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94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3篇
  1篇
中国医学   16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于大鼠眶下神经干注射秋水仙碱是否对三叉神经痛有治疗作用.方法将一个1 mm2的滤纸片(浸有0.2%苦毒素)直接放置于两侧闫脑尾侧1~2 mm颈髓质上表面至少5 min,形成三叉神经痛模型.于右侧眶下神经干注射0.4 g/L秋水仙碱200 μL.于用药后当日和第2,5,6天分别对实验侧与对照侧大鼠胫前肌肌电图(EMG)发放进行记录.测量EMG波的振幅、时限、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开始出现发作的时间及至不发作的全程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注射秋水仙碱对EMG各项指标中的振幅影响最大.实验侧术后第2天EMG振幅为(110.00±14.14)μV较手术当日(613.33±180.37)μV明显减小,术后第5,6天EMG振幅分别为(285.71±68.28)μV和(264.62±119.77)μV,虽有所回升,但与对照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0.4 g/L秋水仙碱对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2.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反复口腔、生殖器溃疡19 a,肢体活动不利10 a,加重3个月,于2008年8月13日收入院.19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反复口腔溃疡,自认为是"上火"所致,应用中药等治疗(具体不详),并于次年逐渐发生阴囊、生殖器溃疡伴双腿内侧紫斑,视力逐渐下降.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考虑白塞氏病、色素膜炎,曾先后服用强的松(20 mg、1次/d)1 a,及秋水仙碱治疗1 a,未规律服用,2a后视力逐渐下降至失明,之后一直服用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未再服用激素,症状间断发作.  相似文献   
53.
杨华  许臣洪  李欣 《医学临床研究》2016,(10):1979-1981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颠)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给予秋水仙碱;对照组40例为安慰剂对照.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消融术前、术后两组间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消融术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s-CRP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hs-CRP及IL-6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hs-CRP及IL-6水平较前增高(P<0.05).将治疗组进一步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未复发组hs-CRP及IL-6的术后下降幅度大于复发组(P<0.05).[结论]秋水仙碱有助于预防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其早期复发率的减少可能与减轻消融术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 制备秋水仙碱双层片,考察片芯组分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对片芯处方进行优化。 方法 采用相似因子法评价释药曲线的相似性,经单因素考察确定影响体外释药行为的主要因素,利用中心复合设计优化片芯处方。 结果 片芯缓释层中HPMC k15、PEO700对秋水仙碱双层片的体外释药行为有显著影响。依据最优处方制备的控释片在1~12 h内呈良好的缓释释放特征,12 h累积释药率达到90%以上。 结论 本方法适用于秋水仙碱双层片的处方优选。  相似文献   
56.
微管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参与了细胞过程的许多环节。秋水仙碱位点抑制剂(CSIs)是一类重要的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目前已经有许多CSIs作为抗肿瘤药物被发现或设计、合成,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研究主要就CSIs的作用机制、共同结构特征以及各种类型CSIs的构效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构建作用于秋水仙碱结合位点的微管蛋白抑制剂药效团模型;初步分析该类抑制剂与靶点的作用方式。方法:使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中的HypoGen模块对训练集进行药效团模型的构建。结果:最佳药效团模型的线性回归相关系数最高(0.981),包含1个氢键给体和4个疏水中心,利用测试集验证了该药效团模型的活性预测能力;通过分子与活性位点的对接得到了活性最好的两个化合物与此结合位点的具体作用方式。结论:得到的药效团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利于设计和开发新型微管蛋白抑制剂。  相似文献   
58.
宋树斌  冯慧琴  谢洪  钟鹏飞 《医药导报》2012,31(12):1656-1657
秋水仙碱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主要用于急性痛风的治疗和预防。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临床上应用秋水仙碱出现不良反应很多,但是秋水仙碱导致横纹肌溶解的文献笔者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与秋水仙碱相关的急性横纹肌溶解症。1病例介绍患者,女,63岁,因"反复颜面水肿40年,双侧臀  相似文献   
59.
1例31岁女性因痛风急性发作,口服别嘌醇0.1 g,2次/d,秋水仙碱1 mg,1次/d。服药15 d后出现肉眼血尿,尿常规检查示潜血(+++),蛋白(+),白细胞(+),红细胞4439个/μl,白细胞921个/μl。立即停用别嘌醇和秋水仙碱,给予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停药后第10天尿常规:潜血(++),白细胞(-),红细胞2~4个/μl,白细胞0个/μl;第16天尿常规:潜血(-),白细胞(-),红细胞1个/μl,白细胞0个/μl。  相似文献   
60.
许丽华  王华庆  徐晖  李梅 《海峡药学》2012,24(6):109-111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CKD3-4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和秋水仙碱组。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疗效,并评估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在初诊、初次服药后4h、服药后3天、服药后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塞来昔布组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少等方面副作用显著低于秋水仙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CKD3-4期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塞来昔布与秋水仙碱疗效相似,但前者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