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76篇
  免费   6692篇
  国内免费   2510篇
耳鼻咽喉   374篇
儿科学   3408篇
妇产科学   3899篇
基础医学   5768篇
口腔科学   820篇
临床医学   37280篇
内科学   14067篇
皮肤病学   1767篇
神经病学   984篇
特种医学   41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8篇
外科学   7612篇
综合类   63044篇
预防医学   42337篇
眼科学   603篇
药学   30458篇
  306篇
中国医学   10707篇
肿瘤学   1092篇
  2024年   961篇
  2023年   3787篇
  2022年   2930篇
  2021年   4166篇
  2020年   4877篇
  2019年   4861篇
  2018年   2349篇
  2017年   5080篇
  2016年   4601篇
  2015年   6412篇
  2014年   11424篇
  2013年   10934篇
  2012年   13514篇
  2011年   14193篇
  2010年   13152篇
  2009年   12278篇
  2008年   14203篇
  2007年   12949篇
  2006年   11771篇
  2005年   12224篇
  2004年   9918篇
  2003年   9210篇
  2002年   7531篇
  2001年   6439篇
  2000年   5028篇
  1999年   3996篇
  1998年   3492篇
  1997年   3358篇
  1996年   2889篇
  1995年   2546篇
  1994年   1902篇
  1993年   1400篇
  1992年   1160篇
  1991年   1088篇
  1990年   845篇
  1989年   878篇
  1988年   188篇
  1987年   147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为探究前列腺增生电切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降低临床手术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前列腺增生电切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经前列腺增生电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22例,泌尿系统感染18例,占81.82%;共培养病原菌46株,革兰阴性菌38株,占82.61%。患者年龄>65岁、术前行导尿术、手术时间>1.5h、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d、合并糖尿病均是导致经前列腺增生电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导致前列腺增生电切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与患者年龄、术前行导尿术、合并症等密切相关,临床需及时对患者评估,了解常见病原菌特点,给予对应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2.
83.
8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 000例疑似HCV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有静脉注射吸毒史、手术史、输血史、纹身、无保障注射史、公共洗澡、献血史、耳洞、内窥镜检查、性伙伴不固定的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静脉注射吸毒史、手术史、输血史、纹身、无保障注射史、公共洗澡、献血史、耳洞、内窥镜检查、性伙伴不固定均是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有手术史、输血史、纹身、性伙伴不固定、耳洞、静脉注射吸毒史、公共洗澡、内窥镜检查、无保障注射史和献血史。  相似文献   
85.
86.
87.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输血对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在院感染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入我院的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正常成分血液输注,观察组使用去白细胞血液输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输血后相关感染发生率、免疫功能相关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输血后感染发生率有所降低(46.67% vs.64.44%, 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CD3~+、CD4~+、CD8~+淋巴细胞占比以及CD4~+/CD8~+值有所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以提高白血病患者免疫相关水平并且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臀位助产术在异常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 160例胎儿臀位异常产妇,根据产科医师评估建议结合产妇及其家属意愿分为剖宫产组(82例)、臀位助产组(52例)和臀位牵引组(26例)。剖宫产组选择剖宫产,臀位助产组选择臀位助产术,臀位牵引组选择臀位牵引方式助产术。观察比较三组胎儿体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产妇产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臀位助产组及臀位牵引组胎儿体重分别为(2.88±0.32)、(2.91±0.24)kg,均明显轻于剖宫产组的(3.45±0.56)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助产组、臀位牵引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08%、61.54%,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1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助产组、剖宫产组胎儿死亡率分别为1.92%、0,均显著低于臀位牵引组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助产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4.51±0.54)d显著短于臀位牵引组的(5.02±0.58)d、剖宫产组的(7.54±1.0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牵引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助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15.38%显著低于臀位牵引组的65.38%和剖宫产组的3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臀位牵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0.05)。结论臀位助产术应用于异常分娩中不会对产妇造成较大的手术伤害,产妇产后并发症较少,恢复快,但臀位助产术可使胎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仅适用于体重较小的胎儿,临床应用前必须预先进行充分评估,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89.
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是指衣原体在不利生长的条件下,为逃逸宿主的免疫防御产生的一种可逆状态。临床治疗实践、对未加工的rRNA检测和基因分型等方法证实持续感染存在于体内。体外研究发现与病毒共同感染、细胞因子、营养缺陷、抗生素效应诱发持续感染。抗生素联合治疗、抗生素联合色氨酸治疗、疫苗和噬菌体有利于CT的清除。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降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32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应用SAS 9.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50%,其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胃肠道、口腔黏膜,分别占52.00%、15.20%、14.40%;共分离病原菌1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49.04%、革兰阳性菌30株占28.85%、真菌23株占22.11%;logistics回归显示,住院时间长、接受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是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通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降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