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8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27篇
内科学   39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1070篇
预防医学   20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94篇
  11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等生化指标在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后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的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78例,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分组,在发病6h后进行血样采集,并检测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肌酸激酶、雌二醇及肌钙蛋白I的水平高于健康体检人员,随着发病时间的增加,患者C反应蛋白在血浆中的含量增加,分别为(6.12±2.35)、(8.25±1.98)、(9.13±1.73)mg/L。结论 C反应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反映了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变化,在临床中可以通过检测这些指标以发现糖尿病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并通过指标变化做好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2.
分析血清电解质、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及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轻度患儿27例、中度患儿26例、重度患儿27例。以本院同期健康的足月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新生儿比较,观察组新生儿氯离子及钙离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CKBB和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重度患儿的氯离子及钙离子水平明显低于中度患儿和轻度患儿(P<0.05),CKBB和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儿和轻度患儿(P<0.05);血清中氯离子和钙离子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呈现负相关性(P<0.05),但CKBB和血乳酸与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果说明血清氯离子和钙离子、CKBB及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3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和心肌酶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分别为81.82%、83.33%,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45%、93.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心肌酶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例1男,29岁,因"酱油色尿2d,肝生化指标异常1d"入院,既往脂肪肝7年,无肝病史,2d前剧烈运动后出现酱油色尿,伴双腿肌肉肿胀、疼痛、强直,1d前北京宣武医院就诊,查:ALT476U/L,AST2088U/L,总胆红素(TBil)30.9μmol/L,肌酸激酶(CK)39140U/L,肌酐(Cr)69μmol/L,尿素氮(BUN)2.9μmol/L,葡糖糖(GLU)6.84μmol/L;血常规(-);尿潜血(BLD)(+++),尿蛋白(PRO)(+),GLU(+++);泌尿系B超:未见明显异常。于2012年3月12日我院就诊,查体: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拟行急诊PCI治疗的10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2例,C组38例。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术后24、72 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3组患者入院和术后24 h 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术后72 h hs CRP明显升高(P<0.05)。术前3组CK与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纽比较,B组、C组术后CK、CK-MB明显升高,ST段回落均值及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组、B组、C组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4%、9.4%和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抑制STEMI患者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探讨COPD患者血清IL-8、CK-MB的含量与动脉血气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A组(COPD伴有呼衰)62例患者及B组(COPD不伴有呼衰)63例患者,测定其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CK-MB和PaO2、PaCO2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A组血清IL-8、CK-MB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1),治疗后A组血清IL-8、CK-M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l);治疗前A组PaO2明显低于B组,且PaCO2明显高于B组(均P<0.01);治疗后A组PaO2明显高于治疗前,且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前后B组及治疗后A、B两组PaO2、PaC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OPD患者合并缺缺O2、CO2潴留时,细胞炎性因子可显著升高,可伴心肌损害,心肌收缩力减弱而导致心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血清酶学、肌电图改变,进一步分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DMD患者45例,平均年龄(7.14±2.92)岁,分别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等。并进行肌电图检测。结果所有DMD患者血清酶学均增高,平均CK(13109.38±3023.99)U/L,LDH(1258.99±331.5)U/L,CK—Mb(494.22士121.75)U/L,Mb(1417.07±461.47)U/L。共检测肌肉169块,发现肌源性损害肌肉73块,其中1DO%股四头肌存在肌源性损害。33.3%(15/45)存在肱二头肌肌源性损害,26.7%(12/45)三角肌存在肌源性损害。股四头肌时限下降百分比平均为(42.31±8.74)%。CK与Mb、CK—Mb、LDH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与CK—Mb、LDH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与LDH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四头肌时限下降百分比与CK、Mb、CK—Mb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股四头肌时限下降百分比等与病程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K、Mb是早期诊断DMD的特异性指标。联合肌电图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和评估病程的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院前早期诱导亚低温在心脏停搏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院外心脏停搏患者64例,根据救治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院前常规急救处理,观察组院前急救中实施早期诱导亚低温处理,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到达医院时的肛门温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到达目标温度所用时间与心跳复跳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停搏患者抢救中应用院前早期诱导亚低温处理,能够有效降温,缩短心跳复跳时间,可改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王永生  韩婉青  张俊伟 《安徽医学》2022,43(11):1259-1263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lncRNA p2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2例AMI患者(AMI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n=29)、中度病变组(n=43)和重度病变组(n=20);同期选择本院体检健康者92例为对照组。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植入术(PCI)术后随访24个月,将患者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组(n=22)和非MACE组(n=7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lncRNA p2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AMI患者血清lncRNA p21水平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ncRNA p21水平预测AMI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组血清lncRNA p21相对表达水平较低(P<0.05),CK-MB及cTnI水平较高(P<0.05)。与轻度病变组相比,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血清lncRNA p21相对表达水平较低(P<0.05),CK-MB、cTnI水平较高(P<0.05);与中度病变组相比,重度病变组血清lncRNA p21相对表达水平较低(P<0.05),CK-MB、cTnI水平较高(P<0.05)。AMI患者血清lncRNA p21水平与cTnI、CK-MB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lncRNA p21水平预测A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70%、89.10%;lncRNA p21联合cTnI、CK-MB预测AMI的AUC为0.956,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10%、94.60%。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治疗前血清lncRNA p21相对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lncRNA p21表达水平下降,lncRNA p21对AM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0.
应用ROC曲线评价中暑患者血清中酶活性对病情的判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暑高热可有血清酶活性增高现象[1],但其与中暑病情关系较少报道。我们用ROC曲线分析中暑患者血清酶活性的变化对病情的判断价值。1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24例住院中暑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0.6岁(19岁~25岁)。按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ll508-89》[2]将其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为一般住院病人,排除心血管、内分泌、肝胆。骨髂肌疾病及其它原因引起的高热患者,随机选取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38.9岁(16~58岁)。1.2方法1.2.1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