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94篇
  免费   2228篇
  国内免费   1146篇
耳鼻咽喉   215篇
儿科学   150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2961篇
口腔科学   128篇
临床医学   12028篇
内科学   3766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6485篇
特种医学   11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1468篇
综合类   20068篇
预防医学   4798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8007篇
  117篇
中国医学   5925篇
肿瘤学   143篇
  2024年   389篇
  2023年   1385篇
  2022年   1199篇
  2021年   1805篇
  2020年   1853篇
  2019年   1907篇
  2018年   862篇
  2017年   1707篇
  2016年   2020篇
  2015年   2218篇
  2014年   3479篇
  2013年   3544篇
  2012年   4220篇
  2011年   4295篇
  2010年   4100篇
  2009年   3685篇
  2008年   3701篇
  2007年   3463篇
  2006年   2925篇
  2005年   3322篇
  2004年   2647篇
  2003年   2533篇
  2002年   1968篇
  2001年   1745篇
  2000年   1365篇
  1999年   1054篇
  1998年   843篇
  1997年   798篇
  1996年   650篇
  1995年   507篇
  1994年   440篇
  1993年   283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6 毫秒
41.
42.
43.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筛选2008年至2011年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脑出血后6个月内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37例纳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均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未在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101例纳入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并记录随访期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有条件的患者在随访满3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并采用MARS评分分级。结果随访完成时,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为8.1%(3/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16.8%(17/1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5);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2.7%(1/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0%(3/1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8)。87例患者完成了MRI-SWI检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MARS评分2~3级(代表较严重微出血)的比例为12.0%(3/25),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为9.7%(6/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3)。结论脑出血后整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比例较低,脑出血后6个月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不明显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复发以及严重脑微出血。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运动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加强治疗,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6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运动疗法结合康复训练的措施,更好地为患者的病情改善提供帮助。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ADL生活能力评分上为(19.4±3.7)分,对照组为(25.1±2.9)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肌力能力改善上,观察组的提升成果更好,无论是三角肌、肱二头肌还是肱三头肌均有所改善。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27/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24/30),在神经功能而定改善上,在治疗半个月和1个月时,均以观察组的改善成果更好,即在1个月后,观察组的评分为(6.54±5.41)分,对照组则为(10.51±8.14)分。结论采用运动疗法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残疾程度,有利于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升治疗信心,并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脑出血SD大鼠脑水肿及血肿周围脑组织中低氧诱导分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小檗碱治疗组。采用注射未凝自体动脉血的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小檗碱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后腹腔注射小檗碱溶液40 mg/kg,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脑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 1脑出血组及小檗碱治疗组大鼠的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小檗碱治疗组大鼠的HIF-1α、VEGF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脑出血组(P<0.05)。2脑出血后,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率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增加,并于术后72小时达到高峰;同一时间点,小檗碱治疗组大鼠HIF-1α、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脑出血组(P<0.05);HIF-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64,P<0.01)。3脑组织含水量呈进行性增加且于术后72小时达到高峰;同一时间点,小檗碱治疗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脑出血组(P<0.05)。结论小檗碱可以显著减少脑出血后脑组织的含水量,降低血肿周围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促进脑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06—2018-12间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显微镜治疗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微创、并发症少,且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观察分期辨治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期辨治,观察治疗期间2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4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期辨治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