至致残,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发生致命的肺栓塞,所以对于下肢DVT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观察,早期诊断,积极预防DVT的发生,而下肢DVT的观察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6.
脑卒中病人患病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病人部分或完全丧失自我照护能力,长期、大量的日常照护工作成为脑卒中病人家属一项非常重的任务,而照护质量对促进脑卒中病人的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5年8月~2006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对收治的60例脑卒中病人家属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健康指导,使家属掌握了正确、有效的照护知识,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照护质量,促进了病人的康复。现将健康指导的方法与内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96-2001年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肺部感染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3168例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519例,感染率16.38%。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卒中性质、意识障碍、卧床时间有关;积极治疗原发病,切断感染途径,缩短卧床时间,鼓励病人咳嗽应作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8.
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心理社会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以指导心理干预,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3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组,42例卒中后无抑郁患者为对照组。以医学应对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Barthel指数(BI)为评定工具,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面对量表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屈服量表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SS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性干预并加强社会支持可能对防治卒中后抑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我院于2005年4~8月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并与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作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入选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经过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②经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量表评分,意识评分>6分,ESS评分总分<80分;③发病时间在48小时以内;④无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符合上述标准者共76例。1.2方法1.2.1分组将76例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前ESS评分:治疗组55.0±16.2,对照组59.2±14.7(t=1.19,P>0.05)。治疗组轻度…  相似文献   
110.
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脑卒中所导致的社会负担已经超越了冠状动脉疾病,积极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可降低这一社会负担。早在20世纪50年代,临床病理学家Miller Fisher的研究即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重要原因,随后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逐渐成为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