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82篇
  免费   5000篇
  国内免费   2062篇
耳鼻咽喉   1221篇
儿科学   745篇
妇产科学   920篇
基础医学   2815篇
口腔科学   352篇
临床医学   26867篇
内科学   8589篇
皮肤病学   301篇
神经病学   2523篇
特种医学   39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10992篇
综合类   37712篇
预防医学   9774篇
眼科学   464篇
药学   14807篇
  305篇
中国医学   9655篇
肿瘤学   1452篇
  2024年   892篇
  2023年   3309篇
  2022年   2856篇
  2021年   3821篇
  2020年   3816篇
  2019年   3687篇
  2018年   1518篇
  2017年   3004篇
  2016年   3090篇
  2015年   3612篇
  2014年   6767篇
  2013年   6503篇
  2012年   8097篇
  2011年   8856篇
  2010年   8219篇
  2009年   7491篇
  2008年   7877篇
  2007年   7480篇
  2006年   6596篇
  2005年   7258篇
  2004年   5483篇
  2003年   5091篇
  2002年   3977篇
  2001年   3111篇
  2000年   2117篇
  1999年   1534篇
  1998年   1401篇
  1997年   1168篇
  1996年   1005篇
  1995年   982篇
  1994年   738篇
  1993年   487篇
  1992年   335篇
  1991年   409篇
  1990年   279篇
  1989年   281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引导气管插管具有经口和经鼻两种途径。既往许多研究曾经对FOB和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另有一些研究则对局部麻醉和镇静处理下FOB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进行了研究。但是,有关静脉全身麻醉诱导后FOB引导经口和经鼻气管插管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   
992.
咀嚼运动前后脑血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观察咀嚼运动前后脑血流的改变,探讨这些变化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应用超产多谱勒探测仪探测咀嚼前和咀嚼10分钟后脑血流的改变,对所测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咀嚼运动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较咀嚼运动前均有明显增加。结论:咀嚼运动可使脑血管的血流流速增加,使脑血流量增多,在促进脑的发育及功能的行使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肝脏病学     
α-1抗胰蛋白酶缺失:遗传性肝脏疾病导致肝细胞癌的一种新范例;比较白蛋白与低分子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作用:一项随机非盲试点研究;顽固性腹水患的生活质量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与内科对比治疗。  相似文献   
994.
开胸术中肺不张是常见的并发症,但术中肺不张难以纠正较为少见.现将近5年来配合胸科手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选择性支气管点吹法治疗2例难治性肺不张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皮质兴奋性的经颅磁刺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拟应用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分别刺激帕金森病(PD)患者M1手代表区(M1Hand)及运动前区(PMC),探讨不同干预手段对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以及M1与PMC间的联系。方法:对18名确诊PD患者先后进行4种不同干预,即口服美多芭、低频rTMS刺激M1Hand(0.5Hz,100%静息阈值,共1600次脉冲)、低频rTMS刺激PMC(0.5Hz,100%静息阈值,共1600次脉冲)以及假刺激。于每次干预前后各进行临床评价并测定运动诱发电位(MEP)相关指标。结果:①口服美多芭后UPDRSⅢ(P=0.001)以及其中有关僵直(P=0.001)、运动迟缓(P<0.001)的评分均较服药前显著改善。三种不同磁刺激干预产生结果不同,M1Hand组UPDRSⅢ减低(P=0.015),僵直(P=0.010)、运动迟缓(P=0.004)亦有所改善;PMC组UPDRSⅢ较干预前减低(P=0.046),僵直评分亦减低,但无显著性意义(P=0.163);②口服美多芭1h后MEP120减低(P=0.002),CSP延长(P=0.006);M1Hand组MEP120无著变,而CSP延长(P=0.015);PMC组MEP120减低(P=0.004),而CSP无著变;假刺激组则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低频rTMS对不同脑区产生的效应不同:刺激M1可使CSP延长;而刺激PMC可使MEP波幅减低。  相似文献   
996.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和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5例,经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或膀胱尿道造影确诊,均为稳定性膀胱,无膀胱出口梗阻。采用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将吊带无张力置于尿道中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3±10)mL;术后平均留置导尿1.5 d;术后平均住院3 d。23例患者术后尿失禁症状均消失,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留置导尿1周后好转,尿潴留症状消失,尿失禁未复发;2例尿失禁症状显著改善。结论TVT等微创术式因简单、微创、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目前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7.
体位改变对胸科手术病人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位改变对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50):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组(L-DLT组)及右双腔支气管导管组(R—DLT组)。全麻诱导后分别插入左、右双腔支气管导管,用纤维支气管镜(FOB)确定导管位置。病人体位由平卧位改为侧卧位后,用听诊法和FOB再次检查、确定导管位置。记录结果和DLT深度。结果 与平卧位相比,L-DLT组的DLT深度均变浅(P〈0.05);R-DLT组的置入深度变化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变浅(P〈0.05)。体位改变后,听诊法判断DLT位置不满意的13例,其中L-DLT组为5例(10%),R-DLT组为8例(16%)。FOB检查导管位移32例,其中L-DLT组管端位移12例(24%),包括严重位移3例(6%);R—DLT组管端位移20例(40%),包括严重位移7例(14%)。位移率和严重位移率R-DLT组均高于L-DLT组(P〈0.05)。结论 体位改变对DLT位置有较大影响。FOB检查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听诊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前瞻性研究青光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于结膜滤过泡高危因素如无血管化、经结膜的渗漏(TCO)和滤过泡裂孔的影响。方法:一位观察者对进行了青光眼手术联合MMC的125例连续患者的125只眼进行为期2年的前瞻性研究,这些患者最初都成功地建立了滤过通道。巩膜瓣切开前将MMC置于该区,多数患者MMC0.2g/L持续2min。青光眼手术包括小梁切除术、深巩膜切除术和联合手术。将干燥的荧光素试纸置于滤过泡的无血管区,以观察房水外流[点渗漏(PL)或未流出(TCO)]。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鼻饲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5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病情稳定后进行鼻饲护理。结果所有病人能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无误吸、反流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结论注意插管及鼻饲的方法,预防误吸和反流及呼吸道感染,尽早发现应激性溃疡及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000.
上肢手术气囊止血带个体充气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时气囊止血带适宜的个体充气压力。方法对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按右上臂周径大小分为S组(≤25cm)、M组(26~30cm)和L组(>30cm),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仪分别测定肱动脉血流100%和50%阻断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以周径和测定值为依据确定充气压力:周径≤25cm者,充气压力为25 kPa(IkPa=7.5mm Hg),>25cm者。以肢体周径(cm)作为个体充气压力(kPa)值,最大值≤40kPa。用上述方法应用于上肢手术150例,并观察术中创面止血效果和术后止血带副损伤发生情况。结果30例右侧肱动脉血流100%和50%阻断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参考值分别为:S组[(19.17±1.95)kPa,(?)±s,下同]和(11.50±1.98)kPa,M组(21.18±2.09)kPa和(13.45±1.86)kPa,L组(27.00±4.12)kPa和(16.43±1.13)kPa,各组阻断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应用150例中,上臂周径平均为(28.13±3.53)cm,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平均为(28.19±3.03)kPa。手术应用个体充气压力,止血效果优147例,良3例,术后均无止血带副损伤。结论以上肢缚扎止血带处肢体周径(cm)作为充气压力的参考值(kPa),是上肢手术适宜的个体充气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