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13篇
  免费   8386篇
  国内免费   5018篇
耳鼻咽喉   612篇
儿科学   579篇
妇产科学   632篇
基础医学   2808篇
口腔科学   1229篇
临床医学   19515篇
内科学   11421篇
皮肤病学   1030篇
神经病学   2312篇
特种医学   42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6篇
外科学   10257篇
综合类   41908篇
预防医学   9870篇
眼科学   778篇
药学   44309篇
  274篇
中国医学   30321篇
肿瘤学   4554篇
  2024年   1034篇
  2023年   3651篇
  2022年   3010篇
  2021年   3965篇
  2020年   3946篇
  2019年   4067篇
  2018年   2025篇
  2017年   3734篇
  2016年   3932篇
  2015年   4663篇
  2014年   8051篇
  2013年   7844篇
  2012年   10531篇
  2011年   10874篇
  2010年   10142篇
  2009年   9889篇
  2008年   12036篇
  2007年   10125篇
  2006年   9609篇
  2005年   10048篇
  2004年   8770篇
  2003年   7651篇
  2002年   6388篇
  2001年   5660篇
  2000年   4119篇
  1999年   3341篇
  1998年   2680篇
  1997年   2485篇
  1996年   2273篇
  1995年   2158篇
  1994年   1813篇
  1993年   1264篇
  1992年   1194篇
  1991年   1116篇
  1990年   901篇
  1989年   1070篇
  1988年   219篇
  1987年   205篇
  1986年   122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分别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6例,分为两组。均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别予以低分子量肝素及普通肝素,分析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 <0.05);观察组治疗后ACT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PCT、CRP、Hcy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稍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分别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及普通肝素均可获得一定的临床疗效,而接受低分子量肝素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2.
103.
侯银萌  李硕  王泠 《护理学杂志》2020,35(19):105-109
对潮湿相关性皮炎的概念、危险因素、国内外发生率进行简要介绍。从皮肤长期接触水分导致浸渍,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进行综述,以增强对潮湿相关性皮炎病理机制的认识;从发病机制视角综述目前局部护理新进展,包括避免与水分长期接触、清洁、保湿、皮肤保护、使用温和的产品5个方面,旨在为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复发及转移的根源,具备自我更新、无限增殖、高致瘤性、强耐药性及多向分化的"干性"特点。伏邪致病之"毒自内生,深伏血道,内藏脏腑,流注全身,伺机为患,正盛则伏而不发,正虚则出而为病"即是对肿瘤干细胞"干性"的极致描述。引发了笔者在"肿瘤干细胞"视角下探析"伏邪-肿瘤发生"病机关联,以期为肿瘤中医发生学提供新认识,进一步为阐释中医"扶正祛邪"治疗肿瘤提供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利培酮或传统抗精神病药对其QTc间期的影响。方法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利培酮组和传统组,每组51例。利培酮组患者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传统组患者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总病程、治疗时间、QTc间期、心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血钙(C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利培酮组患者的治疗时间(28.61±6.58)个月、QTc间期(397.25±15.54)ms均短于传统组的(55.96±7.18)个月、(425.62±19.52)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38±1.23)mmol/L低于传统组的(5.78±0.10)mmol/L、血钙(2.42±0.13)mmol/L高于传统组的(2.35±0.1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病程、心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利培酮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对QTc间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血管病变是导致患者伤残甚至死亡的关键病因。芪归药对作为自古以来的经典配伍之一,能够气血同调,发挥益气活血的功效,从而起到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作用。文章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芪归药对的功效、相关药理研究等方面来探讨芪归药对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理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一二。  相似文献   
108.
〔摘 要〕 目的:比较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莆田市 慈康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BPSD 患者 81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1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奥氮平治疗,对照组(40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利培酮治疗,连续服药 2 个月 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精神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精神状态和精神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神经精神科问卷(NPI)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精神行为改善时间为(20.42 ± 3.48)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86 ± 3.5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采用奥氮平治疗 BPSD 患者的效果优于利培酮,能更快、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精神状态,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提高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9.
国内药事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对该领域人才需求突出;中医药行业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储备尤为重要。从药事管理学科背景出发,结合中医药行业特点,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提出中医药院校在药事管理专业教育中,应让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以哲学思维为引领,培养以人为本及融合中庸之道的管理能力,掌握中医药理论+通识管理的特色专业课程知识,具备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0.
解建国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辽宁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药治疗疑难顽怪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载。临床用药喜用药对,擅用药对。文章介绍解建国教授运用药对治疗癌症的经验。解老师临床治疗癌症,整体上以扶正缩瘤药对为基础,结合病变脏腑功能不同,以各脏腑药对为辅,同时结合病变症状表现不同,佐以对症效药药对。其所用药对之性味归经、剂量配比皆有深意,是充分考虑癌病及其病机特点,精研药物功效配伍,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所成的宝贵经验。特色鲜明,疗效确切,故加以总结整理,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