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83篇
  免费   1741篇
  国内免费   4524篇
耳鼻咽喉   229篇
儿科学   654篇
妇产科学   445篇
基础医学   3355篇
口腔科学   675篇
临床医学   10852篇
内科学   3613篇
皮肤病学   371篇
神经病学   1547篇
特种医学   17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8篇
外科学   12613篇
综合类   15830篇
预防医学   1800篇
眼科学   2279篇
药学   3850篇
  34篇
中国医学   1238篇
肿瘤学   1913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826篇
  2022年   686篇
  2021年   751篇
  2020年   745篇
  2019年   716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592篇
  2016年   851篇
  2015年   1078篇
  2014年   1868篇
  2013年   2206篇
  2012年   2895篇
  2011年   3965篇
  2010年   3650篇
  2009年   3819篇
  2008年   4185篇
  2007年   4295篇
  2006年   4042篇
  2005年   4043篇
  2004年   3337篇
  2003年   3074篇
  2002年   2529篇
  2001年   2202篇
  2000年   1739篇
  1999年   1339篇
  1998年   1214篇
  1997年   1065篇
  1996年   910篇
  1995年   803篇
  1994年   675篇
  1993年   437篇
  1992年   489篇
  1991年   434篇
  1990年   386篇
  1989年   380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为临床进行跖肌腱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8例(共120侧,其中男84侧,女36侧)防腐固定标本下肢进行跖肌腱移植的应用解剖及形态学测量。结果:跖肌腱长(30.59±2.49)cm,与下肢长度之比为0.38±0.02。根据外形特点跖肌腱可划分为上、中、下3段,宽度分别为(3.58±0.76)mm,(2.44±0.52)mm,(1.67±0.30)mm;厚度分别为(0.45±0.11)mm,(0.56±0.13)mm,(0.74±0.17)mm。跖肌腱终止方式分为A,B,C,D4型,构成比分别为55.00%,28.33%,13.33%和3.33%;跖肌腱止端横截面积为(11.52±7.45)mm2。结论:提供的跖肌腱解剖学数据,为临床跖肌腱取材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M1-RNA对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方法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452、629位点的M1-RNA(分别为M1-452-GS、M1-629-GS)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分别插入pUC19、pGEM-7zf(+)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筛选。将细胞外切割作甩明显的M1-629-GS亚克隆入psNAV载体(psNAV-M1-629-GS,pA629)并稳定转染ECV304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CⅡTA的mRNA水平。结果pA629阳性ECV304细胞株与对照组比较,HLA-DR、-DP抗原表达分别降低了89.21%及92.31%;同时CⅡTA的mRNA含量降低(P〈0.05)。结论CⅡTA的M1-RNA(M1-629-GS)降低了自身mRNA含量,从而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比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人胚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分成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组(BMSCs组)、OECs移植组(OECs组)和PBS对照组(PBS组),通过BBB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脊髓传导功能的改善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病理形态学方法观察组织结构修复情况。结果BMSCs组BBB评分高于OECs组(P<0.05);两细胞治疗组MEP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BMSCs组嗜银染色可见脊髓损伤近端有较多再生纤维向远端延伸,形成神经纤维束,而OECs组再生纤维较少;两种移植细胞均可在损伤处部分存活,BMSCs组可见BMSCs来源的细胞Nestin、NF、GFAP的阳性表达。结论BMSCs移植比OECs移植能更有效促进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994.
悉《解剖与临床》杂志社与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解剖与临床学术研讨会于5月11日在黄山市召开。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由于我有另外一个会与此会同期举行,所以未来得及参加这个既感兴趣而又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也因此失去了对这一古老学科但具有全新内容研讨会的学习机会,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现代医学的萌芽是从研究人体解剖开始的。医学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解  相似文献   
995.
T细胞识别同种异型移植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移植是末期组织、器官功能衰竭最彻底的治疗措施。同种异体移植(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是临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在本质上,人类的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是由受者的T细胞介导的、针对移植抗原的免疫应答。这一免疫应答是通过受者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识别移植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肺移植手术前后供体肺保护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本院施行的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手术9例,其中左侧3例,右侧6例.冷低钾肺保护液灌注移植肺,术后三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并分析术后的胸片评分、氧合指数及肺动脉压变化情况.结果 供体肺缺血时间平均为(308.6±50.8)min.8例患者均成功脱离呼吸机并存活过围手术期(>30 d),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平均(4.8±3.4)d,1例未能脱机并在术后22 d死亡.结论 肺保护需要在多个环节中加以控制,不同时期的保护侧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997.
BMP植入后的诱骨活性与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MP是一类具有诱骨活性的蛋白质。目前,有关BMP诱骨性能的研究已取得可喜进展。因此,通过植入BMP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已不是梦想。但BMP植入体内后引起的免疫应答往往成为其临床应用的障碍。本文综述了植入不同BMP后,其诱骨活性与所引起的免疫应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通过分析TCR Vβ基因片段选择性扩增,了解白血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的免疫重建及其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采用RT—PCR扩增10例移植后患者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的TCR Vβ24个基因片段,分析其TCR Vβ基因的表达情况,GVHD患者的PCR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T细胞克隆性.结果 经24个Vβ引物所分别进行的RT—PCR检测TCR Vβ各亚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10例病人外周血与正常人表达24个Vβ亚家族有明显的不同,病人的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仍未能重建,仅表达5-22个亚家族基因;9例GVHD患者外周血仅表达2—8个TCR Vβ亚细胞生长.结论 移植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Vβ基因片段部分受抑制,部分基因片段呈选择性扩增.GVHD患者有Vβ3和Vβ8基因的优势表达,并有克隆性T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结合移植物细胞因子表达的实验和临床病例研究,探索早期诊断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细胞因子相关的敏感指标。方法①两例短肠综合症患者接受活体小肠移植术。定期或病情变化时随时行内镜组织学检查并测定受体大鼠移植物sIL-2R、IL-4、IL-6和IFN-γ表达水平。②BN-LEW大鼠部分小肠移植,A组:SBT(n=20);B组:SBT+FK506(2.5mg/kg,n=20),术后第1、4、7、14和30天测定受体大鼠移植物sIL-2R、IL-4、IL-6和IFN-γ水平同时取移植肠黏膜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首例术后67d发生排斥反应,第2例于术后20d和80d分别发生强烈排斥反应。发生排斥反应相应时相均发生IL-2Rα、IFN-γ表达的显著升高,排斥反应控制后IL-2Rα迅速恢复,但IFN-γ仍在较高水平维持较长时间。A组大鼠术后第1天始即显示IL-2Rα、IFN-γ和IL-6表达的显著升高,于术后7d达到最高,移植后14d仍在高水平。B组仅术后第1天出现IL-2Rα、IFN-γ和IL-6表达的迅速升高,第4天已恢复至基本正常。结论移植物IL-2Rα、IFN-γ表达的升高与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自体移植后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微环境中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日本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 ,分离培养扩增MSCs,盐酸阿霉素耳缘静脉注射复制兔DCM模型 ,将 5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的MSCs移植到DCM心肌内 ,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 4周后 ,实验组心肌内有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 ,有一部分参与组成新生血管 ,对照组中没有发现 ,且实验组毛细血管密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MSCs自体移植到扩张型心肌病后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