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209篇
  免费   7534篇
  国内免费   6439篇
耳鼻咽喉   1665篇
儿科学   1848篇
妇产科学   781篇
基础医学   9170篇
口腔科学   1111篇
临床医学   21875篇
内科学   7694篇
皮肤病学   876篇
神经病学   12041篇
特种医学   47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0篇
外科学   11360篇
综合类   36400篇
预防医学   10237篇
眼科学   1371篇
药学   14228篇
  240篇
中国医学   11173篇
肿瘤学   3195篇
  2024年   1200篇
  2023年   4077篇
  2022年   3552篇
  2021年   4190篇
  2020年   3961篇
  2019年   3852篇
  2018年   1894篇
  2017年   2985篇
  2016年   3371篇
  2015年   3933篇
  2014年   6630篇
  2013年   6167篇
  2012年   8180篇
  2011年   9026篇
  2010年   8063篇
  2009年   8004篇
  2008年   9317篇
  2007年   8566篇
  2006年   7988篇
  2005年   8363篇
  2004年   6487篇
  2003年   5554篇
  2002年   4506篇
  2001年   3705篇
  2000年   2729篇
  1999年   2305篇
  1998年   1809篇
  1997年   1689篇
  1996年   1557篇
  1995年   1425篇
  1994年   1273篇
  1993年   784篇
  1992年   708篇
  1991年   632篇
  1990年   505篇
  1989年   598篇
  1988年   162篇
  1987年   155篇
  1986年   108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目的观察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法和单剂量法两种给药方式对儿童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16岁,根据顺式阿曲库铵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单剂量组,30例)和B组(持续输注组,30例)。两组初始剂量0.1 mg/kg[2×95%的有效药物剂量(ED95)],A组在4个成串刺激比(TOFr)恢复至5%~15%时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1×ED95),B组在TOFr恢复至5%时持续泵入顺式阿曲库铵,开始以3μg·kg-1·min-1的速度,约20~30 min减为1~2μg·kg-1·min-1,使TOFr维持在10%左右。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停药至出手术室时间,停药后TOFr从25%恢复至70%的时间,TOFr从70%恢复至90%的时间,TOFr=70%和TOFr=90%时两组患儿的拔管率以及肌松药使用的总药量。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均>2 h,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至拔管时间和停药至出手术室的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1);两组患儿总药量、TOFr从25%恢复至70%以及TOFr从70%恢复至90%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法与单剂量法比较并未增加残余肌松作用的发生率,且持续输注可提供稳定的肌松状态,更适合用于儿童较长时间手术。  相似文献   
72.
瘙痒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症状,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受到中枢和外周机制的双重调控,但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物质如组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蛋白酶和蛋白酶相关受体、细胞因子、阿片样肽等介质在瘙痒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介质通过刺激C类神经纤维或直接与皮肤感觉神经纤维受体相结合来介导瘙痒。本文就将皮肤瘙痒的神经传导及传导介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血糖控制与DN的改善相关性有限,其不是DN的唯一决定因素,血脂代谢等因素也参与DN的发生、发展。三酰甘油、非酯化脂肪酸、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胆固醇、非典型鞘脂、载脂蛋白等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DN。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减重、适量运动对DN的治疗至关重要。现已发现贝特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欧米伽-3、硫辛酸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因血脂代谢紊乱引起的神经损伤。还有一些药物是通过阻断致病通路治疗DN,但这些尚未在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B7-H2与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变化在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99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中心的老年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B7-H2与IL-22水平的变化,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中B7-H2与IL-22水平与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并利用生存曲线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情况。结果:99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不同TNM分期、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血清B7-H2和IL-22的高水平与低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B7-H2的表达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IL-22的表达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生存曲线显示,血清中B7-H2的表达与直肠癌的预后呈正相关,IL-22的表达与直肠癌的预后呈负相关(r=0. 174、-0. 296,P <0. 05)。结论:B7-H2和IL-22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直肠癌筛查检测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 探讨出生胎龄对学龄前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 来自安徽马鞍山市、浙江台州市、江苏扬州市的25 254例学龄前儿童纳入研究。根据所纳入儿童的出生胎龄,分为早产儿组(2 760例,胎龄28~36+6周)、早期儿组(6 005例,胎龄37~38+6周)、完全足月儿组(16 489例,胎龄≥39周)。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对儿童进行神经行为发育水平的评估。结果 早产儿组的沟通、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解决问题和个人-社会等5个能区的神经行为得分较完全足月儿组低(均P < 0.05);早产儿组沟通、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解决问题4个能区神经行为得分较早期儿组低(均P < 0.05);早期儿组各能区的平均分值与完全足月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父母亲教育程度等混杂因素后,胎龄与5个发育能区(沟通、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解决问题和个人-社会)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 < 0.01)。结论 出生为早产儿的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水平较出生为完全足月儿和早期儿的儿童低,而出生为早期儿的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水平与出生为完全足月儿的儿童无明显差异。胎龄是神经行为发育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8.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