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43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97篇
预防医学   150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87篇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索听力损失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46例(167耳)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AS统计软件对纯音听阈情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听力损失曲线为全聋型,纯音高频听阈(4 000 Hz及8 000 Hz)损失较重,高频听阈(4 000 Hz+8 000 Hz)大于低频(250 Hz+500 Hz)听阈的患者预后不佳;多因素分析显示,8 000 Hz的听阈水平与预后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4 000 Hz听阈及听力损失类型。结论:从单、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对突聋应采用多因素逐步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使预后和疗效评估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高频听力损失程度是突发性聋预后的一个可靠评估因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测定成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和纯音听阈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成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33例(65耳),行ASSR阈值纯音听测试。结果:ASSR、纯音听阈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听阈有显著相关性,0.5、1.0、2.0、4.0 kHz频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69、0.772、0.743、0.756。ASSR阈值较行为阈值高,ASSR阈值与纯音听阈间差值多在3.0~10.0 dB HL之间,在0.5、1.0、2.04、.0 kHz频区间分别为:4.77、8.83、6.49、3.67 dB HL,随频率增高,两者的差异有缩小趋势。结论:成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ASSR阈值与纯音听阈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测试ASSR阈值可推断出被检查者纯音听阈的阈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索听力损失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46例(167耳)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AS 统计软件对纯音听阈情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听力损失曲线为全聋型,纯音高频听阈(4?000?Hz及8?000?Hz)损失较重,高频听阈(4?000?Hz+8?000?Hz)大于低频(250?Hz+500?Hz)听阈的患者预后不佳;多因素分析显示,8?000?Hz的听阈水平与预后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4?000?Hz听阈及听力损失类型。结论:从单、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对突聋应采用多因素逐步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使预后和疗效评估更具准确性和客观性;高频听力损失程度是突发性聋预后的一个可靠评估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聋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方法:对治疗后骨导听力下降仍未恢复的3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健耳和患耳在不同频率的骨导听阈情况,并分别就其发病年龄、病程、积液性质和积液量与骨导听阈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患耳在不同频率的骨导听阈均大于健耳(均P<0.01);年龄愈大、病程愈长,感音神经性聋发生率愈高;积液为黏液者发生率高于浆液者;但与积液量无明显关系。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其发病原因和机制是多方面的,年龄大、病程长、积液为黏液者更易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应提高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5.
纯音听阈检查虽属主观性检查方法,但其在诊断听力学中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准确可靠的纯音听阈检查结果对耳聋性质和程度的确定,治疗方法的选择,予后的判断以及疗效的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纯音听阈检查结果出现错误,就有可能发生误诊、误治问题。而在临床错误的纯音听阈检查结果时有发现,有些甚至较为严重。我科于1999年 3月~2000年 12月在临床发现 19例患者的纯音听阈检查结果有误,现对其分析报道如下,以供借鉴。l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 3月~2000年 12月我科于临床发现纯音听阈检…  相似文献   
66.
Stenger试验在判断是否存在单侧伪聋方面十分有效 ,但不能得到患耳的确切的听阈。本文对传统Stenger测试法略作改进 ,尝试测试单侧伪聋、夸大性聋患者的真实听阈。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单侧伪聋、夸大性聋患者 6例。模拟成单侧伪聋、夸大性聋的受试者 15例 ,其中双侧听力正常者 5例 ,单侧传导性聋 3例 ,感音神经性聋 7例。1.2 方法1.2 .1 对非测试耳不需加掩蔽的伪聋、夸大性聋患者 ,用GSI- 16纯音听力计准确查出非测试耳纯音气导听阈 ,然后按下“INTERLOCK”键 ,采用双耳气导同时给声模式。嘱患者不论哪只…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母系遗传非综合征性聋的听力学特征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对其听改变早期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对六个母系遗传家系成员共102人进行纯音测听、DPOAE评估其听力,比较纯音测听与DPOAE检测耳蜗早期病变的灵敏性。结果: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的38例中,PTA≥45d B HL的18例,DPOAE反应缺失;PTA<45dB HL的20例,DPOAE高频或高、中频振幅下降或缺失;纯音测听正常者中4例DPOAE显示高频或高中频振幅下降。结论:母系遗传非综合征性聋的听力损害为双侧、对称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早期表现高频损害,DPOAE可在纯音听阈改变之前,发现早期耳蜗轻微的病理变化,对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儿早期听力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中确诊为中度以上听力障碍的婴幼儿接受早期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5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接受听力学评估的听力障碍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接受听力干预,并进行听力学跟踪随访,共计20人为干预组,同样接受听力学评估而不愿接受干预者36人为未干预组,随机选取听力正常年龄相仿的36人为对照组,采用视觉强化行为测昕评估他们的耳聋程度,Gesell发育量表评估语言发育得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裸耳平均听阈为73.81±20.63 dB HL,干预后平均听阈为24.33±10.92 dB HL,Gesell语言发育商数得分为92.25±17.32分;未干预组平均听阈为70.47±22.43dB HL,Gesell语言发育商数得分为70.44±29.99分;对照组平均听阈为15.20±6.02 dB HL,Gesell语言发育商数得分为100.29±8.86分.中度耳聋以上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平均听阈与语言发育商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度以上听力障碍婴幼儿早期干预效果良好,其听觉及言语能力明显高于未干预听障儿.  相似文献   
69.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导听力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导听阈提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语频区和4.0kHz骨导听力与听骨链、胆脂瘤、鼓膜穿孔的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耳与健耳骨导听力阈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听骨链破坏和鼓膜穿孔的部位对骨导听阈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骨导听力下降。部分患者是由于中耳病变所致,因此积极的治疗可能提高患者的骨导听力。  相似文献   
70.
患者男,61岁,2004年5月8日入院。主诉右侧面瘫、耳聋40年,右面部阵发性疼痛半年,30年前曾有耳流脓史。查体:右鼓膜松弛部穿孔,紧张部鼓膜完整,咽鼓管不通畅,右侧完全性面瘫。纯音测听:右耳全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