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6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82篇
耳鼻咽喉   2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397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169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2338篇
药学   484篇
  15篇
中国医学   22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外伤性前部PVR睫状体Na ,K ATP酶和碳酸酐酶活性变化 ,进一步探讨外伤性前部PVR导致慢性低眼压的机制。方法 制作外伤性前部PVR导致慢性低眼压兔眼模型 ,伤后分别于 2、4、8、16周测量眼压后取眼球 ,部分睫状体做普通病理切片 ,HE染色观察 ,部分睫状体做Na ,K ATP酶活性测定和碳酸酐酶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伤后实验组Na ,K ATP酶活性下降 ,而对照组变化不很明显 ,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眼睫状体上皮碳酸酐酶组织化学显色部分区域为浓棕黑色 ,表明这部分上皮碳酸酐酶活性接近正常水平 ,而上皮破坏区域 ,酶组织化学显色比较弱 ,接近于阴性对照睫状体上皮的颜色 ,为淡黄褐色 ,表明这部分上皮碳酸酐酶活性较低。结论 外伤性前部PVR睫状体Na ,K ATP酶和碳酸酐酶活性降低 ,是导致房水分泌减少及慢性低眼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眼压升高是发生青光眼的最危险因素。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中 ,无论对于开角或闭角型青光眼还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的部分患者 ,如术后眼压仍不能降至正常 ,就会导致视功能的继续损害 ,引起视力下降。此时 ,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降低眼压。我们对 19例 (2 3眼 )眼压在 2 5~ 35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 ,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对55例68眼行小梁切除术 ,测量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眼压 ,角膜散光度数及轴向。结果 :术后1周眼压最低 ,散光度数量大 ,循规性散光增加 ,逆规性散光减少 ,无散光状态消失 ,与术前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2周后循规性散光减少 ,逆现性散光增加 ,1月时间基本稳定 ,但循规性散光和无散光状态与术前相比仍有非常显著性 (P<0.01)。结论 :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散光以循规性散光为主 ,其主要原因为手术创伤和眼压变化。  相似文献   
104.
眼科学     
使用4%硫酸软骨素钠、3%透明质酸钠施行白内障手术后眼压的自然发展过程,异位性白内障手术后植入人工晶体可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手术复位脱位的晶体囊张力环,超敏视锐度分析仪PHP检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出现脉络膜异常的解剖学分布及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白小良  曾涛  谢淑英 《四川医学》2006,27(3):312-313
目的 观察不同阶段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对眼压的耐受性,探讨其规律性。方法 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将患者眼压控制在〈21mmHg,观察3.5年时间是否有视野改变,以衡量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情况。1组:平均眼压控制在18~20mmHg的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0例60眼,中心视野无暗点或有旁中心暗点。2组:平均眼压控制在18~20mmHg的晚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45眼,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中心视野有环形暗点或严重视野缺损。3组:平均眼压拉制在〈16mmHg的晚期青光眼患者20例30眼,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中心视野有环形暗点或严重视野缺损。结果 在观察期间:①1组:60眼中12眼视野损害进展;②2组:45眼中35眼视野损害进展;③3组:30眼中9眼视野损害进展。结论 闲角型青光眼患者在不同的阶段对眼压耐受性不同,随闭角型青光眼病情进展对眼压耐受性逐渐降低,闭角型青光眼早期阈值眼压较高,随闭角型青光眼病情进展阈值眼压降低。把闭角型晚期青光眼眼压控制得越低,越有可能减少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低眼压所致的黄斑病变。方法对13例(1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持续2周或2周以上低于1.33kPa,出现视力下降,视网膜水肿,黄斑区皱褶,给予矫正低眼压治疗和营养神经治疗,临床观察6 ̄12个月。结果低眼压纠正后,有14眼黄斑皱褶消褪,4眼视力提高,9眼视力不变。结论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高度近视、眼局部长期应用抗青光眼的药物、抗代谢药物及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等因素有关,对年轻患者、高度近视患者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应慎重,一旦出现持续性低眼压性黄斑病应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7.
曲验兵  柳红婷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200-4201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例(25只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中应用MMC防止滤过泡瘢痕化;切开眼球壁前先行前房穿刺降低眼内压,术毕由此穿刺口注水形成前房,并外置可调整缝线;术后严密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等。结果:22只眼(88.0%)眼压<21mmHg,2只眼加用局部药物治疗、1只眼行滤过泡针刺分离术后眼压控制至正常范围;发生术后低眼压2只眼,1个月内恢复;术后第1天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无一只眼形成Ⅲ级浅前房;3个月~12个月随诊22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所有病例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周视力较术前提高两行以上的18只眼(占72.0%);最后一次复诊,视力在0.1以上的22只眼;手术前后均未出现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能避免视功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国产0.1%地匹福林(dipivefrin)滴眼液的降眼压效果.方法:用地匹福林滴眼液治疗各种青光眼作为试验组,用0.5%噻吗心安滴眼液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1次用药及持续用药1个月共观察了35例57眼.另外试验组持续用药3个月观察了19例30眼;持续用药半年观察了14例20眼.结果:试验组可降低原眼压的21.5%~24.2%,与对照组降眼压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不良作用少.结论:地匹福林滴眼液具有较好的降眼压效果,可以长期应用.尤其当患者同时患有支气管哮喘或心动过缓时,不能使用噻吗心安,则地匹福林是较好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9.
高眼压症和青光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眼压症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探讨CCT对Goldmann眼压眼压测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超声角膜测厚仪和Goldmann眼压计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例18例36只眼和高眼压症患者15例26只眼以及正常对照组18例36只眼行角膜中央厚度和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CT在高眼压组为572.76±37.42(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为548.41±34.15(μm),对照组为547.22±34.68(μm).高眼压组CCT值明显大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CT在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O.05).46%的高眼压患者校正眼压正常.结论CCT是影响眼压测量的重要因素,诊断高眼压症的同时应该测量CCT.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