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309篇
  免费   24016篇
  国内免费   14644篇
耳鼻咽喉   7208篇
儿科学   1583篇
妇产科学   4552篇
基础医学   17071篇
口腔科学   3530篇
临床医学   56531篇
内科学   25412篇
皮肤病学   1536篇
神经病学   3812篇
特种医学   177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1篇
外科学   41697篇
综合类   102992篇
预防医学   16609篇
眼科学   1914篇
药学   34548篇
  407篇
中国医学   15197篇
肿瘤学   76024篇
  2024年   1784篇
  2023年   6744篇
  2022年   6466篇
  2021年   8292篇
  2020年   8163篇
  2019年   8555篇
  2018年   4802篇
  2017年   7720篇
  2016年   9246篇
  2015年   9951篇
  2014年   15914篇
  2013年   16057篇
  2012年   21613篇
  2011年   23337篇
  2010年   22869篇
  2009年   23494篇
  2008年   24135篇
  2007年   22499篇
  2006年   20549篇
  2005年   20619篇
  2004年   18733篇
  2003年   14680篇
  2002年   13639篇
  2001年   13540篇
  2000年   11293篇
  1999年   10545篇
  1998年   10522篇
  1997年   11075篇
  1996年   9875篇
  1995年   8120篇
  1994年   6962篇
  1993年   4952篇
  1992年   4493篇
  1991年   3202篇
  1990年   1924篇
  1989年   1639篇
  1988年   290篇
  1987年   267篇
  1986年   188篇
  1985年   124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8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氨溴索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模型肺内表达与分布的影响以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②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健康对照组 (n =8) ,COPD模型组 (n =1 2 ) ,氨溴索干预组 (n =1 2 )。采用熏吸香烟并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 ,氨溴索干预组于COPD模型开始建立时腹腔注射氨溴索溶液 4 0mg/ (kg·d) ,连续 4 0d。观察各组气道炎症的病理特点、超微结构特点、血气指标、肺泡平均内衬间隔、平均肺泡数。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NF α基因表达的相对含量。③结果 所建COPD模型的病理以及病理生理学改变符合人类COPD的特点。氨溴索干预组肺泡平均内衬间隔、平均肺泡数、TNF α表达强度与健康对照组、COPD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3.2 4~ 1 1 .1 1 ,q =4 .74~ 36 .2 2 ,P <0 .0 1 ) ;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亦有显著性 (F =3.30、8.79,q =3.5 0~ 8.6 9,P <0 .0 5 )。 ④结论 长期应用氨溴索对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3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治疗问题.结果术前误诊为肾癌3例,23例均行不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或术中低温下阻断肾蒂可显著减少出血和不必要的肾切除.结论B超、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彩超具有较好的良性疾病提示率,术中诊断不明者行多点取材冰冻切片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原则是尽可能保留肾单位.  相似文献   
993.
抗神经元抗体对副肿瘤综合征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神经元抗体抗-Hu、抗-Yo、抗-Ri抗体的检测与副肿瘤综合征早期诊断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法对12例确诊为副肿瘤综合症(PNS)的患者血清及32例非PNS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12例确诊患者血清中检测到一项或多项抗体阳性;PNS患者血清中抗-Hu、抗-Yo、抗-Ri抗体的阳性率高于非PNS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血清抗-Hu,抗-Yo,抗-Ri抗体全部为阴性。结论 抗神经元抗体抗-Hu、抗-Yo、抗-Ri抗体可作为PNS早期诊断及确诊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利用包裹绿脓杆菌外毒素单元Ⅲ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脂质体于体外靶向杀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方法 通过结合实验。验证VEGF连接脂质体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特异结合能力。利用体外细胞毒实验(MTT)方法,检测外毒素单元Ⅲ及靶向脂质体包裹的单元Ⅲ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连有VEGF的脂质体可与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结合率可达非特异性脂质体的2倍。在去除外毒素单元Ⅰ和Ⅱ后,单元Ⅲ的细胞毒作用消失。但包裹单元Ⅲ的VEGF-脂质体可特异性杀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VEGF-脂质体可特异性地识别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并作为良好载体将绿脓杆菌外毒素单元Ⅲ带入细胞,实现其杀伤作用,可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物质。  相似文献   
995.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全世界有300万~500万癌症病人长时间遭受癌痛的折磨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我国也存在同样问题,顾慰萍等[1]根据对我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 555例患者的调查,认为发生过癌痛的患者占被调查总数的61.6%.在疼痛治疗过程中,顾虑病人成瘾是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成瘾恐惧症"束缚着医务人员的手脚.按新近对药物依赖性的解释[2],有精神依赖且有强迫性滥用并伴有危及社会的行为者才叫成瘾者.成瘾者用药是为追求欣快感,而癌痛患者用药是为解除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两者不同.晚期癌痛病人镇痛药的使用可不受极量的限制[3].近年来,在癌痛治疗药物种类以及改变剂型领域取得了瞩目的进展,本文就控缓释镇痛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生物疗法与化疗药物相结合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措施之一,干扰素不仅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还有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分化、活化杀伤淋巴细胞、抗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本文采用α-干扰素配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恶性肿瘤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7.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但近年来美、英、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乳腺癌死亡呈明显下降趋势[1,3,6,15],这可能与多因素有关,但其主要原因为:①医疗设备与技术的提高,使早期确诊病人增多。②乳腺癌的治疗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乳腺的治疗目前的共识是:乳腺癌作为一个全身性疾病,治疗应以手术、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性治  相似文献   
998.
腰椎间盘髓核脱出误诊为椎管内肿瘤七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早期首发症状多为单一神经根损害引起的腰腿痛、麻木。后期可为多根神经根损害表现,影像学所见很容易误诊为腰椎管内肿瘤,从而导致临床误诊误治。我院从1990年2月-2003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有7例腰椎间盘髓核脱出被误诊为腰椎管内肿瘤,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9.
抗血栓治疗知识(六)——脑血管病的抗血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卒中仍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因素之一。在发达国家,卒中是仅次于冠心病和肿瘤的第三大常见致死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女性腹膜原发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琦  石群立  吴波  孟奎  马恒辉  孙桂勤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7):616-619,623,F004
目的:分析12例女性腹膜原发癌(FPCP)(10例浆液癌、1例黏液癌、1例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复习我院1992至2002年间12例FPCP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收集随访资料,记录大体标本所见,调出全部蜡块重新切片,并行PAS染色及细胞角蛋白(CK)7、CK20、ER、PR、牛血清清蛋白100(S-100)、卵巢癌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CD1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2例患者年龄在32—67(平均48.75)岁,10/11例患者血CA125明显增高。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示阳性者:PAS为7/11,CK7为10/11,CK20为10/11,CD15为11/11,S-100为8/11,CA125为6/11,CEA为6/11,ER为4/11,PR为2/11。黏液性腹膜癌预后极差,其余类型与卵巢原发性上皮癌相似。结论:女性FPCP被认为起源于中肾旁管(Muller管),组织学上与同类型的卵巢癌一致,在排除卵巢原发癌的基础上可作出诊断,免疫组化有助于区分女性FPCP、腹膜间皮瘤和卵巢原发癌。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